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第一廉吏吴隐之,卖狗嫁女,敢饮贪泉,怒沉沉香
发布时间:2025-05-17 02:11 浏览量:5
吴隐之,字处默,东晋濮阳鄄城人。曹魏侍中吴质的六世孙,东晋大臣。
吴隐之以品学出众被选拔为官,累迁晋陵太守、广州刺史、度支尚书。吴隐之一生为官,一世廉洁俭朴,深为百姓爱戴和皇帝赞赏。
01、年少孤苦家贫,饱览诗书
吴隐之十来岁时,顶梁柱的父亲因病去世,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母亲郊吴隐之读书识字,吴隐之聪明伶俐过目不忘。
没过几年母亲又离他而去,他悲痛万分,每天都以泪洗面,行人皆为之动容。
虽然家中一无积蓄,每天进餐仅食豆羹之类的糙食,也绝不拿取不合道义而来的东西,日子久了,吴隐之开始慢慢被人熟知。
贫困的生活并未让吴隐之屈服和沉沦。吴隐之借书自学,他努力上进,勤学好问,饱读诗书,二十几岁时终有博雅之名。
02、为哥哥求情,得桓温赏识
当时韩康伯是他的邻居,韩康伯之母常对康伯说:“你若是当了官,就应当推荐像他那样的。”
后来,韩康伯成了吏部尚书,便推荐吴隐之为辅国功曹,转参征军虏等职。
哥哥吴坦之当时任豫州刺史袁真的功曹。袁真私通前燕皇帝慕容暐事发,吴坦之将受牵连遭祸。
吴隐之拜见桓温,请求代兄领罪,桓温因怜悯而释放了吴坦之。吴隐之的惊人之举,被桓温所赏识,授任奉朝请、尚书郎。
03、洁身自好,卖狗嫁女
吴隐之升任尚书郎之后被谢石亲点过去做主簿,其时谢石如日中天,谢家十分富有,吴隐之在其手下做事,俸禄不菲。
但吴隐之却没有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敛财,依然洁身自好,乐善好施,他把大部分俸禄和赏赐都赠给贫困的亲戚,自己反而过得清贫拮据。
吴隐之的女儿出嫁,谢石知道吴隐之素来清廉,便吩咐手下人带着许多物品去帮助吴隐之操办喜事。
当谢石的使者来到吴隐之家中后,发现他家里冷冷清清,毫无办喜事的气氛。
吴隐之正在令家中婢女牵着一条狗去市场上卖掉,原来吴隐之要靠卖狗的钱来做女儿的嫁资使者见吴隐之身居官位,却清贫至此,不禁感慨不已。
04、任晋陵太守,妻子亲自负柴做饭
后来吴隐之调任晋陵太守,当时的晋陵郡,地近京师建康,朝廷在此设置了十几个侨郡和侨县,安置从北方来的“侨民”。
这种南北混杂、紊乱无纪的状况,对于出任太守县令的人来说,无疑是搜刮的好时机。
然而吴隐之上任后,在州郡生活只靠俸禄维持,家中没有一个仆人,妻子刘氏仍要亲自背柴回家做饭。
05、任御史中丞,家人纺织度日
因为政绩突出,吴隐之被调回朝廷,历任中书侍郎,孝武帝很器重他,任为御史中丞。
后来他被调任中领军,但清廉俭朴之风不改,每月初得到俸禄,只留下自己的口粮,其余都分别赈济亲戚、族人。
而家中人却要靠自己纺织以供家用,吴隐之家有时两天吃一天的粮食,家里人身上也总是穿布制的衣服,而且破旧不堪。
他家非常清贫,以致冬天洗衣服时,家人因为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只好披上棉絮御寒。
06、敢喝贪泉,以示不贪
397年,为革除岭南弊政,朝廷任命素吴隐之担任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
希望他给广州带去清廉的风气,改变过去人们对岭南历任刺史皆贪污受贿的印象,吴隐之带着一家人赴广州上任。
赴任途中他们行至距广州20里处的石门,遇一山泉,当地人皆说喝了此泉之水就会变得贪婪无比,故名“贪泉”。
吴隐之对家人说:“如果压根儿没有贪污的欲望,就不会见钱眼开,说什么过了岭南就丧失了廉洁,纯属一派胡言。”
吴隐之说着走到泉边舀了就喝,家人急忙去阻拦,他却连喝三碗,家人非常着急,却无可奈何。
吴隐之喝完泉水,还赋诗一首《酌贪泉》:“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引来围观群众,议论纷纷。
07、任广州刺史,清正廉洁,严惩贪官
吴隐之上任后,看到官衙里前任留下的器物摆设,无一不奢侈华丽,于是令属下把这些东西统统撤除,全部归入国库。
他廉洁奉公,清简勤苦,始终不渝,平常吃的不过是粗米、蔬菜和干鱼而已。
所有的帷帐器服都交给外库管理,自己从不截留半点公款,不用一件公物。
他的夫人刘氏,贵为刺史夫人,不但要自己织布、纺线、劈柴、做饭,有时还背着柴火到集市上去卖,补贴家用。
部下送鱼,每每剔去鱼骨,隐之对这种媚上作风非常厌烦,总是喝斥惩罚后赶出帐外。
吴隐之在任时,不仅身体力行,还严惩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和不法商人,岭南官风为之一振,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经过他的惩贪官、禁贿赂,广州官风有所好转。402年,皇帝下诏,晋升他为前将军,赐钱50万,谷千斛。
皇帝专门下诏嘉奖他:“夫处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飨惟错之富,而家人不易其服,革奢务啬,南域改观,朕有嘉焉。”
08、被卢循所俘,获释返乡
403年,卢循率领起义军打攻永嘉(。东晋大将刘裕将其击败,并追击卢循的残部到晋安。
卢循走投无路,率部退到番禺,攻打广州。当时,吴隐之正在广州任上,他率领军民奋起抵抗。
在这一场防守战中,吴隐之的长子吴旷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广州城陷落后,吴隐之不幸被俘。
卢循俘虏吴隐之后,虽没有直接将其杀死,却诬告吴隐之曾经依附于桓玄。
由于吴隐之素有廉名,晋安帝和刘裕对他的为人深信不疑,便催促卢循将吴隐之放还,返回南京。
09、返乡途中,怒沉沉香
吴隐之在广州多年,离任返乡时,小船上仍是初来时的简单行装。
唯有妻子买的一斤沉香,不是原来的物件,隐之认为来路不明,立即夺过来丢到水里。
到家时,只有茅屋六间,篱笆围院。刘裕赐给他牛车,另为他盖一座宅院,隐之坚决推辞掉了。
后升任度支尚书、太常,隐之仍洁身自好,清俭不改,生活如平民。家人以纺线度日,妻子不沾一分俸禄。
412年,隐之告老还乡,授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赐钱10万,米300斛。413年卒。追赠左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
吴隐之少年孤苦家贫,但他饱览诗书,成儒雅之士,被推荐为官,为官以清廉著称。
他粗茶淡饭,卖狗嫁女,不用奴仆妻子亲自负柴做饭,饮贪泉水以示不贪,怒沉沉香,深受皇帝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