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明:再揭《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之美
发布时间:2025-07-16 04:48 浏览量:1
昭通,地处中国西南腹心地带、云贵川三省结合部,是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逐步抬升的过渡地带。流经这里的金沙江、朱提江在群山万壑中千回百转,鬼斧神工把这块乌蒙大地切割成了蔚为壮观的“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
“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的主骨架,由流经昭通与四川接壤的金沙江大峡谷和发源于昭通境内的朱提江和赤水河大峡谷构成,囊括了金沙江、牛栏江、朱提江、白水江和洛泽河、赤水河“四江两河”水系。整个大峡谷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有汉、回、彝、苗、白等24个民族,总人口620万。“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大自然赐给昭通人民乃至全人类的一块福地,也是集历史文化、人文民俗、自然资源于一身的文化旅游秘境。她在祖国西部的崇山峻岭间蜿蜒前行,铺陈为一轴大气磅礴、山水灵动、峰险峡秀的瑰丽画卷,正在谱写着一曲波澜壮阔、荡气回肠、撼人心魄的盛世长歌,足以让每一个走近她的人永生难忘。
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神奇迷人的峡谷
作为旅游天堂云南东北部的一方净土,“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是还没有被世人认识的、神秘的处女谷。她总长1100多公里,最高海拔4040米,最低海拔267米,谷底宽度50米至2000米。金沙江流经巧家、永善、绥江和水富,与发源于鲁甸并流经昭阳、大关、盐津、水富的朱提江交汇于“万里长江第一港”—水富港,孕育了中国大动脉长江,形成了“两峡相连、两江相通、循环互补”的文化旅游线路。
金沙江大峡谷以民族文化和水电文明为特色,朱提江大峡谷以历史文化和交通文明为特色,赤水河大峡谷以红色文化和天坑溶洞文化为特色。三大峡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支撑了昭通“大山、大水、大峡谷和大文化”的整体形象特征。
在“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中,金沙江咆哮奔腾,朱提江恬淡宁静,赤水河传奇,三江牵手将隔山互闻的三大峡谷呈环状链接在一起,构建出地球上极其罕见的环形大峡谷。同时,更赋予了峡谷动静皆有的性格,展示着阳刚与阴柔相间的个性之美。与科罗拉多大峡谷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相比较,“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除了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险峻景观外,更记录着人类与峡谷从古至今无比默契的相守相依,记载着人类文明演进的五线七彩印记。
在“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的环行旅游线上:串联着“国际重湿地和颈鹤国家级自然护区大山包;“云南王”龙云的龙氏家祠;续接亚洲人类起源“缺环”的620万年古生物化石群;“瀑布之乡”黄连河;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盐津豆沙古镇;
亚洲最大的露天温泉;铜锣国家森林公园;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扎西会议”遗址、鸡鸣三省;神秘不解的新寨“天坑溶洞群”;溪落渡西部民族文化生态园;
码口4.5亿年“地下长城”溶洞群;堪称中国史上奇迹工程的“银铜古栈道”;亚洲第一高溜以及白鹤滩、溪落渡、向家坝三大世界级巨型水站等20多个旅游景区景点。
如果把这些景点比作钻石和珍珠,“中国部千里大峡谷”就是中国西部文旅市场上一条美轮美奂的珍珠项链。游览“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无论是按顺针还是逆时针线路旅游,都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体验峡谷山川、回眸历史文化、走进民族家园、感悟两个文明”完成人生中一次最刻铭心的精彩旅程!
