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人物志:苏尼特右旗札萨克世系
发布时间:2025-07-07 18:39 浏览量:1
苏尼特右旗的前身是明代蒙古左翼察哈尔部,其领主为孛儿只斤•黑石炭,游牧于西拉木伦河流域。黑石炭勇敢善战且富有谋略,历嘉靖、隆庆、万历三代数十年,屡屡与大明辽东边将动武生事,威胁边疆被大明朝廷视为巨患,后被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父子多次击败,势力大衰而淡出历史舞台。至1635年,蒙古帝国末代汗王林丹汗败亡,黑石炭曾孙孛儿只斤•叟塞向辽东女真朝贡,越7年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封叟塞为扎萨克多罗杜棱郡王,掌西苏尼特部右翼世袭罔替。
辽东总兵李成梁
郡王叟塞生有噶尔玛、沙希岱二子,1647年叟塞去世时,满清军队业已入据北京称雄,顺治帝按例册封叟塞次子沙希岱承袭大位,噶尔玛则受封多罗贝勒;1670年沙希岱去世,长子恭格袭扎萨克多罗杜棱郡王,仅3年便因病而死,传位于长子劳彰袭,不料在位2年便一命呜呼,康熙皇帝遂册封恭格之弟阿玉什袭位,是为第五代扎萨克多罗杜棱郡王。
苏尼特部
1681年,阿玉什担任右翼郡王已6年,苏尼特部左、右翼发生饥荒,朝廷派遣官员视察灾情拨给银米,由于右翼受灾严重难以自足,朝廷命右翼移牧察哈尔且给牲畜过冬。同年,阿玉什赴京朝觐,康熙皇帝劝诱其矜恤抚养部民,严禁苏尼特部与喀尔喀互相侵盗。越2年,苏尼特部灾情得到缓解,朝廷命右翼返回故地游牧,仍旧拨给银两、白米接济。
苏尼特部民众
1690年阿玉什去世,其长子达尔札布袭郡王之位,此后父子相承历旺青齐勒咙、丹津车凌两代,1744年丹津车凌传位弟弟朗衮车凌,在位7年去世且无子嗣,朝廷遂命达尔札布第三子车棱多尔济袭位,是为第九代郡王。车棱多尔济在位期间,因与妻子不睦而诬讦秽乱,受到满清朝廷苛责削爵,其长子车棱衮布袭扎萨克多罗杜棱郡王。1802年车凌衮布去世,其子喇特那锡第承袭郡王之位,其后历布尔尼什哩、布达莽噶拉、那木济勒旺楚克三代郡王。
清代蒙古王公
那木济勒旺楚克于1863年承袭郡王之位,其人系成吉思汗第47代孙,因多年无子而先后迎娶4位妻子。大福晋、三夫人出自察哈尔部,二夫人来自土默特旗孙氏,四夫人为大同汉人妇女张氏,诸妻子只有二夫人生有一女、四夫人生有一子。那木济勒旺楚克老来得子十分爱护,视幼子为奇贵珍宝,延请五台山章嘉活佛取名“德穆楚克栋鲁普”,即藏人所谓“金刚神”“佛爷”之意。
喇嘛教图腾
据说那木济勒旺楚克深恐儿子难以养大成人,又担心诸妻子嫉妒遭人毒手,旗中喇嘛便建言称其父子皆为虎年生人,按蒙古人习俗认为“二虎相遇,必有一克”,故而其子自幼送往察哈尔安顿养育,直至8岁才回到苏尼特部。彼时那木济勒旺楚克亡故,德穆楚克栋鲁普继任札萨克与和硕郡王爵位,也即第十六代郡王,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对其封授进爵为亲王,故而又称“德亲王”“德王”。
蒙古王公贵族
1913年,德王于王府私塾遍览蒙、满、汉文经史书籍,授业老师“补英达赖”精通多种文字,能说会道长于书画,曾任察哈尔部镶黄旗协领颇有手腕,故而对少年德王影响甚大。补英达赖的汉名为“赵福海”,其本家“穆图委嘎”是德王的姐夫,遂推荐补英达赖为德王授课,补英达赖的学识人品引起幼年德王的崇敬,也使德王对政治产生浓厚兴趣,然因德王自幼笃信佛教,其政治心术陷于不可知的唯心道路。
德王
1926年班-禅赴内地宣化佛教,德王欲借机提高声望,便会同锡林郭勒盟各旗王公恭请班-禅,班-禅于诸王公中尤其称道德王,德王便乘机卜问政治前途,班-禅卜辞曰:“前途远大光明,可大胆放手去搞。”以为苏尼特部右旗世系寡穷无闻,德王借迎奉班-禅而崭露头角身价倍增,受到诸旗王公与僧俗信众爱戴,成为具有相当号召力的人物。自此德王颇以攀附权势自得,1928年北伐军推翻北洋政府后,冯玉祥、张学良诸军阀易帜归顺南京国民政府,德王攀附张学良、冯玉祥,获得察哈尔省政府委员的任命。
左起:张学良、班 禅
彼时中日矛盾日益尖锐,德王拥护冯玉祥抗日,仅有数百条枪的德王,甚至得到国民军第一军军长的名义称号。不过德王借此成立守备队,自设税卡征收过往驮商税金,吸收土默特旗、东蒙青年培养干部,于王府建筑四座兵营以备部队扩充之用。自1933年起,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深入,德王屡屡横跳于日本、国民党之间,酝酿和倡导“蒙古自治运动”,与东北溥仪的伪满洲国沆瀣一气,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而彻底失败,德王潜逃外蒙被引渡回国囚禁,苏尼特部右旗世系亦彻底废除。
德王戎装
- 上一篇:民间故事:巷路奇案
- 下一篇:主席与总理:迥异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