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党史人物 | 朱正传:为国捐躯的县委书记

发布时间:2025-07-14 19:30  浏览量:1

十堰党史人物

人 物 档 案

朱正传(1918—1946),江苏常州人,1935年参加革命,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豫南特委青年工作部部长、应城县委民运部长、云(梦)孝(感)中心县委书记、均郧房中心县委书记兼三地委民运部长。1946年12月遭遇敌人伏击,壮烈牺牲,年仅28岁。

朱正传:为国捐躯的县委书记

“遇顽敌临危不惧,不惜年轻生命,英勇牺牲;结鸾俦风雨同舟,未能共享胜利,终身无悔”,这是悬挂在中原突围鄂西北历史纪念馆内的一副对联。他是江苏常州人,28岁却将宝贵的生命留在了湖北十堰的大山里,他是一名县委书记,在危难时刻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自己壮烈牺牲,他就是朱正传。

1937年,为抗日投笔从戎

朱正传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一个银行职员家庭,“九一八”事变后,年仅14岁的朱正传不愿过亡国奴的生活,随舅父到天津读书,考入天津南开大学附属中学。

朱正传烈士照片

学习期间,朱正传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参加了震动全国的“一二·九”运动。“七·七”事变后,朱正传投笔从戎,参加东北流亡学生抗日救国团,到武汉等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并加入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春,进入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他被派到河南确山竹沟工作,任豫南特委青年工作部部长。1938年11月,国民党制造“竹沟事件”,朱正传随豫鄂挺进纵队政委朱理治到达京山八字门。

1939年冬,鄂豫边区党委派他到京(山)应(城)县委工作,任县委民运部长。1940年1月,京应县委分为京山、应城两个县委,他被分到应城县委工作,仍任民运部长,在应城县成立“农民救国会”、“男女自卫队”、工会和儿童团等各种抗日团体,后被选举为应城县抗日救国联合会主席。1941年春后,调任中共襄西地委民运部长。1942年冬,调任鄂中地委民运部长。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被派往云(梦)孝(感)地区,任云孝中心县委书记。

年仅28岁,为革命捐躯沙场

1946年6月,国民党调集30万重兵将中原军区部队团团包围在宣化店一带,6月26日,朱正传随江汉部队突围,7月22日,竹山县城解放时,成立竹山县委和县民主政府,朱正传任县委书记。9月,王树声部与江汉军区会师,成立鄂西北区党委和军区,朱正传任三地委(武当地委)民运部长兼均郧房中心县委书记。10月,中心县委撤销后,朱正传带领部队来到了茅塔东沟组建了均郧房县委、县政府。县委、县政府设在东沟保长周宗裔家里。均郧房县委书记朱正传、县长兼县大队长胡恪恭发动群众,减租减息,组建区乡政权,先后建立了白浪区、茅塔区、官山区、东沟乡、茅塔乡等政权组织。东沟群众爱戴拥护子弟兵,冒着生命危险,采购并运送物资,护理伤病员,掩护失散人员。

茅箭区茅塔乡东沟均郧房县委、县政府旧址

12月,国民党军队对鄂西北地区发动进攻,为保存革命力量,朱正传奉命带领一部分干部和战士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越过崇山峻岭,与在房县大山中的地委机关会合。这时,他脚上打了血泡,行走困难。但当他得知地委急需派人向另一县委传达重要指示时,他不顾个人疲劳与安危,毅然请示去执行这一任务。地委领导人见他双脚打泡,行动不便,替他雇了一头水牛,让他骑上。于是他带了几名战士向十堰茅塔河一带进发。

行至房县、郧阳交界的青石沟,即现在的大坪十二连山时,与国民党部队遭遇,朱正传等人边退边还击。他从一悬崖边攀藤下滑时,不幸摔断左腿,警卫员背着他,避开了敌人的追击,隐蔽在青石沟一户农民家中,不料被叛徒发现,引来敌人搜捕。朱正传当机立断,命令身边几位战士立即突围,几位战士不忍离去,他说:“完成任务要紧!我已负伤,你们赶快突围,我来掩护你们。”随即举枪迎敌,帮助几位战士突围。朱正传拖着断腿一边阻击敌人一边爬,后在十二连山黄梁树垭被敌包围。敌人趁机蜂拥围上,朱正传誓死不做俘虏,他高呼“共产党万岁”的口号,用手枪对着自己的头部,饮弹壮烈牺牲,年仅28岁。

等待42载,长守望终身无悔

1941年春后,任中共襄西地委民运部长的朱正传,转移京山钟祥地区时结识了京安县妇女部长易齐荇,1943年朱正传与易齐荇结成革命伴侣。结婚三载,由于朱正传一直忙于革命工作,夫妻俩真正在一起的日子还不到两个月,由于工作环境和客观现实的需要,他们当时也没有要自己的孩子。

因当时处于兵荒马乱,朱正传牺牲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身在老家的妻子易齐荇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消息,时年24岁的她依然憧憬和盼望着在革命胜利后与丈夫重逢的那一天。谁知这一等就是42年。直到1988年十堰市政府组织编写地方党史时,易齐荇老人才得知丈夫在茅箭东沟牺牲的消息。

得知丈夫牺牲后,1988年时年已66岁的易齐荇老人第一次来到东沟村,站在朱正传烈士墓前,她一句话也说不出,眼泪止不住地流。在整整20多分钟无声的啜泣中,易齐荇老人将自己的手帕放在朱正传烈士的墓碑上,后又捧起一把坟头的黄土连同手帕一起紧紧地贴在自己的胸口……表达了一个妻子对已逝丈夫的无尽思念和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

1999年,在朱正传烈士牺牲五十三周年之际,已经77岁的易齐荇再次来到东沟。此次祭拜后,易齐荇现场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遇顽敌临危不惧,不惜年轻生命,英勇牺牲;结鸾俦风雨同舟,未能共享胜利,终身无悔”。落款:革命伴侣易齐荇。此后,年迈的易齐荇老人再未能回到东沟。

易齐荇写给朱正传的挽联

纯朴善良的东沟人民为了纪念朱正传、易齐荇夫妻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为了革命事业不惜奉献一切的革命情怀,将东沟教育基地三公里处一条溪流淙淙、风景优美的峡谷取名为“念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