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岛大学宿管大爷之殇看更多中老年人的后半生困境

发布时间:2025-07-09 17:56  浏览量:1

前几天,最热的时候,青岛大学宿管大爷因为高温中暑而医治无效去世。

同学们说,他是一个很好的人,对人好,对流浪动物也很好。

他还是一个温良的好人,40多度的高温天气没有罢工没有休息,8个月没发工资也只是向学生偶尔诉苦,说自己很难,没有因为闹着要工资去威胁谁。

青岛大学校方有很大的问题。一纸声明,字里行间告诉公众他们程序正确努力善后的步骤。那里面没有对一个兢兢业业的老人的感激,没有对一个倍受学生爱戴的好人的缅怀,只有一句“深感痛心和惋惜”的官腔。

事件比天气都热,声明比空调都凉。

在中国社会的范围里,谁都可以不涉及情感地发表声明,唯独学校或者说教育系统不行!

因为一旦学校这么干了,将来受质疑的是学生的品行,学校毁的是学生的名声。

——你就是那个什么大学的啊!

目前就学生的反应来说,学生比学校更懂感情,更有人文关怀。

请原谅,笔者一直没有找到这位善良的老人姓什么、叫什么,校方声明里没有,网上所有信息都没有提及,包括喜欢他的学生们也少有人知道。

好多大V都有评论此事,多数观点也很对,从批判学校撇清责任,到谴责物业外包拖欠工资,再到解读高校空调困境,可谓面面俱到。

青岛大学去世的宿管大爷,成了此次事件的标志、舆论风暴的中心、社会议题的热点,却依然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姓什名谁,家在哪里?

这出悲剧折射出普通人的悲哀——不被记住姓名的遗忘,不管他的死亡曾多么让人悲伤。

我们生活的城市基本都能达到干净卫生,但是这样的结果是一群年龄在50-70岁的老人拿着整个社会最低标准的工资,早起晚归、 不分寒暑、顶风冒雪、不顾车流的危险跑到路中间捡垃圾,用生命的余热换来的。

这群人,可能是农村人跟随儿女进城生活,没有学历知识,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为了给儿女减轻负担,有活就干;可能是城市里中年就失业,年纪更大之后,干不了重体力工作,跑不了外卖送不了快递,要人就去。

环卫工人、保洁员、安保、宿管,就是他们的归宿。

而这些工作也不是想干就能干的,老龄化来了,老人更多了,他们也要内卷,也要被挑选。即使他们已经是最廉价的劳动力了。

所以被欺负了他们要忍着,被拖欠工资了也得忍着,他们哪敢闹呢,有的老人为了不被卡年龄线甚至虚报了年龄,用工方如同掐着脉门,随时可以把他们辞退。

高温补贴到手两斤绿豆;黄色、红色、橘色的环卫工装最吸热,夏天……

至于没有空调这种小事,谁会在意呢?

去世的宿舍大爷8个月没有发工资了,他会在意有没有空调吗?不会的。

青岛大学说计划暑假里装空调,会给宿管大爷的小屋装吗?大概率不会的。

他们是一群不会主动向社会索取的人,而遵循新老更替规则的世界,也不曾善待过他们。

这个世界永远不缺新闻,很快会有更大的新闻出来,淹没旧闻。

请在宿管大爷之事彻底消失之前,让我们知道他的名字吧。

他的名字或许不配出现在一所大学的声明里,但是值得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因为,我们也会有老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