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邂逅了一位好排长,他悄然改写了我的命运轨迹
发布时间:2025-08-04 23:38 浏览量:3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生恰似蜿蜒曲折的溪流,兜兜转转间,直至如今,我才恍然顿悟:一个人若想在这辈子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自身需具备锲而不舍的努力与出类拔萃的能力外,贵人的鼎力相助亦是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我是1975年入伍的兵。初入军营之时,有幸结识了一位极为出色的排长。他宛如命运之神派来的使者,直接扭转了我的人生走向。
我在入伍的第五年得以提干。彼时,高考尚未恢复,若想踏入大学校门,必须依靠地方组织的推荐,这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不啻于天方夜谭。故而,对于我们这些出身农村的孩子来说,投身军旅便成了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一方面,部队有着铁一般的纪律,它宛如一座熔炉,能够锤炼人的意志,让人在磨砺中成长成才;另一方面,部队能为我们提供稳定的生活保障。我们在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中,亦怀揣着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艰苦生活的憧憬与希望。如此两全其美的选择,何乐而不为呢?
正因如此,每年冬季征兵令一经下达,适龄青年们便满怀热忱、跃跃欲试。大队民兵连前迅速排起了一条宛如长龙般的报名队伍。
然而,每个公社的入伍名额极为有限,分配到各个大队时,名额更是屈指可数。这无疑是一场优中选优的激烈角逐,最终大部分报名者都在这场竞争中被淘汰。
我入伍那年,我们公社仅有三十八个入伍名额,即便较往年增加了三个,可分摊到十三个大队后,平均每个大队还不足三人。那年,我们大队获得了三个名额,其中一个给予了烈属子女,另一个分配给了下房户的子女,最后一个名额则落在了我们家。我的父亲身为生产队长,还是公社的先进生产者,这名额也算是对我们家的破例照顾。
我家共有兄弟四人,我排行老三。当时,二哥也渴望投身军旅。他身体素质远胜于我,只是学业方面稍逊一筹,初中便肄业了。无奈名额仅有一个,父亲左右为难,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最终,他只好让我和二哥通过抓阄的方式来决定谁能入伍。命运眷顾,我如愿以偿地踏入了部队的大门。
在家时,我早已习惯了自由散漫的生活节奏。初入军营,部队紧张有序的生活让我颇感不适。每日需按时起床、按时就寝,无论去往何处都要提前请假,这种处处受限的感觉,让我仿佛置身于无形的樊笼之中。平日里,连躺在床上休憩都不能随心所欲,所有物品都必须摆放得规整有序。即便是在寒冬清扫积雪,也得将其堆放得有板有眼,横成排、竖成线。
在班长的严格管理与悉心教导下,我那不羁的野性逐渐被驯服,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得以摒弃。我开始慢慢养成自律的良好习惯,如同璞玉经过雕琢,逐渐散发出别样的光彩。
新兵连的时光悄然流逝,我已然脱胎换骨,如同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般,站时如苍松般挺拔,坐时如洪钟般稳重,跑时如疾风般迅疾,真正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军人。然而,在众多同龄人中,他们大多出类拔萃,我的表现并未特别引人注目。从各项科目考试成绩来看,也仅仅处于中上等水平。
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到了高炮团三连四班。我们的排长来自四川,行事向来一丝不苟。他出身农村,在训练时对我们要求极为严格,私下里却对战士们关怀备至,如同兄长一般,深受大家的爱戴。
年底,连队文书退伍,文书一职暂时由公务班长兼任。在连队选拔新文书时,排长力荐于我。他给出的理由是,我是连队中为数不多拥有高中学历的战士,文化基础较为扎实,且虚心好学,时常手不释卷。同时,我的文笔也颇为出色。经过连长和指导员两位主官的考察,不久之后,我便正式被任命为连队文书。
部队文书宛如军队这部庞大精密机器中的关键齿轮,在信息流转与决策辅助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起草报告、管理档案,到传达指令,他们凭借专注与严谨的工作态度,默默支撑着部队的高效有序运转。
