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篇《百贵歌》,全文一百个“贵”字,句句在理,建议收藏!

发布时间:2025-07-10 00:25  浏览量:1

《百贵歌》通篇说“贵”,一百句话,说的都是为人处世、修身齐家的大道理。这些道理看似老生常谈,却句句在理。古人云“大道至简”,真正管用的人生智慧,往往就藏在这些最朴实的话里

《百贵歌》开篇,不谈别的,先谈自己。它说“目以明为贵,耳以聪为贵,脑以慧为贵,心以诚为贵”。这几句话,讲的是我们观察世界、认识自己的几个重要“窗口”。眼睛的宝贵,不只在于视力好,更在于能明辨是非。耳朵的宝贵,不只在于听得清,更在于能听懂弦外之音,能分辨忠言与谗言。

《道德经》有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老子不是说颜色和声音不好,而是说,过于繁杂炫目的外部世界,会让我们失去内心的清明,看不见真正重要的东西,听不见内心真实的声音。所以,《百贵歌》的“明”与“聪”,是一种向内的功夫。是拨开云雾见青天,是滤掉杂音听真言。

而这一切的根基,在于“心以诚为贵”。心是人一身之主。心若不诚,眼睛看到的就是假象,耳朵听到的就是谎言,脑子想出的就是诡计。一个“诚”字,是所有品德的基石。它要求我们对人对事,都要有颗真心。不自欺,不欺人。这份真诚,就是我们立身处世最大的底气。

有了诚心,还要有坚定的意志。“志以坚为贵,意以锐为贵”。人活着,总要有点追求。这个追求,就是“志”。但立志容易,守志难。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和诱惑。这时候,意志的坚定就显得尤为宝贵。这正是《易经》里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宇宙天地,日夜运转,从不懈怠。人也应该效仿这种精神,一旦立下志向,就要像上了弦的箭一样,锐意进取,勇往直前。

更深一层,是人的内在气质。“质以朴为贵,气以平为贵”。“朴”是朴素、本真,去掉那些不必要的装饰和伪装。老子最推崇“见素抱朴”,认为最本真的状态,才是最强大、最接近“道”的状态。而“气平”,指的是心气平和。不因得而狂喜,不因失而剧悲。遇到急事,不慌张;遇到怒事,不冲动。这种平和之气,是一种极高的修养,能帮助我们在人生的风浪中稳住航船。

修好了自己,就要开始面对世界,与人打交道。《百贵歌》给出了一个总纲领:“行以方为贵,知以圆为贵。”这话说得太妙了。所谓“行以方”,就是做人要有原则,有底线,内心要像个方块一样,方方正正,有棱有角。不能什么事都和稀泥,没有是非观。而“知以圆”,则是说处事要圆融,要懂得变通,像个圆球一样,灵活转动,不磕磕碰碰。

内心守着“方”的原则,外在用着“圆”的智慧,这就是中国人最高的处世哲学。这绝不是圆滑世故,而是大智慧。只方不圆,会处处碰壁,寸步难行;只圆不方,则会失去自我,同流合污。

具体到人际交往,朋友是重要的一环。“友以直为贵”。什么样的朋友最可贵?是那些敢于对你讲真话,指出你错误的朋友。孔子也把“友直”列为三种有益的朋友之首。那些只会奉承你、迎合你的朋友,可能让你一时舒服,但长久来看,却可能把你引入歧途。能有个“诤(zhèng)友”,敢于当面批评你,那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除了朋友,还有邻里。“邻以睦为贵”。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守望相助,生活才能安宁舒心。一个“睦”字,包含了包容、理解和互助。这种温暖,是金钱买不来的。

在言语上,《百贵歌》也给出了标准:“言以真为贵,辞以达为贵”。说话,最宝贵的是真实。一句真话,比一百句漂亮的谎言更有分量。表达呢?不在于话说得多漂亮,用了多少成语典故,而在于“达”,就是把意思说明白了,让对方准确无误地接收到。这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它要求我们说话前先思考,力求言简意赅,直指核心。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庭的安稳幸福,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百贵歌》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来讲家庭伦理,而核心就是一个字——“和”。“家以和为贵”,这是总纲。一个家庭,不怕穷,不怕苦,就怕人心不齐,天天吵闹。家和,才能万事兴。

如何才能“和”?《百贵歌》给出了家庭中不同角色的定位,形成一种和谐的平衡。

“父以严为贵,母以慈为贵”。这讲的是教育的阴阳之道。父亲的威严,像家里的顶梁柱,为孩子确立规矩,指明方向。母亲的慈爱,像温暖的港湾,给予孩子安慰和滋养。严不是苛刻,是原则和纪律。慈不是溺爱,是关怀和理解。严与慈,如同车的两轮,鸟的两翼,缺一不可。两者结合,才能培养出既有规矩又懂感恩的好孩子。

