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乐 | 看图识成语,智慧大比拼
发布时间:2025-07-17 14:59 浏览量:1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短短四字藏着故事与智慧。在这儿,图画与成语奇妙相遇,每一幅图都是趣味谜题。无论你是成语达人,还是想轻松学成语,都能在猜谜中感受文字魅力,快来开启这场文化冒险吧!
上期答案:其乐无穷、舍己为人、一拍即合、众口铄金、天女散花
今日挑战
第一题
【释义】:比喻事情已经决定,不能改变。
【感悟】:告诉我们,做决策需慎重,确定后应坚定执行。同时,也提醒我们面对已成定局之事,要积极接纳并推进,避免盲目抗拒与无端内耗。
【典故】:北宋时期,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他决心改革吏治,提出严格考核官员、裁汰庸官等措施。这些举措触及守旧派利益,朝堂上争议不断。范仲淹深知改革艰难,但他毫不退缩,联合富弼、欧阳修等人,向宋仁宗详细阐述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他们的努力下,仁宗最终批准改革方案。范仲淹立即着手实施,将各项改革措施一一落实,就像把钉子稳稳钉在木板上,坚决且不容更改 。尽管新政最终因守旧势力阻挠失败,但范仲淹雷厉风行推进改革的决心和魄力,令人钦佩。
第二题
【释义】:比喻惨败或零落不堪的样子。
【感悟】:告诉我们,做事要稳扎稳打,避免因疏忽大意导致失败的局面。同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挫折与困境时,不要气馁消沉,应冷静分析原因,积极寻找转机,重新规划行动。
【典故】: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风婉约细腻,多写愁绪与人生感慨。他在《浪淘沙·怀旧》中写道“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描绘暮春时节,凋零的花瓣随着潺潺流水漂逝,春天就这样一去不返,曾经的繁华与如今的凄凉形成强烈对比。李煜以景抒情,借落花随水而逝的景象,抒发自己对南唐故国灭亡、自身沦为阶下囚的悲叹,感慨命运的无常与世事的变迁。这两句词生动展现出残春衰败之景,蕴含着无尽的哀伤与怅惘,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第三题
【释义】:指沉迷于所喜好的事物,从而丧失了积极进取的志向或抱负。
【感悟】:告诉我们,需把握娱乐与兴趣的尺度,避免沉溺其中荒废正业。同时,也提醒我们坚守目标,专注自我提升,防止因贪图享乐而丧失进取之志。
【典故】:春秋时期,卫懿公极度痴迷养鹤,他给鹤封官赐禄,让鹤乘坐大夫才能使用的车子,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照料鹤群,却对国家政务不闻不问 。当北狄出兵攻打卫国时,卫懿公想召集军队抵抗,士兵们却纷纷抱怨:“您让鹤去打仗吧,它们享受着高官厚禄,我们可没这待遇!”结果卫军军心涣散,在战场上溃败,卫懿公也在乱战中被杀,卫国几乎灭亡。卫懿公因过度沉溺于养鹤这一爱好,荒废国事,最终导致国破身死,成为因沉迷事物而丧失进取之志的典型例子。
第四题
【释义】:形容人心地纯洁、品格高尚。
【感悟】:告诉我们,做人要品行高洁、胸怀坦荡,坚守内心正直纯粹。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澄澈心境,摒弃杂念,塑造优良品格。
【典故】:南宋时期,袁甫为人清正廉洁,为官刚正不阿。他任徽州知府时,当地赋税繁重,豪强大族勾结舞弊,百姓苦不堪言。袁甫到任后,不惧权贵,深入调查,重新核定税赋,严惩贪腐之人,让赋税负担合理均摊到应承担者身上,极大减轻了百姓压力。他在任期间,从不接受不正当的馈赠,一心只为百姓谋福祉。其为官的清廉正直,品性的纯净高洁,就如同盛满冰的玉壶般澄澈,又似秋夜明月般皎洁无垢,赢得百姓的爱戴与同僚的敬重,成为当时清正廉洁官员的典范。
第五题
【释义】:形容讲述或描摹事物时,十分生动逼真,仿佛能让人看到听到一样。
【感悟】:告诉我们,表达时要注重细节与感染力,让信息传递生动准确。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沟通交流中,避免浮夸不实,确保内容真实可信,实现有效沟通。
【典故】: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一生热衷收集奇闻异事,创作《聊斋志异》。他在路边设茶摊,过往行人只需讲一个鬼怪故事,便能免费喝茶歇脚。蒲松龄专心聆听每一个故事,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出色的语言能力,将故事中的人物神态、声音语调、情节发展都细致入微地记录下来。比如在写《聂小倩》时,他把女鬼聂小倩的柔弱与狡黠、书生宁采臣的正直与善良,以及两人相遇时紧张诡异的氛围,都生动逼真地刻画出来,仿佛让读者亲眼目睹、亲耳听闻,使这些故事栩栩如生,流传至今。
方寸图画藏典故,四字成语传千年。感谢一路相伴,更多趣味谜题,等你来挑战!咱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