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巷路奇案
发布时间:2025-07-07 18:13 浏览量:1
清代光绪年间,江南小镇青阳镇,新上任的知县陈明远以公正廉明著称,深受百姓爱戴。一日,他正在县衙书房批阅公文,忽闻衙门外传来急促的击鼓之声。陈明远整了整官服,即刻传令升堂。
告状之人是镇上富商王富贵,他声称同村村民李水生蛮横无理,强行占用本属于自己的“共巷”。说罢,王富贵使了个眼色,身后的仆人悄悄递上一个精致的木匣,打开一看,竟是白花花的二十两银子。陈明远心中顿时了然,面上却不动声色,命人收下状纸和银两,传唤被告李水生上堂。
李水生衣衫朴素,神色却十分坚毅。陈明远问道:“李水生,王富贵状告你强占共巷,究竟是怎么回事?”李水生跪下叩首,声音带着几分悲愤:“大人,小人世代居住在李家老宅,王富贵觊觎我家祖宅已久。我父亲临终前千叮万嘱,绝不能卖了宅子。他见我不肯卖,便说我父亲生前将共巷典给了他,非要我拿一百吊钱赎回!大人,共巷是进出家门的必经之路,我父亲再困难,也不会做出这种事,这分明是王富贵仗势欺人,想逼我卖宅啊!”
陈明远转头看向王富贵:“王富贵,你说李水生父亲将共巷典与你,可有凭证?”王富贵不慌不忙,从怀中掏出一张泛黄的契约,得意地说:“大人,这是三十年前立下的典契,还有中人和证人可以作证!”随即,几个满脸横肉的汉子被带上堂来,他们一口咬定确有此事,说得有板有眼。
陈明远仔细端详着契约,突然猛地一拍惊堂木:“大胆李水生,证据确凿,这共巷既已典给王富贵,你若想走,就拿一百吊钱赎回!”李水生急得满脸通红:“大人,这契约是假的,这些人都是王富贵花钱雇来作伪证的!求大人去村里打听打听,便可真相大白,还请大人明察啊!”陈明远却摆摆手:“休得狡辩,李水生,你若没钱,本官可以借你!”
王富贵一听,急得直冒冷汗,连忙劝阻:“大人,这穷鬼有借无还,您可别上当啊!”陈明远笑道:“无妨,这是本官与他的事。来,即刻立契!”说罢,提笔写下:“立契人王富贵,自愿将院外共巷交还李水生,收回典价一百吊整。日后李水生及子孙均可自由通行,他人不得阻拦。立契人王富贵,中人陈明远。”写完让两人签字画押,随后将契约交给李水生,让他先行离开。
接着陈明远对王富贵说:“你且在此等候,我去取银子给你。”说完便离开了大堂。
王富贵满心欢喜,等着拿一百吊钱,可左等右等,从日上三竿等到夕阳西下,也不见陈明远的踪影。他又饿又渴,想要离开,衙役却拦住他:“大人有令,未得允许,不得离开!”王富贵的家人前来探视,同样被拒之门外。
直到夜幕降临,王富贵才恍然大悟自己中了计,吵着要回家。陈明远才施施然来到堂前。
陈明远似笑非笑地问:“怎么,不等着拿钱了?”王富贵哭丧着脸:“大人,小人不要了,求您放小人回家吧!小人又饿又渴,实在是撑不住了。”陈明远脸色一沉:“王富贵,你向李水生要共巷钱,本官的大堂难道就不要钱?你今日想走,也得拿一百吊钱买下进出大堂的‘共巷’!”王富贵顿时瘫坐在地:“大人,哪有大堂要巷道钱的道理啊!”陈明远冷笑一声:“以往本官确实没想到,倒是你提醒了我。今日,你不拿上钱,休想踏出这大堂半步!”王富贵绝望地瘫坐在地,思来想去,若是真被困在此处几日,恐怕性命难保。他颤抖着声音问:“大人,小人没带钱,这可如何是好?”陈明远目光如炬:“简单,你只需立个字据。就写:立字人王富贵,今以李水生赎巷道之百吊钱,买下县衙大堂进出之巷道。自此,子子孙孙再上公堂,不用拿钱买巷道。”
王富贵深知这是陈明远在惩戒自己,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咬牙照写。一式两份签好字,正要离开,陈明远却厉声喝道:“且慢!王富贵,你伪造契约,买通证人,公然行贿,其罪当诛!那契约纸张虽做旧,墨迹却未干透;那些证人眼神飘忽,举止轻浮,分明是地痞无赖。念你身为乡绅,本该以身作则,今日暂且从轻发落,行贿银两充公!你回去后,若再敢欺压百姓,本官定将你严惩不贷,新账旧账一起算!”
王富贵浑身颤抖,连连磕头认罪,灰溜溜地离开了县衙。此事在青阳镇传开后,百姓们无不称赞陈明远的机智与公正,再也没人敢在他面前耍心眼、行奸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