“子以孝为贵”,这是对子女的要求。孝,是中华文化之根。它不只是物质上的供养,更是精神上的尊敬和顺从。“百善孝为先”,一个孝顺的孩子,他的品德也差不到哪里去。

对于夫妻关系,“夫以正为贵,妻以贤为贵”。丈夫的“正”,是品行端正,有责任感,是家庭的榜样和主心骨。妻子的“贤”,是贤惠明理,勤劳持家,是家庭的稳定器和粘合剂。这并非刻板地要求男性必须如何、女性必须如何,而是强调夫妻双方都应具备优良的品德,各司其职,共同支撑起一个家。

对于兄弟手足,“兄以友为贵,弟以恭为贵”,“昆以让为贵,妯(zhóu)以谅为贵”。兄弟之间,要像朋友一样亲密无间。弟弟对兄长,要心存恭敬。大家都是一母同胞(昆),遇到事情要懂得谦让。妯娌之间,则最需要互相体谅。这些看似琐碎的家事,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一个“让”字,一个“谅”字,能化解多少家庭矛盾啊!

说完了修身、处世、齐家,自然就到了建功立业。无论是做学问、学手艺,还是经商、做官,都有其宝贵的准则。

“事以恒为贵”。做任何事情,最怕三分钟热度。贵在坚持。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是对“恒”字最好的注解。两座大山,看似不可撼动,但只要一代代人坚持不懈地挖下去,终有移走的一天。人生事业也是如此,不怕起点低,就怕没恒心。只要认准一个方向,持之以恒地努力,滴水也能穿石。

在专业技能上,“艺以精为贵,技以高为贵”。这讲的是一种“匠人精神”。做一门手艺,不能浅尝辄止,满足于会做就行,而是要追求精益求精。庄子笔下的“庖丁解牛”,那位厨师解牛的技术已经超越了“技”,达到了“道”的境界。他对牛的结构了如指掌,刀下去游刃有余,这背后是多少年的专注与磨练。这种对“精”和“高”的追求,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如果是为官理政,“官以清为贵,政以廉为贵”。做官最宝贵的是清廉。清,是两袖清风;廉,是清白不贪。一个官员,如果能守住这份清廉,就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和爱戴。历史上的清官包拯、海瑞,之所以能名垂青史,就是因为他们守住了这个“贵”字。

对于财富,“钱以节为贵,财以义为贵”。钱要节约着用,不能挥霍浪费。而获取财富,则要取之有道,合乎道义。不义之财,得到了也守不住,甚至会招来灾祸。

人生在世,总有顺境逆境,富贵贫穷。《百贵歌》的最后部分,充满了人生的大智慧,教我们如何安身立命。

它告诉我们,人的价值,不取决于外在的境遇,而取决于内在的态度。“贫以奋为贵”,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穷而无志,自暴自弃。身处贫困,最宝贵的是那份不甘沉沦、努力奋斗的精神。

与此相对,“富以勤为贵”。富有了,最宝贵的是依然保持勤劳的本色。很多家庭“富不过三代”,就是因为后代失去了勤劳奋斗的精神,耽于享乐,最终坐吃山空。

“贱以耿(gěng)为贵”,地位卑微时,最可贵的是保持耿直的品格,不谄媚,不阿谀,有自己的骨气。

这几句连起来看,就是一种超越了贫富贵贱的人生境界。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坚守自己内心的品德和追求。这与《易经》中“否极泰来”的道理相通。困境(否)和顺境(泰)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关键在于身处其中的人,如何作为。

面对困难和挑战,“难以克为贵,逆以持为贵”。遇到难事,以能克服它为贵;身处逆境,以能坚持住为贵。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困难和逆境,不是来打倒你的,而是来成就你的。每一次克服困难,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挺过逆境,都是一次升华。

最后,所有的智慧落在一个根本上:“国以民为贵”,“人以杰为贵”,“命以立为贵”。国家,以百姓为根本;做人,要力争成为杰出之才;而生命,最宝贵的在于“立”,即确立自己的价值,活出自己的意义。这不是听天由命,而是主动地去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

《百贵歌》这篇千古奇文,从个人心性,到家庭伦理;从人际交往,到事业经营;从顺境自持,到逆境自强。一百个“贵”字,照见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富贵”,不在于拥有多少金钱地位,而在于拥有多少宝贵的品格和智慧。这些品格,才是我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