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籍贯黑龙江的12位神仙志怪:1萨布素将军,2胡三太爷
发布时间:2025-07-10 20:25 浏览量:1
这位可不是瞎编的仙怪,而是咱们黑龙江历史上的真·英雄,首任黑龙江将军(驻地在瑷珲)!康熙爷那会儿,老毛子(沙俄)在咱们的地盘上撒野,萨将军领兵北上,雅克萨大战把毛子打得嗷嗷叫,签了《尼布楚条约》,硬生生把咱东北的国界给定下来了!他在任时筑城练兵、屯田戍边,真真儿是为黑龙江倾注了心血。老萨将军过世后,黑龙江沿岸尤其是黑河、瑷珲一带的老百姓感念其恩德,就把他奉成了咱们大江的守护神,尊为“江神萨老爷”或“萨布素将军”。谁家行船打渔、遇到风浪险滩,心里头就念叨念叨“萨大将军”,祈求他老人家显灵保佑一方平安,这就从保家卫国的“人杰”升华成了护佑江山的“神灵”。这位“江神”,是咱黑土地英雄气概的化身!
一说到东北的“野仙”、“保家仙”,胡三太爷(胡三太奶)那可是响当当的第一位!虽然“狐仙”传说全国都有,但在咱东北,尤其黑龙江、吉林、辽宁的老林子里,他的地位至高无上,被奉为整个“胡(狐)黄白柳灰”五大仙家的总教主。传说胡三太爷的原型就是一只得道的灵狐,真名叫胡天霸,行三。他修行的道场,一般认为就在咱们黑龙江(或吉林)的深山老林深处,具体哪座山头?那都是老仙儿的秘密了。他家规森严(比如不许坑害百姓、要积德行善),是保家仙的总掌门。谁家要是诚信供奉胡三太爷(太奶),能保家宅安宁、消灾解难,也能跟其他仙家“沟通”顺畅。这位老神仙是黑土地上民间信仰的核心,也是祖辈人与山林精怪“和平共处”的一种精神契约。
走进咱黑龙江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尤其是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这些古老民族生活的地方,抬头望望那些长得特别粗壮、有“眼睛”状树疤的古树(尤其是樟子松、落叶松),那可能就是“白那查”山神的“神龛”或化身!“白那查”是森林之神,是大山里所有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的主宰。猎人进山之前,都得恭恭敬敬地对着老树(通常是刻有人脸神像的“神树”或山神柱)磕头献酒敬烟,祈求山神爷赏口饭吃,保佑打猎顺利、别迷路、别被猛兽伤着。打到猎物,还要把最好的一小块肉、一点点血抹在神像上或树皮上,算是答谢。这位山神爷没有具体人形样貌,他就“活”在每一阵风过林梢的声音里,在每一片飘落的树叶上,守护着整个林海的生机与平衡,是真真正正源于咱们黑龙江壮丽林海的山野之神!
要说咱黑龙江牡丹江境内的镜泊湖,那风景美得如画!更美的还有流传了几百上千年的“红罗女”传说。这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咱这块儿的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就在今天的牡丹江宁安市渤海镇,紧挨着镜泊湖)。传说红罗女是渤海国一位长得天仙一样的公主(也有说是渔家女),她能歌善舞,心地善良,最宝贝她爹送的一面玉镜(或神镜)。她常到镜泊湖上照镜子梳妆(所以那湖以前也叫“镜泊湖”)。故事版本很多,核心是她为了逃避权贵的逼婚或守护乡邻,带着宝镜跳进了深不见底的湖里。神奇的是,她的精气神儿融入了湖水,宝镜化作了湖中的岛屿。从此,红罗女就成了镜泊湖的守护神。每当湖上起雾,老人们说那是红罗女在梳妆;湖水平静如镜,那是宝镜显灵。这位女神,是咱黑龙江水域孕育出的美丽与刚烈的化身。
铁拐李是道教“八仙”里的老大哥,拄着铁拐,背着大葫芦,全国知名。有意思的是,在咱们黑龙江哈尔滨呼兰等地方,老辈人里有种说法:铁拐李祖籍就在咱们这嘎达!呼兰河古称“呼兰窝集”(窝集是满语“森林”的意思),据说古时候就是一片蛮荒但充满灵气的原始森林。有些传说讲铁拐李本是此地一位心善的樵夫或道士,在这片充满灵性的老林子里修行悟道。后来因为他腿瘸了(具体咋瘸的版本不一),拄上了铁拐,最终在此地得道成仙,加入八仙行列。尽管正史没依据,但这传说在呼兰、绥化等地的口述传统里很流行,反映了家乡人把本地“附会”到知名神仙身上的朴素地域自豪感,也给这条大河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老呼兰人可能指着某片林子:“瞧,李老仙当年就是在这片儿修行的!”
