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李讷拜访李敏,李敏开门见山的问到:你来看我有什么事?

发布时间:2025-07-14 22:56  浏览量:1

文|墨山看客

编辑|墨山看客

1964年,李敏和丈夫孔令华搬离中南海,居住在北京的一个小胡同里,过着真正意义的平民生活。

1966年,李讷找到李敏,看到李讷的李敏开门见山地问道:你来找我什么事?李讷的回答让李敏眼含泪水。

李敏与李讷

李敏和李讷都是毛主席非常宠爱的女儿,但两人的童年却截然不同,李敏从小就被送往苏联陪伴贺子珍,而李讷自出生后短暂地离开过毛主席,在国内局势稳定后李讷就一直跟在毛主席身边。

父女俩人可以说是相互依赖,毛主席当年工作忙,但总会抽出时间陪伴李讷,教她看书识字陪她散步,当时李讷叫毛主席“小爸爸”,毛主席则叫李讷“大娃娃”

大女儿李敏是在1949年夏回到毛主席身边的,当时李敏刚从苏联回国,对于毛主席是父亲一事李敏也是半信半疑,毕竟自打李敏有记忆开始都没见过毛主席,但身边人总说毛主席是她爸爸。

毛主席与李敏

之后李敏用俄文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大家都说您是我的亲生爸爸,我是您的亲生女儿,但是我在苏联没有见过您,也不清楚这回事,请赶快来信告诉我,这样我才好回到您的身边”。

毛主席并不俄文,找人翻译过后毛主席哈哈大笑并给李敏回信,内容是:“娇娇看到了你的来信很高兴,你是我的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你去苏联十多年一直未见过面,你一定长大了长高了吧?爸爸想念你,爸爸欢迎你回来”。

李敏与毛主席

紧接着毛主席便派人接李敏回到身边,两个女儿陪伴在身边毛主席高兴得不行,逢人就“炫耀”我有一个洋宝贝,而李敏和李讷两姐妹相处得也非常融洽。

建国后李敏和李讷一起上下学,毛主席一有时间也会陪伴两个女儿,但随着两个女儿年龄的上涨,毛主席对她们的要求也变得非常严格,首先就是独立自主,不谋取个人利益

李敏和李讷的同学、老师都不知道他们是毛主席的女儿,而对于李敏来说快乐的时光是短暂的,据李敏亲自讲述,从苏联回到毛主席身边的那段时光是快乐的,但太短暂了。

李敏童年

1949年底李讷的母亲从苏联回国,刚开始李讷母亲把李敏视为亲生女儿一样爱戴,对李敏的评价是“乖巧、懂事”,可随时间的推移原本的“乖巧、懂事”就成了“倔脾气、娇气”。

再加上贺子珍与李讷母亲的恩怨,李敏夹在中间也非常难为情,1959年李敏与孔令华成婚,毛主席非常高兴,孔令华可以说是知根知底,他本人就是航空学院的高彩城,父亲是炮兵副司令孔从洲,毛主席对孔家非常满意。

毛主席与女儿女婿

在毛主席的主持下两位新人结为夫妻,之后两人生活在中南海,一年后李敏生下了一个儿子,毛主席笑的“合不拢嘴”,之后毛主席给小外孙取名孔继宁,毛主席对这个小外孙非常喜欢,尽管毛主席当时工作很忙,但会抽出时间抱着小外孙。

可“有些人”容不下这些,在别有用心的人的干扰下李敏决定搬出中南海,李敏将心中的苦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没有阻拦无奈的说道:“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就这样李敏和孔令华搬出了中南海,生活在北京的一个小胡同中,过着真正意义的平凡工作。

北京小胡同

李敏每天也是三点一线,上班下班家庭,1966年的一天,李讷突然找到李敏,李敏对此很是惊讶,李敏开门见山地问道: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听到姐姐的话李讷回应道:是爸爸认为来找你的,主要是工作的问题,当年李敏刚毕业没有多久,工作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李敏,而在1965年的时候李敏被调往了国防高等院校工作,对于这份工作李敏非常高兴,所以毛主席让李讷来祝福李敏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

而李敏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也非常认真负责,但李敏最后悔的决定恐怕就是搬离中南海,虽然搬离中南海是无可奈何之举,但见不到毛主席不是李敏想要的

李敏和李讷

从李敏搬离中南海到毛主席离世她只见过毛主席三次,究其原因就是“有人捣乱”,李敏搬离中南海后出入证就被没收,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是在陈毅元帅的追悼会上。

如果当年不是毛主席执意参加陈毅元帅的追悼会,可能李敏就无法见到毛主席,这首次见面毛主席就对李敏说:“娇娇,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听到这句话李敏不知如何作答,不是她不想去而是有些人不让她去,但李敏还是点点头示意。

毛主席参加陈毅元帅追悼会

第二次见面是毛主席病重,当时李敏在工作上突然接到中南海电话,毛主席当时已经在抢救,好在医生的救助下由危转安,而当李敏到毛主席病房前,有些人却以耽误毛主席休息为由拒绝李敏与毛主席面对面,无奈的李敏只能站在门口观望着毛主席。

第三次见面也是毛主席病情由危转安,这次见面父女俩人聊了很多,这也是父女俩人最后一次见面,几天后李敏就收到毛主席离世的噩耗,毛主席的离世对李敏打击很大,再加上在那个时期李敏的工作也出现了问题。

好在孔令华还有工资,但每个月李敏还要给贺子珍打一下钱,李敏一家四口过的生活不是语言可以形容的,但苦尽甘来,李敏的两个孩子很优秀,最后祝愿李敏身体健康,我们和她一样怀念毛主席。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