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仁杰 20 下 过草地时贺老总钓鱼解决吃饭问题
发布时间:2025-07-18 15:55 浏览量:1
三、天下红军一家人
“到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去!”这个惊人的喜讯使 我们忘记了饥饿、寒冷、高原反应,行军中我们都叨念着 这句话,脚板有劲了,连绵不断的雪山被甩到后边,部队 精神状态极好。
6月3日,红六军团在理化城东南的甲洼与前来迎接 的红三十二军的先头部队会师,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 “欢迎转战湘鄂川黔滇的红二、六军团!”“向英勇善战的 红二、六军团致敬!”口号声此起彼伏。看到战友们的亲切 面孔,使我们忘记了长期征战的疲劳。休息4天后,红十 七师五十一团攻克理化,击溃红六军团的老对手李抱冰 五十三师之一部。
6月16日,我们在雅砻江边的瞻化县与红四军会合, 红四军军长王宏坤、参谋长陈伯钧、政治部主任洪学智在 环境幽美的雅砻江边召开了隆重的欢迎大会,并补充了 部分物品。
6月19日,红六军团沿雅砻江而上,22日到达甘孜 境内的普玉龙,与红四方面军直属机关、三十军和藏族独 立军会师。
从甲洼到甘孜,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的几支部队3次会师。每到一处,都受到红四方面军的热烈欢迎和帮 助,大家高兴异常,虽是第一次见面,却象久别重逢的亲 兄弟一样握手、拥抱,喜泪流洒在对方的面颊上。
红四方 面军的同志把早已准备好的毛衣、毛袜、军衣、鞋子等送 给我们御寒;把筹集的粮食送给我们充饥;调整牲口给伤 病员骑。其实,他们当时也刚到这里不久,加之已2次过 草地,也很需要粮食、衣物,我们看到新的毛织品,就好像 看到它渗透着红四方面军指战员们的汗水和深情。两军 指战员亲密无间,既感人又鼓舞人,大家心中都热烘烘 的,使我们真切地感到“天下红军一家人”,充分显示了深 厚的革命情谊。
世上的事从来是喜与忧俱来。还在甲洼与红三十二 军会师时,部队沉浸在会师后的喜悦之中,我们就从一些 高级干部那里听到张国焘依仗人多枪多,与中央分庭抗 礼,徘徊在川康一带,迟迟不北上。这一消息在我们心中 投下了一块阴影。
来到甘孜后,红四方面军政治部派来一 个大型宣传队,要在红六军团直属队演出。队伍都集合好 了,开场的锣鼓就要敲响,军团首长得知他们演的歌剧讲 北上是“逃跑主义”,立即拒绝看演出,开火车头出身的军 团政委王震还发了火。
宣传队来演出遭拒绝后,张国焘又 派人送来一堆小册子,宣传“南下建立川康根据地是‘正 确路线’,北上是‘逃跑主义’”,军团首长下令不准散发, 一律烧毁!
为了显示我们北上的坚定信心,在甘孜时,红 六军团召开北上抗日誓师大会,朱总司令亲临会议并讲 了 话 。
红六军团是在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亲手创建的井冈山 根据地成长起来的革命武装,对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有着 深厚的革命感情。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时刻,我们见到朱总 司令,心情是十分激动的。当军团首长请他讲话时,全场 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掌声表达了在井冈山成长起来的红 色战士对他的尊敬与爱戴。
朱总司令迈着稳健的步履,脸 上总是挂着慈祥的微笑,他向我们讲了很多,但我记得最 清楚的是:同志们,我祝贺你们战胜了雪山,也祝贺你们 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红二、四方面军会师是我们红军的重 大胜利。但这里不是我们的目的地,我们要继续北上,与 中央红军会师,共同创造西北抗日根据地。
他还意味深长 地说:要北上就必须团结一致,不搞好团结是不行的。
他 还讲道: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荒无人烟的草地,这 些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用钢铁般的团结去战胜草地困难, 任何困难也阻挡不了红军前进的脚步。同志们,要团结, 要紧密团结,天下红军都是一家人……。
最后,他告诉我 们一个好消息,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合后,陕甘边根 据地巩固扩大了。
朱总司令的话深深地印在我们心中,当 时,全军上下一个心愿:征服雪山草地,北上与中央红军 会师!
