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公惠政碑 (原作者:邢献臣)

发布时间:2025-06-13 07:33  浏览量:10

原文:

“惠”者,济人之雅称;“政”者,为治之大体。非历练老成之人,有实效及民者,焉得若是之美名?民之受戴于上,非深受其赐者,亦焉得区表若是之盛绩哉!

鸡泽尹,霍公,从仕之明年,前俸吏邑人张柔、赵居仁奉币走郡,请予言。

公自下车来,首谒先圣,顾庙宇摧圮,捐俸鼎新,以弦诵声沉,乃拔俊秀七十人入斋肄业,刻自砥砺,以迄有成。又稽学田四顷,不敷所需,乃节丁宴费,岁省租三十石,命工创造礼器三百余件,复选经明行修士训社学三十八所。霖雨之际,亲诣乡社,劝农植桑,生成者二十八万余株,民皆感化向善,盗贼屏息,造木牌十面,名曰“善理”。遇有词讼,不系重判,送社长以理谕解,二年之间绝无词讼。

大凡军储暨需,和买和顾;杂泛差役,依验人丁物力均科,不许那儧。往岁,县设里正三十名,人甚病之,公止存三之一,大苏民力。上年籴买常平粟豆一千七百余石,除设法出粜为见,年饥乏食出借于民者六百余石;至秋,止抅元价,昔逃民站李成等三十五户,风闻来归,即以原抛事产给付,宁业。河南盗贼蜂起,奉檄重修城垣,募民趋事,不施鞭朴,厥功告成,仍起门三座,四围浚池纳水,两岸植柳五千株。

其遗惠在民如此,祀名宦。

译文:

“惠”,是救助他人的美称;“政”,是治理政务的纲要。如果不是历经磨炼、成熟稳重的人,且有让百姓切实受益的政绩,怎么能获得这样美好的名声呢?百姓爱戴上级官员,如果不是深深得到他的恩赐,又怎么会如此突出地表彰他这样的卓越功绩呢!

鸡泽县县令霍公(霍安道),为官的第二年,之前在县衙任职的本县人张柔、赵居仁带着礼物前往郡里,请我写篇文章。

霍公自到任以来,首先拜谒先圣孔子,看到庙宇坍塌毁坏,便捐献自己的俸禄重新修缮。因为学校诵读之声沉寂,于是选拔七十名优秀学子进入学舍学习,激励他们刻苦磨砺,直至学业有成。又查考学校的公田有四顷,不足以满足所需费用,于是节省宴请差役的费用,每年节省租粮三十石,命工匠制作礼器三百多件。又挑选精通经义、品行端正的人去教导三十八所乡村学校。连绵大雨时节,他亲自到乡村,鼓励百姓务农种桑,种植成活的桑树有二十八万多株,百姓都受到感化,趋向善良,盗贼也都销声匿迹。他制作十面木牌,名为“善理”。遇到有打官司的,如果不是重罪判决,就送到社长那里用道理劝解开导,两年间完全没有诉讼案件。

大凡军队储备以及各种需求,官府向百姓购买物品、雇佣劳力;各种繁杂的差役,都依据查验人口和财产状况平均摊派,不允许随意挪移。往年,县里设置三十名里正,百姓深受其苦,霍公只保留三分之一,极大地缓解了百姓的负担。上年收购常平仓的粟米、豆子一千七百多石,除了设法出售变现,当年因饥荒缺粮借给百姓的有六百多石;到了秋天,只收取原本的价格。以前逃亡的百姓站户李成等三十五户,听说后前来归附,霍公就把他们原来抛弃的田产等物归还给他们,让他们安心立业。河南盗贼蜂拥而起,霍公接到命令重新修筑城墙,招募百姓赶工,不使用鞭打等强制手段,大功告成,还建起三座城门,在四周挖掘护城河蓄水,两岸种植柳树五千株。

他给百姓留下的恩惠如此之多,因此被祭祀在名宦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