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人类文明的摇篮
昭通古称“朱提”、“乌蒙”,是云贵高原上一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自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以来,这里就是云南北与中原、南连东南亚双向互互通的重要门户;是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之称,是今天“一带一路”的双向大走廊。
昭通历史悠久,是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之一,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夜郎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朱提文化。距今约10万年前就有早期智人“昭通人”在这是繁衍生息,填补了云南猿人阶段到早期智人阶段间的空白。西周至春秋初期时的杜宇部落,入蜀“教民务农”,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明,得到了蜀民的爱戴,当了蜀王号称“望帝”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派蜀郡太守李冰开凿僰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进一步侵略云南,派常頞将李冰开凿的僰道延伸至建宁(今曲靖),史称“五尺道”,这条古道从成都南下,经犍为、宜宾、昭通延至曲靖,成为中国南丝绸之路极其重要的一段。
五尺道不仅是一条交通道,也是一条经济、文化道道,它把2000多年前的成都平、古滇王国以及西南诸邦连接起来,形成著名的古“南丝绸之路”。
2009年,中美科学家在昭阳区发现了距今620万年的古生物化石群遗址,这里发现了世界上其任何地方都没有的生物种群,特别是类猿人头骨,轰动世界。这是见证昭通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符号,足以证明“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新起点
“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是一方赤血浸染、渴求自由的红色圣地,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地。云南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5个革命老区,就有威信、镇雄和彝良3个县处于“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之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中脚踩硝烟,转战乌蒙,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毛泽东在此挥笔写下“乌蒙磅礴、金沙水拍”的壮丽诗篇。
遵义会议后,1935年2月4日至14日,中央红军在向昭通威信县扎西镇集结的过程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后在威信县的水田花房子、大河滩、扎西镇等地,连续召开会议,史称“扎西会议”。
扎西会议是红军长征中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实现了中央权力交接,重新开始了对全国革命的领导,并对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部署,确定中央红军的战略行动方针、讨论并通过遵义会议决议和决议大纲、研究中央红军的精简和缩编、作出二渡赤水回师黔北重占遵义的重大决策、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和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等。
扎西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它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问题,挽危局、正航向,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旅游与投资的魅力热土
“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作为云南省旅游二次创业的重要增长极,区位、自然、人文优势独特。她集长山大水之雄奇险峻,融民族风情之瑰丽神秘,汇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之博大精深,她焕发着“滇东北城市群”蓬勃生机,骄傲着“世界水电清洁能源第一市”的豪迈品牌。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多样,是云南旅游开发的一块黄金热土。
实践证明,旅游产业有大投入才有大发展,昭通市正创新旅游开发投资机制,写好“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旅游发展的“资本论”,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融资模式,努力把“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建设成为连接云、贵、川三省的新兴旅游区,成为云南旅游革命、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增长极。
“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旅游开发的重点是打造好大山包、黄连河瀑布群、豆沙古镇、大峡谷温泉、小草坝和铜锣坝森林公园;永善码口溶洞群、溪洛渡西部民族文化生态园和三大巨型电站等景区景点;开发好镇彝威红色旅游线和“天坑溶洞群”,重点打造好“扎西会议”旅游精品点,主动融入赤水河“红色旅游经济圈”,规划好彝良、镇雄“乌蒙回旋战”的旅游开发,把红色旅游做成昭通旅游的又一大名片;同时利用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机遇,迅速推动全市“乡村全域旅游”发展。
这是一条神奇迷人、山水殊胜、风情多异、流连忘返的大峡谷。
这是一条古迹斑斓、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英才辈出的大峡谷。
这是一条神圣肃穆、赤血浸染、革命转折、星火燎原的大峡谷。
这是一条高峡峰涌、平湖竞秀、休闲度假、康体怡情的大峡谷。
“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是一轴反映自然界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迷人画卷,是一部解读中华文明与古滇文化薪火相传的壮丽史诗;“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真面目的揭秘,将有可能改写世界大峡谷的传统定论。“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的美好明天凝结着各界朋友的殷殷心血,承载着各界朋友的热忱期望。我坚信,“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的美好愿景,一定会早日实现。
“唯有身临其境界,方知自然造化绝”。
“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昭通,真诚地欢迎各界朋友的到来!
作者简介:宋大明(1960年--2024年7月24日),昭通永善人,彝族,著名策划大师、摄影家、中国西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文化专家,云南民族大学教授,从事文艺、摄影工作40年。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0年特别贡献奖获得者。1986年参加中国长江漂流探险活动,1995年拍摄《共和国总理的眼泪为谁而流》组照,2001年到2003年曾连续3次深入金三角采访拍摄大型电视纪录片《揭秘金三角》并在香港“凤凰卫视”台播出(第一部),第7届全国残运会圣火采集策划人,《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项目策划人,策划“中国豆沙关交通文化体验馆”、中国傈僳族祖居圣地,著有《神州永善》《策划昭通》等。
图为作者宋大明在永善码口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