后来我们才知道,朱总司令为了推动张国焘北上, 忍辱负重,处境极为困难,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朱总司 令在任弼时、贺龙等同志协助下,做了张国焘的大量工 作。张国焘在朱总司令、刘伯承、徐向前、任弼时、贺龙等 同志推动下,在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强烈要求下,最终 不得不与我们共同北上,他们是第3次过草地。
从6月22日到7月5日,红六军团在甘孜休整近半 月。在这期间,红二、六军团接中央电令,改称红二方面 军,三十二军也归红二方面军建制,红六军团整编为四个小师,即十六、十七、十八和模范师。我离开十六师,在军团部继续养伤。同时,各部队进一步总结过雪山的经验教 训,筹集粮食衣物,尽可能为过草地做好准备工作。
四、征服诺尔盖大草原
1936年7月6日,我们从甘孜向阿坝进军,原计划7 天,实际走了整整半月。
当时,我和十七师政委汤祥丰带 着几位公勤人员随军团部行动。从甘孜向北,不久就进入 了草地。从此,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在等待 着我们,我们与神秘的草地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踏进草地,举目一望,草海茫茫无边,没有道路,没有 人烟,连鸟兽都很难见到。我们循着被前面部队踩伏的野 草,一个跟着一个艰难地前进着。草地的气候变幻莫测, 有时太阳晒得你头晕脑胀,透不过气来,忽然飘来一朵乌 云,瞬间把整个天空遮住,气温骤然降低,狂风大作,紧接 着就是一阵暴雨,淋得你浑身直起鸡皮疙瘩。
夜晚,刚才 还是满天星斗,不一会却雪花飞舞,甚至冰雹落在头上。 当时,敌情顾虑较少,但饥饿、寒冷、疲倦、疾病却日夜在 威胁着我们,神秘的大草地时刻想吞噬一切。
困难和死亡吓不倒英勇的红军战士,我们在长期征 战中也学会了在各种环境中生存的本领。在甘孜时,我们 只领到少量的青稞,贺珍把青稞炒熟,用两块石板搓碎, 装在米袋子里像宝贝一样背在身上。
一路上,我们总是先吃野菜,尽量节约粮食,以备最困难的时候使用。每到宿 营时,我照料牲口,贺珍和老刘就到处找野菜。
但是,当时 连野菜也不易采到,因为过的部队多,附近的野菜都叫前 卫部队吃光了,贺珍他们必须跑很远的路才能采回一些。 我们把小洋铁盒当锅支起来,用干树枝、牛粪煮野菜,待 煮熟的野菜发黄时,贺珍才拿出米袋,小心翼翼地撒上一 些青稞面,我们一边烤火一边吃,有说有笑,倒也其乐融 融。
贺珍同志非常机灵,他很善于寻找一切可以吃的东 西。采集野菜时,他发现了川贝母这类野草药,既可以化 痰止咳解毒去风寒,又能填充饥肠漉漉的肚皮,我的旧伤 在过草地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再未复发,有他的一份功劳。 贺珍常常是一边行军,一边寻找可吃的食物。
一天,他看 到藏民的屋上有个乌鸦窝,立即爬上去,果真抓了几只小 乌鸦,乌鸦肉又酸又涩,能填饱肚子,也算是美餐一顿了。 有时,他在小河里抓几条小鱼,放在石板上用火烤,虽无 盐无油,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
