老一团的前前后后(下)
发布时间:2025-11-18 05:52 浏览量:3
老一团的前前后后(下)
文史办整理
玉禄去世后,老一团在军阀混战中,编制屡有升降,但在领导层,始终保持了原来的骨干。玉禄逝世后,警备队全体官兵一致推选满泰任总队长,总队副由吉恒担任。
由于满泰为人老诚,不重利禄,吉恒青年有为,善于指挥,部队由三百多人发展到八百多人。不久部队改编为绥远骑兵第一旅,满泰升任为旅长。
骑兵第一旅下设两个团,李根车为第一团团长,第一团第一连连长晋梅五,第二连连长松友三,第三连连长荣松亭;第二团团长耿子荣,二团一连连长耿子义,二连连长广林,三连连长广义。并划定了防区范围:包头、五原、临河、东胜一带由第一团负责;萨县、托县、武川、固阳一带由第二团负责。
1926年十月,冯玉祥部西撤,阎锡山的晋系军队接管了绥远,又升任满泰为三十师师长兼包头镇守使,此时,旅长为李根车,下属三个团,第一团团长晋梅五,第二团团长耿子荣,第三团团长史钦芳。
次年,奉系军阀张作霖部进占绥远,万福麟率少数奉军分驻各县。满泰奉命负责包头、萨县一带防卫,李根车负责归绥和包头两地城防。
1928年,张作霖的李军撤退,满泰任绥远省临时护理都统,李根车任包头城防司令。
同年夏,绥远又被阎锡山统治,商震为绥远都统,山西陆军七十师长傅汝钧为绥西镇守使兼包头城防司令,李根车所部改为傅汝钧指挥。
1929年,王靖国升任七十师长兼绥西警备司令后,由于当时政局迭更,连年内战,更加绥远全境大旱,赤地千里,饥民遍地。农村土匪啸聚成群,到处刁抢。较大的股匪有赵青山、外号叫赵半吊子,聚众千余在包、萨及伊盟沿河一带农村窜扰抢掠,人民不能各安其业。
李根车所部又奉命改编为一个团的黑马队,率部开往后套、安北一带剿匪。半年里,先把匪首赵半吊子打死,并将赵的首级送回包头示众,经过二年时间,匪患才初告平息。
1930年,阎锡山以明升暗降手段,调满泰为乌伊两盟十三旗边区司令兼土默特旗总管,所部又缩编为一个团,李根车任团长,编余官兵借口粮饷困难而予解散。
1932年满泰因患偏瘫症,由荣祥代理土默特旗总管,次年满泰病故,荣祥正式接任总管职务。同年,孙殿英部奉命向青海开拨,阎锡山派山西骑兵司令赵承绶驻防包头。
赵到包不久,就把李根车团缩编为晋绥骑兵独立营,李根车任营长,开赴五原西怀木村驻扎。秋,赵承绶、傅作义、王靖国三部,配合宁夏马鸿逵将孙殿英部在西石咀山附近遣散。赵承绶在返回山西前,又将李根车营发饷遣散。老一团的称号从此便消失了。
从二十年代开始,绥西包、萨两地及固阳、伊盟、五原、临河一带,土匪成群结队,明火执仗,大肆烧杀抢掠,人民不得安生,驻防的军阀只顾争权夺利、抢占地盘,对人民生活毫不过问,有时虽也装作征剿的样子,但都被土匪打得狼狈而回。
他们只好依靠这一土生土长的老一团部队,完成剿匪任务。老一团的官佐士兵,大部是当地的蒙古族青年,他们亲眼看到家乡父老被土匪骚扰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景象,愤怒万分,恨之入骨。
因之,在各次剿匪战役中,个个奋勇,人人争先,每战必胜,消灭了大小股匪无数,先后打死窦飞龙、赵半吊子、杨猴小等大匪首及其他各小头目,地方得以安静,博得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但在十多年的剿匪战役中,老一团的官兵也有很多人阵亡,这正是军阀们惯用的“以地方人消灭地方人”的狡猾伎俩。
除此以外,他们又用粮饷困难等借口,将这支英勇善战、保卫地方安宁的武装力量一再缩编,直至最后全部遣散,真是“狡兔死,走狗烹”,这支深受人民爱戴的武装力量,就这样被消灭了。
值得大书特书的,是老一团在多年剿匪工作中,积极协助共产党作地下革命活动。如党的早期党员李森同志,就曾是老一团的一名排长,他利用这一合法身分,为地下党组织作了大量工作。
革命先烈吉雅泰同志,曾在老一团内挂名任职,进行地下革命活动。云泽(即乌兰夫同志)、先烈李裕智诸同志,都先后利用老一团作掩护进行革命工作。
李裕智同志经常深入老一团内部,利用拉亲戚、交朋友、启发官兵的政治觉悟,因此老一团内的士兵,有的还被吸收为中共党员。
老一团在李裕智、奎璧、吉雅泰等同志的积极工作下,同共产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大革命失败后,许多革命同志都曾利用老一团暂时隐蔽起来,为党开展地下革命工作保存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