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好】杨献琴:像妈妈一样的班主任
发布时间:2025-05-16 13:46 浏览量:4
她站上三尺讲台已有43年,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学子成长。她以坚定的教育信仰和温暖的师者情怀,赢得了无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她就是贵阳市南明区华附初级中学八年级一班班主任、八一班数学教师、数学教研组组长——杨献琴。
“我从不认为有‘差生’,只有‘懒生’。”这是杨老师对学生最本真的理解。多年来,她坚持“让每个孩子在学习中都有所收获”的教学理念,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通过多提问、多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与价值。
一条始于初心、归于热爱的道路
杨献琴坦言,最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更多是受到家庭的影响。“父母总说,女孩子当老师挺好,工作稳定,环境也单纯。”而实习期间指导老师的一句“你就是当老师的料”,也为她后来毅然放弃公务员机会、扎根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如今,站在讲台上的她,每天与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为伴,不仅传授知识,更肩负“育人”使命。“当我看到学生在学业上取得进步,或者懂得了为人处世的道理,那种成就感,是任何职业都替代不了的。”
作为一名横跨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技术的资深教师,杨献琴对于教学工具的演变有着深刻的体会。她认为,传统板书有助于呈现思维的流动过程,纸质阅读则能培养学生的专注力,而现代化技术带来的容量优势和多维感官体验也不可小觑。她表示,通过VR技术还原教学场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帮助他们建立更直观的理解。
“关键在于如何把这些技术真正融进课堂,并服务于教学目标。”她表示,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未来的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不再仅仅是“教什么”,而是“怎么教”和“为谁教”。
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守望者”
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杨献琴始终强调“真实的关系”,她不高高在上,也不轻易打断学生的诉求。在她看来,尊重是建立信任的前提。
“明天天气要降温,大家记得多穿衣服。”“生理期要多喝热水”“跑步要注意呼吸”“吃完饭把桌子擦干净,自己的小空间打理干净”……教室里每天回响这些充满爱意又温暖的“碎碎念”,也让她赢得了“像妈妈一样的班主任”这一称呼。
她最看重的,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思维方式的培养。她希望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视角,让她的课堂既严谨又生动。
一个个瞬间温暖师心
“当学生主动在课堂上分享解题思路,当课间有同学一对一帮扶学习困难的同伴,当孩子们主动向我反映某个同学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这些点滴时刻,都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杨献琴说起这些,眼中满是柔情。
她始终相信,教育的力量,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在于爱的延续和人格的塑造。
2020年,学生长期网课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面对80%的学生缺乏自觉性的问题,杨献琴没有抱怨。复课后,她迅速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用短短两个月帮助学生回归正轨。
“那是我教学生涯里最大的挑战之一,也是让我感受到团队协作力量的阶段。”她说,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持续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AI浪潮中探索教育新可能
谈及对未来教育的期待,杨献琴表示,她正思考如何更好地将AI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育。“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如何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路径上成长,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中,她始终保持学习的姿态,参与教研、交流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在教育这条路上,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时代甩在后头。”
作为云岩区骨干教师,多次获得“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的杨献琴,对年轻教师也有着诚挚的寄语:“请记住,你面对的是正在形成中的头脑,而不是需要填满的容器。”
这句话,是她多年教育实践的精华总结,也是她传递给后来者的温馨提醒。
在南明区华附初级中学的校园里,杨献琴老师仍旧每天走进教室,走进学生心中。她用43年的坚守,诠释着什么叫“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她的故事,也正是千千万万一线教师的缩影。
贵州教育报记者 何雨家
编辑 陈茜茜
二审 廖波 罗欢
三审 赵宏斌
- 上一篇:民间故事 鬼奸
- 下一篇:比亚迪,为什么敢欠款25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