连续多日的行军,使战士们身体越来越疲倦,粮食也 越来越少。大草原仍无边无际,阿坝还不见踪影。行军路 上的野菜、草根越来越少,可吃的东西几乎没有了,我们 就将皮带、皮草鞋煮着吃或烤着吃。尽管难以嚼烂,却也 能充饥。这时,连贺珍也常常搔头了。
一天,忽然吱吱的猴 子叫声打断了我的思绪。这只猴子是汤祥丰政委从内地 带来的,它在行军路上跳跳蹦蹦,给人逗乐,晚上露营时 还给我们放哨报警,它给我们艰难困苦的生活添了几分 生气和乐趣。这些天我们连草根野菜都吃不饱,哪有东西喂猴子,一路上,饿得它嗷嗷叫。
前几天,有人曾建议,杀 猴子填肚子,可老汤一直舍不得,现在面临绝境,大家已 无力行军走路了,我悄悄对老汤说:“汤政委,救人要紧 ……”
老汤沉思了一会,点点头说:顾不得那么多了。下狠 心杀了猴子,就这样,我们终于在7月22日来到了望眼欲 穿的阿坝。
阿坝是个大而长的垅坝,分上中下3个坝。
我们先到 中坝,一见到村庄和高大的喇嘛庙,真是喜出望外。可是 万万没有想到,村子里没有群众,没有炊烟,到处都空荡 荡的。原来,藏民听了反动派的欺骗宣传都跑光了。
见此 情景,我知道在阿坝补充粮食的计划完全没有希望了。我 们只好先住下,然后四下寻找可吃的食物。由于过的部队 太多,连附近的青草、野菜都已摘了不止一次,哪还有什 么食物,我们只能摘一些野菜新芽充饥。
一天,我和贺珍 又外出寻找食物,突然遇到2只野狗,我们开枪打倒了一 条,另一条拖着伤腿狂吠着跑掉了。这条狗有30多斤,够 我们一行吃几天的,大家非常高兴。
不久,我们移驻到下 阿坝,住在一座新的两层楼房里,贺珍在房屋的顶蓬上找 到一张干牦牛皮,如获至宝,这下过诺尔盖有“粮食”了!
我们一起动手,把牦牛皮用清水泡软、洗净、凉干,用火烧 掉它上面的黑毛,再用刀切成小丁块,然后,放在铁锅里 烤得焦黄焦黄的,散发着诱人香味。我们把它装进粮袋, 又踏上征途。
7月29日,我们从下阿坝出发,进入了更为荒无人烟 的水草地。 一眼望不到边的草丛上空笼罩着迷蒙的浓雾,使人辨不清方向。
脚下的草地由草根、草茎和腐草结成的 草皮一块块连接着,草皮底下是稀软的泥浆,到处散发着 腐臭的气息。人踩在上面,草地呼闪呼闪的,稍一停留,黑 色的污水马上淹没脚面,同志们的腿脚都泡肿了。水草地 里到处有深不见底的泥沼,人畜一不小心陷进去,很快就 被污泥吞没,不知有多少同志为革命就这样牺牲了。
在水 草地我们格外小心地随着前面同志行进。为了防止意外, 我和贺珍、老刘几位同志将绑腿带连在一起,拴在每人的 胳臂上,行进中互相拉扯着,如有人发生意外,后面人赶 快拽住,人和马一齐用力往上拉。
在水草地,饥饿同泥沼 一样时时在威胁着我们。这里可吃的草根更少了,遍地是 水,水面上浮着一层绿色的东西,使人望而生畏。饥饿使 胃一阵阵痉挛,眼前一片金星。
为了生存,我们只好拨开 水面上绿色的污垢,喝一些污水,再取出一块牦牛皮干, 边走边嚼,那个滋味胜似“救命仙丹”。可是,牦牛皮干不 能多吃,吃多了消化不良胀肚子。
水草地上的气候更为恶 劣,时晴、时阴、时雨、时风、时雪、时雹,我们身上的衣服 干了湿,湿了干,体内的热量就这样一点点被消耗掉。有 的战友刚拼尽力气走出泥泞草地,到了稍干的地方松口 气,立即倒地与世长辞。
在水草地上每天露营更成了难 事,累了一整天,我们只能选择一块地势稍高较干松的地 方,把油布支起来遮风挡雨,夜里气温常常降到零度以 下,冻得人难以入睡,有时风雨交加,几个人就蹲在那里, 背靠着背挤在一起,相互温暖着身体打个盹。当我们熬过 一个夜晚,离开露营点继续前进时,有的战友就长眠在这里。