鉴于文书工作的重要性,我上任伊始,便全身心投入到熟悉岗位职责的工作中。常常为了整理文件而忙碌至深夜,对每一份资料都精心梳理。遇到不解之处,我总是怀着谦逊之心向连长和指导员请教。尽管我如勤劳的蜜蜂般兢兢业业,但仍难免会出现差错。有一次,在上报连队枪支弹药情况时,我不慎点错了一位小数点。所幸被连长及时发现,才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大祸。当时,连长并未对我加以批评,只是温和地提醒我下次多加注意。
当过兵的人都知道,文书的日常工作中,需处理大量的文字事务。起草各类通知、报告、总结等文件时,必须字斟句酌,力求表达准确清晰、逻辑严谨。记得有一次,上级要求提交一份关于近期训练成果的报告。我收集连队的训练数据,每天晚上认真填写整理,将一串串枯燥的数据转化为条理清晰、内容详实的文字。从训练项目的完成情况到人员表现的细致分析,都写得详尽入微。最终,那份报告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赞誉,而这背后,是做为文书的我无数个日夜专注于文字工作、辛勤付出的结果。
文件档案管理在文书的职责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书需对各类文件进行细致入微的整理、科学合理的分类以及系统规范的归档,以确保所有资料完整无缺且随时可查。
步入文书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排列得井然有序的档案柜,每一份文件都有其专属的固定位置,仿佛是精心编排的乐章中的一个个音符,各安其位,和谐有序。曾有一次,我们需要查找一份几年前的训练计划,凭借着对档案管理的熟稔于心,迅速在浩如烟海的档案中精准定位,眨眼间便将其找出,使得连队能够顺利借鉴往昔的宝贵经验。
在传达信息指令方面,更是丝毫容不得半点马虎。文书必须及时且精准地将上级指示传递给全连干部战士。当有紧急任务降临,做为文书的我会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通知等多种途径,将任务要求清晰明了地传达出去。记得有一次下达夜间演习通知,我逐一对连队各班进行通知,其声音沉稳而有力,宛如洪钟响彻夜空,确保每一位战士都能清楚无误地知晓任务内容以及时间节点。
部队文书还频繁参与组织会议等事务。会前,要精心准备资料、细致布置场地;会中,需全神贯注做好记录;会后,又得迅速整理会议纪要。在一场至关重要的连队观摩会上,文书更要不辞辛劳、奔波忙碌,有条不紊地摆放桌椅、调试设备。会议期间,更得聚精会神,认真记录每一位参会者的发言要点。会议结束后,更是争分夺秒,迅速整理出详尽的会议纪要,上报上级党委和军政首长。
部队文书于平凡岗位之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以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为部队的高效运转贡献着自身的力量。这就是做为文书我的工作职责,看起来很普通,但如果不刻苦努力,是不可能熟稔文书工作的流程,应对工作也不能做到游刃有余。
闲暇之际,我也会创作一些篇幅短小的文章,最初这些文章只是在连队的黑板上刊登展示。营部文书看到我所写的文章后,对我称赞不已,并鼓励我向军区《前进报》投稿。尽管起初投稿如同石沉大海,毫无回音,但我并未因此气馁,依旧锲而不舍、笔耕不辍。
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终于有两篇文章在军报上成功发表。其中一篇讲述的是我们连队一位战友的故事。他与我同年入伍,家中经济状况不佳,生活极为节俭,每月所发的寥寥几元津贴都会悉数寄回家中,用以补贴家用。
他初入军营时,训练成绩并不理想,尤其在投弹项目上表现欠佳,投掷距离始终难以超过25米,远未达到训练标准。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气馁消沉。除了每日按时参加正常的训练之外,他还主动给自己“加餐”,坚持每天额外加练两个小时,无论风雨,从未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他的投弹成绩实现了质的飞跃,达到了50米,其他训练科目的成绩也均达到了优秀水平。
新兵训练结束后,他下到连队,训练愈发刻苦。仅仅过了一年,他便成长为我们连队的业务骨干,并担任了班长一职。
有一次,连队组织冬季投弹训练。一名战士由于过度紧张,拉开手榴弹引信后,却未能将其投出,手榴弹径直掉落在他的脚下。在这千钧一发、命悬一线的危急时刻,他全然不顾个人安危,一个箭步冲上前去,迅速将冒烟的手榴弹扔了出去,并毫不犹豫地将那名战士扑倒在地。尽管弹片划伤了他的手臂,但他成功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的发生。