6、三江鱼群的“老祖母”——尼莫妈妈(依尔哈格格/鱼神)在咱们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汇流滋养的赫哲族(还有达斡尔族等)古老传说里,有一位非常重要的女神——尼莫妈妈(也译作依尔哈格格,意思多是花神、鱼神、或老祖母)。她是司管水中一切生灵的女神,特别是鱼类的保护神和始祖。传说她住在江水深处的水晶宫(或莲花宫)里,掌管着鱼儿的繁衍洄游。赫哲人是“鱼皮部落”,渔猎为生,出船前、丰收后,都要虔诚祭祀“尼莫妈妈”。祈求她赐予丰厚的渔获,保佑渔民在风浪中的安全,同时也提醒族人不可过度捕捞,要心存敬畏。这位母性的水神,没有具体形象画像,但她在赫哲萨满的神歌唱诵中无处不在,是黑龙江、乌苏里江上最古老、最质朴的生态保护神和生命之源,承载着“三江”渔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记忆。
追溯更古老的时光,先秦时期生活在白山黑水间的肃慎族(满族、鄂伦春等族的先祖),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图腾崇拜——熊崇拜(祭熊神“图尔斯”或类似称呼)。他们认为熊是神山(比如他们眼中的神山长白山支脉,包括黑龙江境内的山)派来的使者,勇猛、强壮、有灵性,甚至认为是人类的“祖先”或“兄长”(有“熊变人”或“人熊通婚”传说)。猎到熊(视为山神赐予),不能随便对待,要举行隆重而神秘的祭祀仪式(敬称公熊为“玛法”,母熊为“太帖”,意为祖爷、祖奶),小心处理熊骨(风葬或树葬),祈求它原谅,并保佑族人平安、狩猎成功。这种古老的信仰习俗在黑龙江早期山林民族中代代相传,虽然今天已演变为文化符号和祭祀残余,但“熊神图尔斯”代表的,正是黑龙江这块原始大地最早生发出的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力的崇拜。
牡丹江穆棱河上游,有个神奇的水湾儿叫“王八炕”(今鸡西市梨树区境内),名儿听着糙,但大有讲究!传说水底下藏着一位不知活了几百上千年的老龟精。这老龟可不是凡物,是沾了穆棱河与周边山林龙脉灵气的“地仙”。平时深潜潭底,不轻易露面。老辈跑山人、放排人流传,这老龟神管着穆棱河一段水域的风平浪静和沿岸生灵的繁育。谁要是在“王八炕”这片儿水域过度捕捞、尤其伤害了大鳖(乌龟王八类),或者干了啥污染水源的缺德事儿,老龟神就可能发威,兴点小风浪、让鱼虾绝迹一阵子,算是警告。但祂更像一位慈祥的老寿星,若心诚的渔民放生、路人投喂,甚至只是恭敬地朝着水面念叨几句好话,也可能得祂保佑,行船稳当、遇难呈祥。民间尊称“老龟仙”、“王八爷”,是穆棱河沿岸,尤其是梨树、鸡东一带乡亲心中的“生态守护神”兼“长寿图腾”。
“塔思哈”是满语“老虎”的意思,“巴图鲁”是“勇士”、“英雄”。在宁古塔(今牡丹江海林、宁安一带)广袤的老林子里,自古流传一位“虎神”的传说,他不只是普通山大王,更像是受过册封、管着百兽的“护山元帅”。这位虎神的原身,传说是清朝康熙年间,宁古塔一位名叫乌勒登的猛将所化。乌勒登勇猛异常,驻守边疆时多次深入老林子驱除匪患、探明道路,被誉为“打虎将”。他死后,魂灵不灭,被玉帝(或萨满天神)封为镇守宁古塔大山的“虎神巴图鲁”。老百姓认为,深山里的猛虎是“塔思哈巴图鲁”的化身或使者,行踪神秘,有灵性。猎人遇虎要恭敬避让,绝不能无缘无故打杀,否则会触怒山神爷(有时山神和虎神信仰会结合)。谁家要是在山里遇险(被野兽围困、迷路),诚心呼唤“塔思哈巴图鲁”,山风会指引方向,或听到虎啸驱散狼群,保人平安下山。