8月3日,我们渡过了噶曲河,走出草地已指日可待 了。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和先头部队在这里搭起了帐 蓬,迎接后续部队的到来,此时,我们的心情是难以用言 语表达的。
五、贺总乐钓“水菩萨”
黄河上游支流噶曲河河西岸是水草地,河东岸地势 高是干草地,河东远方是一片森林,从噶曲河走出草地还 得七八天时间。在红四方面军过了噶曲河后,朱总司令为 使后卫红二方面军安全过草地,在这里设立临时兵站,并 指示红四方面军直属部队将驮东西的牦牛和缴获的牛羊 给红二方面军留下,由一位团政委带部队看守牛羊。这些 牦牛和牛羊就是万余红军战士的生命。可惜得很,当我们 到达噶曲河临时兵站前几天,敌人骑兵夜里突然偷袭,抢 走了不少牛羊,这位团政委因此而受到严厉批评。
红二方面军部队陆续到达,贺老总亲自计划牛羊肉 的分配,可红六军团模范师因缺粮拉下了几天路程,贺老 总指示红六军团派部队赶着牦牛前去接应,还亲自在噶 曲河等候。兵站的同志按规定分一份牛羊肉送给贺老总, 他笑着说:我的伙食我自己办理,留着那份肉给后面的同 志吧!在等候部队的日子里,他带着警卫员到噶曲河不远 处的海子去钓鱼,解决吃饭问题。
一天傍晚,我在红六军团部又遇到贺老总,老总笑咪 咪地对我说:“球保,伤好了吧?”
我说:“好了,到甘孜就好 了。”
老总听后很高兴地说:“到底是年轻人。”
随后,他又问了一些情况,临别时他很有兴致地说:“明天早上跟我去钓鱼。”
我说:“我只会摸鱼,不会钓鱼,又没有鱼钩。”
他 哈哈大笑:“光会摸鱼不行,不会就学嘛,我教你!”
说着他 指示警卫员从马背上抽出一根鱼杆给我,并大声说:“明 天一早就走。”
第二天上午,天气晴朗,风和日丽,贺老总精神饱满, 在马上谈笑风生。他向我传授“钓鱼经”:
一是把鱼线拉 直;二是要把鱼食包好钩;三是不说话或少说话,鱼听见 响动就不上钩了……。
不知不觉,我们走了十多里路,在 一个海子边停下来,贺老总笑着说:按我说的去实践一 下。他自己选择了一块地方坐下来,只见他把一些牛羊肉 渣灵便地穿在鱼钩上,把鱼钩很潇洒地甩到海子里。
海子里的鱼很多,但这里的鱼与内地的鱼不同,鱼很 肥,圆滚滚的,鱼背呈青灰色,肚子雪白,浑身无鳞,象泥 鳅一样滑溜溜的,当地群众把鱼视为神物,叫它“水菩 萨”,不敢捕捉,更不敢吃它,所以这些鱼在水里显得悠闲 自在,呆头呆脑,见鱼饵就咬钩。
贺老总把鱼钩甩出不久 就收杆,一条又肥又大的鱼在草丛中乱蹦乱跳,警卫员赶 忙捉住鱼放进鱼篓子里。还没等他们放好鱼,贺老总又钓 上一条。不到两小时,他就钓了大半篓子,忙得几个警卫 员手忙脚乱。我照贺老总教的方法,也钓了好几条。
贺老总看篓子里装满了活蹦乱跳的鱼,高兴地说: “大获全胜,会餐去哟!”
在军团部吃鱼时,不知那位说了 一句,这里老乡说鱼是水菩萨,是保佑他们的神灵,贺老 总笑着说:“我们共产党人不信神,把它捉来吃进肚子里, 叫他在肚里保佑我们走出草地吧!”
一句话,逗得大家大笑不止。
贺老总在艰难困苦中谈笑风生的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从此,我也迷上了钓鱼这项 活动,直至今日,仍不断垂钓。
1936年8月26日,我们红六军团终于走出了草地, 到达甘南岷县西固之间的哈达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