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跑遍了长葛县西部的每个村庄,他深受爱戴

发布时间:2025-07-14 06:37  浏览量:1

【张老师,我们想念您(下)】

几乎跑遍了长葛县西部的每个村庄,他深受爱戴 ‖老家许昌

我们到了官亭公社的一个生产队,那里的干部群众把我们当作上级派的工作队高看了,每逢生产队开会,队长讲完话后还总是让我们也讲几句。我很怯场,没啥话说,总是张老师能给群众说到一块,他懂得庄稼理,会说一些农谚,很受群众欢迎。(文首图:张老师的部分学生聚会)

在这个生产队的一个多月里,张老师总是护着我,教我要虚心向群众学习劳动本领,还教我如何待人接物。俺俩吃饭被派到农户家在一起,晚上睡觉在队长家,与老师共用一张大木床。

一天半夜,我醒来时听到张老师在梦中喃喃低语,说学生怎样怎样。此时,我真正感到,张老师心中时刻都在装着学生啊!当年我已十八岁,在家都早已单独睡觉了,想不到却和老师睡在了一起,真是古人说的“师徒如父子”啊!

张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还体现在不少学生身上。一个周六的午后,他听说阎治安同学中午到校外寨海子里去洗澡了,就把他叫到跟前批评道:“你是你娘的命根子,要是有点好歹,我没法交待,你娘也活不成!”并说要亲自把治安送给他娘。治安连连哀求:“我现在就写检讨订保证,再也不私自去洗澡了!”张老师对他的保证还不放心,就用笔往他脊背上写了几个字说:“下周你来,我先检查这几个字水浸泡了没有。”张老师对学生的责任心,真是细致入微啊!

听刘秀梅同学讲,有一次她到张老师办公室交作业,正碰上班里的几位运动员同学围着火炉,狼吞虎咽地吃热腾腾的红薯、豆子,这是张老师优待这些同学的美食。

张老师知道运动员活动量大吃的多,从家里拿来的馍往往不够吃,就让陈清奇同学骑上他的自行车,从他家里拿来了一袋子红薯豆子,煮熟了给这些同学加餐补养身子。老师想得多周到啊!

下图:阎治安同学在西安交大。

助学金助力特困生完成学业

我们上初中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期,虽说三年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但农户家大都还是贫穷的,住校搭伙每月交几角钱都拿着困难,需东挪西借。更困难的,甚至还有家里揭不开锅的。当时,国家虽然也困难,但为了不让德才兼备的学生辍学,每月都有助学金给特困生发放。别看得到助学金的同学每月仅有一两元,多的三五元,却能解决生活的大问题。

为了让有限的助学金真正发挥作用,发放合情合理,这成了班主任老师的主要工作之一。于是,我们的班主任张老师除从学生中了解情况外,还常骑上自行车走村串户访问。他当了几年班主任,几乎跑遍了长葛县西部的每个村庄。

有一次,他发现班里的学习委员刘秀梅情绪有点低落,就趁午后时间到她家访问。到她家时,见她娘在屋里正用蒜臼捣高粱米。她娘说家里已断顿了,这是刚从地里偷偷削回了一穗高粱,去皮后才有米下锅。张老师看到这种情景,心里一阵酸楚,当月就给秀梅同学发了助学金。

班里王金山同学家住石固街,他从小失去父母,这样的特困生,除每月给助学金外,张老师还不顾疲劳,骑车跑二十里路到他所在的大队、生产队,与当地干部协商如何队校结合,帮助这个学生完成学业。金山同学受到学校和家乡父老的帮助,终于上完了初中,后来参军入伍、参加工作,成为了一名政工干部和有出版作品的书画家……

篮球队主力队员

张老师的业余爱好是打篮球。他是我们长葛五中教师篮球队的主力队员。有教师篮球队的引领,学校师生的业余活动开展得生龙活虎。除经常进行校内师生球赛外,还不断进行校际间的友谊赛,周边的小学教师、公社机关干部、职工,都时常来进行比赛。

在张老师的邀请下,考上县高中的学生,也会带领篮球队回母校参加友谊赛。至今,老师们在球场上的矫健身影,还会在脑海中浮现:郑海泉、李敏志、张春生、崔炳炜、崔松岭、崔五岳等老师驰骋球场,胡丙三老师当裁判,也跑前跑后,盯着运动员鸣哨裁断(他是三级裁判员)。

张老师个子高,擅长后卫防守,他步子一跨,手往上一伸,对方进攻队员就被挡住了。他常说,打球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若对方输球较多,他往往会故意作点失守或犯规动作,让对方得到投球机会,一场球赛下来,往往是双方比分差距不大而皆大欢喜。

老师的教诲激励我们成才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也都成了年逾古稀的老人。当我们聚在一起时,感慨最多的,是当年我们遇到了一位好班主任!我们全班同学,没有一个给张老师丢脸的!

我们当中,有凭着初中的文化底子,一路拼搏进取,成为清华大学高才生,之后成为省厅级干部的,有成为西安交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电机专家的,有成为人民解放军飞行员、飞行大队长的,有成为县电厂厂长、车间主任的,有成为矿山汽车队队长、煤矿技师的,有成为市局、乡镇领导干部的,有医学专家、书画家、市志编辑、业余作家、模范教师……

我们无论职位高低,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同的业绩,都无愧于张老师的好学生。因为张老师当我们的班主任,第一次班会上就教导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做人。他教导我们的话,至今仍记忆犹新:“同学们,毛主席教导说,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你们要牢记主席嘱托,学好本领,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你们要立志克服一切困难,学好各门课程,这些都是攀登科学高峰,对祖国做更大贡献的基础学科。你们无论在学校还是将来到社会上,都要做个忠诚老实,踏实肯干的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张老师的音容笑貌仍清晰地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他为人师表、爱生如子的美德,永远在我们心中闪光!他宝贵的青春年华,都无私地奉献给了长葛的教育事业,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

张老师,您的学生永远爱戴您,怀念您!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全文完)

另:当年的美好时光哪去了?那些曾经影响我们生活的风物为何慢慢无影无踪?为留住更多渐行渐远的消逝的老建筑、老寨、歌谣、现象、老行当、童年游戏等,“老家许昌”汇编了资料《消逝的风物》,希望留住那些影响了几代人的记忆。该资料长约29厘米,宽约21厘米,厚3厘米,重约3.2斤,50余万字,496页,全彩印刷,欢迎留言咨询……


【作者简介】张福中,长葛市后河镇芝芳村人,退休教师,长葛市作协会员,文史研究员。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