“索罗昆”源于满-通古斯语系词汇,指代一种神异非凡的鹰隼,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万鹰之神、所有海东青的始祖。其信仰核心在黑龙江古扶余、靺鞨地界,尤其兴盛于松嫩平原的草原湿地与山林交汇处。古代东北民族,尤其是肃慎系、扶余系,视鹰为沟通天地的神鸟,而最顶级的“玉爪玉嘴”海东青,更是鹰中之王、王权象征。传说中的索罗昆,就是一只翅展遮天蔽日、目光如电、通体雪白(或青白)、爪喙似玉的巨型神鹰!相传萨满在请神仪式中召唤“索罗昆”,神鹰的英灵会附在萨满身上,赋予其飞翔天际、洞察三界的神力,帮助部落寻找猎物、预测吉凶、驱除邪祟。对于以渔猎为生的部族,索罗昆就是力量和勇猛的源泉,是天空的守护者和族群的灵魂向导。哪怕到了清王朝,皇家在黑龙江流域捕捉海东青进贡,仪式前也要敬拜“鹰神索罗昆”,祈求鹰运昌隆。
“嘎尔哈”类似小孩玩的羊拐骨,在赫哲、达斡尔传说里有时指代一种名叫“老头鱼”(学名“乌苏里鮠”,也叫牛尾巴鱼)的胖头鱼。“莫日根”是“英雄”、“智者”、“渔猎能手”。这位,可就是松花江、黑龙江里“鱼精”成仙的接地气代表!传说松花江里住着一位成精的老头鱼,得天地灵气,能幻化人形,自称“嘎尔哈莫日根”。他样子就是个小老头的模样,爱戴个破草帽,喜欢蹲在柳毛通(江汊子)、泡泽边的草窝子里。这位老鱼仙儿没那些大神的高冷,专爱管渔民的“闲事”。谁要是三天打不着鱼,饿着肚子快回家了,就可能看见个小老头在河边柳树下钓鱼,“哗啦”一下钓上条罕见的大鱼,“不小心”掉你脚边;或者在风浪天,迷迷糊糊见个戴草帽的小老头在船头帮你掌舵稳住船,转眼又没了。渔民都说这是“嘎尔哈老爷子”可怜穷人、提携后辈呢!
“卡普卡”在达斡尔语里指的是精巧的桦皮篓、盒等器物;“祖鲁”有精灵、灵魂之意。“卡普卡祖鲁”特指那些由心灵手巧的姑娘或善良主妇(常常是早逝的)灵魂所化、寄居于白桦皮器物里的“家宅保护精灵”。
在达斡尔族传统的游猎、定居生活中,白桦皮做的用具(“卡普卡”)——桶、盆、篓、盒等,是日常必备,尤其需要女子(媳妇、姑娘)心灵手巧来制作。传说中,那些生前勤劳善良、白桦器皿做得特别精美、却不幸早逝的姑娘媳妇,魂灵不舍得离开家、离开自己亲手制作的桦皮物件,就化作一股灵气寄附在那些“卡普卡”里,成了“卡普卡祖鲁”(白桦器物精灵)。
她们默默守护这个家:谁要偷家里的“卡普卡”或弄坏它,会被精灵作祟,晚上做噩梦、丢东西;反之,如果家人善待这些老物件,擦拭干净、继续使用,精灵就会保佑家庭和睦、人畜平安、女红手艺精进。有时深夜里,家人还能听到轻盈的脚步声或者若有若无的歌声,仿佛那逝去的亲人又回来了。这位“仙姑”,没有惊天动地的神力,只有化入生活器用的脉脉温情,是黑龙江民族家宅观念中“物有灵”与“思念永存”的最细腻体现。#历史冷知识##历史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