鉴于他的英勇表现,他荣立了三等功,团里还专门派人对他进行采访,并号召全团官兵向他学习。他虽然仅拥有小学文化程度,但凭借着坚持不懈的自学,达到了初中文化水平。又因他表现极为突出,后来被提拔为干部。
我担任文书之职已有两载。此时,我的老排长已荣升为连队指导员。为了不耽误我的前程,在我入伍的第四年,他建议我下到连队担任班长,以便为日后提干积累经验、奠定基础。成为班长后,我带领全班战士刻苦训练,各项工作都在连队中名列前茅。在全师组织的秋季打靶考核中,我们班脱颖而出,取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并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
年底,连队将我列为提干人选上报。然而,在组织考核时,由于档案中家庭成分一栏填写的是祖父辈曾经是地主,拥有十晌良田,并非贫下中农出身,被认为“根不正、苗不红”,我因此失去了提干的机会。
其实,入伍时家庭成分一栏是由大队会计填写的。诚然,我的祖上曾是当地的大户人家,但到父亲这一辈时,家道早已中落。按照当时的成分划分标准,我家实际上已属于中农,而非富农。指导员得知此事后,专门找我谈话,详细了解情况。毕竟,连队每年的提干名额十分难得,若因这样的事情而让我错失提干机会,实在令人惋惜。
在连队党支部会议上,指导员关切地让我与家中取得联系,进一步确认家庭成分情况,他表示连队会尽力为我争取提干机会。我不敢有丝毫耽搁,即刻给家里发去电报。父亲收到消息后,迅速找到大队书记,诚恳地说明了事情缘由。大队书记听闻后,亲自前往公社,为我家的中农身份开具了证明。
当连队收到电报后,指导员第一时间向上级进行了详尽汇报。然而,组织回复称,我的提干事宜需暂缓处理,部队要外调我的家庭成分,待调查清楚后再做最终决定。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内心满是失落,犹如被乌云笼罩,看不到一丝希望。好在指导员与师调配干事是同乡,他不顾情面,极力为我争取机会。在上级的指示下,营里专门派人到我老家实地走访调查。经过一番细致的核查,确认我家的中农情况属实。
第二年,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提干的任命。任命下达的那个晚上,我激动不已,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眠。对我而言,这无疑是我军旅生涯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倘若没有我的老排长,也就是如今的指导员的全力争取,我提干的希望可谓十分渺茫。正是由于他的认真负责、仗义执言,才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让我得以在军旅之路上继续前行。
后来,我们的指导员荣升为营教导员。在他不遗余力的推荐下,我获得了保送军校深造的机会,得以在军校中潜心学习两年。毕业后,我被提拔为副营长,之后又与教导员携手搭班,担任了营长一职。
在营教导员转业那年,他怀着对我深切的期许,极力向团党委举荐我为团参谋长人选。最终,我如愿以偿地走上了领导岗位。回首我在部队的成长历程,每一步都离不开老排长的精心栽培与悉心指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老排长就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贵人。
我转业时,已身为正团级军官。对于我这样一个出身农村的士兵而言,这样的军旅生涯已然堪称圆满。转业后,我被安置到政府部门工作。时光流转,但我始终对老排长的恩情铭记于心。倘若当年没有他积极为我争取提干机会,我根本不可能踏入干部行列;即便后来有幸提干,若不是他大力推荐我进入军校深造,我也绝无可能走上团职领导岗位。他于我而言,亦师亦友,是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引路人。
岁月悠悠,多年时光悄然流逝,我与老排长始终维系着紧密的情谊,未曾有过丝毫的疏离。我曾多次专程前往他家中探望,每一次相聚,都让往昔的峥嵘岁月在欢声笑语中重现。如今,我们皆已年逾花甲,腿脚不复往昔灵便,长途远行变得困难重重。自上次战友聚会匆匆一见后,我与老排长已然多年未曾谋面。平日里,我们只能通过电话互致问候,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然而,时光的流转、距离的阻隔,都无法冲淡我们之间那深厚的战友情谊。这份情谊,历经岁月的沉淀,愈发醇厚、愈发深沉。它如同松花江水,浩浩汤汤,奔腾不息,流淌着我们共同的回忆与牵挂;又似星辰大海,深邃辽阔,每一颗星辰都闪耀着温暖而明亮的光芒,见证着我们在军旅生涯中结下的生死与共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