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惊现16人抬棺,里面坐着活人开怀大笑,路人惊讶

发布时间:2025-07-04 02:49  浏览量:1

近日,湖南常德大街上发生了一幕令人诧异的场景:十六人齐抬黑色棺材,而令人惊掉下巴的是,棺材内端坐着一位面带笑容的老人。这种看似违和的画面,不禁让许多路人停足围观,纷纷好奇其中缘由。

阴阳之事,自古就是中国人绕不开的课题。逝者为大,生者哀痛,然而世事却总有它的另一面。湖南常德出现“抬活人坐棺”这一现象,在外人看来既神秘又不合常理:办喜事般热闹的场面,锣鼓齐鸣、彩带飘扬、鞭炮连天,与传统丧葬中肃穆、低沉的气氛迥然不同。这是庆祝?还是对死亡的无所畏惧?

据现场目击者回忆,当日有位穿红衣的大娘手持黑伞,在众人簇拥和乐队伴奏下,大大方方地钻进了那口被刷成表面发亮的黑棺材。而另有年轻男子胸前缀着硕大的红花,仿佛在等待一个重要仪式的落幕。此时的常德街头俨然成了舞台,锣鼓与喝彩响彻云霄,观者云集,时有疑惑低语——“到底是在干啥?”

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是抬棺的十六人:他们个个身强体壮,以传统的红腰带束腰,再用粗绳将长木杠与棺材牢牢相连。一次动作一致,棺材被缓缓举起,气氛顿时高涨。有人问:“抬棺为何如此欢喜?难道不是送别死者吗?”可老人却神采飞扬,对着人群挥手致意,毫不见半点忧伤,反倒像是主角在享受前所未有的荣耀。

当地资深老人解答疑惑称,这其实是湘西部分地区流传已久的风俗,被叫做“活人坐棺”,目的是让年迈的父母亲身感受一场“寿终正寝”的排场,让子孙用尽孝道,提前表达敬重与爱戴。有人甚至说,这等“太平棺”,只为庆祝老人长命百岁,为家族讨得吉祥。而举办这样隆重的仪式,至少要准备两万元左右,这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实属一笔“体面开销”。如此,于情于理都给了老人极高的归属感和尊重。试看全局,人生最后一程,也是把欢喜留给了自己,何尝不是一种通透的智慧?

有趣的是,这并非该地独有的偶发事件。早在2021年,湖南另一区域也曾曝出一位老人在自己寿辰之日特意买一口棺材入宅,邀请乡邻见证自己“生前归土”。他甚至事先备好糖果,以撒礼物形式向围观者致谢。村民解释,老人终身未娶无子,盼望以一种豁达的态度,看淡生死,在鲜活的笑声中迎来属于自己的“谢幕谢仪”。

但,面对这类似乎悖离常规的举动,不少年轻人仍存不解:生命如此脆弱,人之将死如同落叶归根,难道不应静默庄严、肃穆告别?为何要搞得“喜气洋洋”?其实,背后的文化逻辑耐人寻味。生死礼仪的多样性,本就是中华民俗非物质遗产宝库的一个缩影。我们习惯将死亡和悲伤捆绑在一起,但现实中不少地方选择用另一种方式化解恐惧——既是敬畏,也是释怀。

“活人坐棺”,承载着年老者的美好祈愿,更是后辈子孙用行动践行孝道的精神象征。值此繁华落尽之际,为亲人演绎出人生最后的高光时刻,或许正是人间最温柔的一幕。

每个时代,每片土地,有着不同的生死密码。这场常德街头的“抬活人坐棺”,既是孝心的极致体现,也是文化流变中独特的注脚。或许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谢幕时的悲恸,而在于用真挚与温暖,陪伴至最后一刻。这份看似另类的仪式,其实提醒着我们——珍惜当下,爱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