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中国)神话 从盘古开始到夏朝建立

发布时间:2025-07-19 18:18  浏览量:1

古早的洪荒时期。

我第一次见到盘古的时候他还是一个蛋

这蛋如星球般巨大。

天地未生之时,宇宙空间一片混沌,只有一种如气如水如土如金的终极物质。

这片终极物质孕育出了一公一母,两只上古神鸟。

为了打破这片天空的桎梏。

他们生的一枚蛋,神鸟用自己的生命之力孵化这枚蛋。

最终在生命消散之际。

终于在蛋中孕育出一个沉睡的巨人。

这个巨人就是盘古。

蛋中的盘古

第一章 盘古开天

他在蛋中足足睡了一万八千年,身体不断吸收这股生命之力,力量也在悄然积聚。

终于有一天,他从沉睡中醒来。

睁开眼睛,他看见眼是一片黑暗,混沌的气流在他周围翻滚,压抑得让他透不过气来。

盘古感到无比的憋闷,想要伸伸懒腰,却发现自己被紧紧束缚在这混沌之中。

他无比愤怒了,随手抓起身边的一把巨斧。

巨斧乃是两只神鸟躯体所化,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盘古双手紧握巨斧,用力一挥,混沌被劈成了两半。

轻而清的部分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部分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天地之间,一道原始光芒划破黑暗,照亮了整个宇宙。

盘古看到天地分开,担心天地会再次合拢。

于是,他站在天地之间,双手托着天,脚顶着地。

像一根巨大的柱子,支撑着天地。

天每天升高一丈。

地每天加厚一丈。

盘古的身体也随着天地的增高而增高。

就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厚,盘古也变得极高大。

由于日夜不停地支撑着天地。

盘古的生命能量在这万年间逐渐耗尽。

终于有一天,他感到自己的力量即将耗尽。

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将天地撑得更高、更远。

然后,他缓缓地倒下。

身体化作了大地。

血液化作了江河。

头发化作了森林。

眼睛化作了太阳和月亮。

呼吸化作了风。

声音化作了雷鸣。

他的每一个部分都化作了世间万物,为这方世界注入了生命的力量。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月亮在夜晚挂起,洒下柔和的光辉。

江河奔腾,森林茂密,山川壮丽,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美好。

天地之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从此,世间有了光明与黑暗,有了四季的更替,有了生命的繁衍。

盘古

第二章 阪泉之战

我见证了盘古用血肉铸造了万物。

于是天地人神魔都出现了。

最后盘古的灵魂化作天地间第一尊大神,叫昊天。

昊天是众神始祖,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天地的规则也逐渐建立。

神生活在上界天空,人生活在下届大地。

还有些强大的魔神。

龙身人头的雷神居住在雷泽。

还有烛龙居住在钟山之下。

钟山是一个终年照不到日光、阴暗又寒冷的地方,幸亏有烛龙口衔火精为之照明。

上古时期,天界和人界昆仑仙山、蓬莱仙山、不周山、通天河链接。

昆仑仙山在最西边,由西王母管理,西王母有一个神兽白色的九尾神狐。

蓬莱仙岛在最东边,由东王公管理。

有一天,昊天在天界巡游,往下一看发现人界太荒芜了。

于是把自己的元神分离出一部分,去下届治理人界。

他就是昊天在人界的代表,也是三皇的第一位伏羲。

伏羲是昊天意志的传承。

他来管理人间的时候,带来最先进的生活技巧和文化,开启了人类的灵智。

有了这些做基础,人类逐渐成为地球上的领袖。

虽然人类开启了灵智,但数量太稀少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昊天大帝派了自己的妹妹女娲,女娲也是三皇的第二位。

她根据原生人类的形象,用天河边黄土捏人,用自己的神力赋予泥人生命。

还创造了婚姻制度,使人类能够繁衍后代。

女娲是人类

女娲

创造者,也是人类的守护神。

三皇的第三位是神农,神农牛首人身。

他农业之神,医药之神。

他教会人类种植农作物,认识百草。

之后大地一片繁荣。

伏羲女娲神农三位大神就回到了天界。

人界的事情,交给了他们的后代。

一个是伏羲的后代黄帝。

一个是神农的后代炎帝。

皇帝管理黄河区域,炎帝管理长江区域。

从此开始,人类开始从三皇时代进入五帝时代。

五帝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炎黄二帝分治天下之后,矛盾日积月累。

黄帝带领女儿旱魃、金神蓐收、海神禺强、龙神应龙、风后、力牧、离朱等神将。

炎帝带领刑天等一众神将。

(PS:这阵容高下立判,哈哈哈!)

最终双方在阪泉开启的一场大战。

炎帝以摧枯拉朽的姿态被打败。

从此五帝就没他位置了,炎帝一脉也被黄帝一脉理吞并。

终于形成了炎黄。

在后来炎帝的后裔蚩尤不服黄帝的统治开始反叛。

蚩尤是九黎部落的首领,也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战神。

铜头铁额,耳鬓如剑戟,头有角,八肱八趾的外貌威猛而独特。

妥妥就是一尊魔神的形象。

蚩尤不仅以强大的战斗力著称,还是兵器的制造者。

发明了剑、矛、戟等多种兵器。

尽管在与黄帝的战争中失败。

但他的勇猛和智慧被后世所敬仰,被视为战神的象征,

其部族最终融入华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起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方最终在逐鹿开始了一场神魔大战。

战争开始的时候,蚩尤带领风伯、雨师等一众魔神打败了皇帝。

并制造了迷雾控住了皇帝的大军。

最后靠风后发明指南车,皇帝这才得以逃脱。

天界看到黄帝这般狼狈。

于是派九天玄女下凡给黄帝传授战争取胜之道,方才逆转战局。

由于蚩尤不是神,但是战力跟神仙一样狠。

于是他死了就变成了妖成魔。

从此以后世间便有了人神魔三界。

黄帝平定叛乱以后就回到了天界。

从此人界迎来了第二位大帝颛顼。

颛顼是黄帝的后人,也是一位法力无边的人皇。

第二章 不周山

颛顼成人皇之前有一个强力的竞争者,这个人就是共工。

共工长得人脸、蛇身,头发像火一样红,尾巴一甩就能卷倒山峰。

最拿手的是控水——手一挥,江河就能倒流。

脚一跺,洪水能淹千里。

能力非常强,是颛顼强有力的竞争者。

但长的太磕碜,最后竞选失败。

共工本是水神,觉得世界要像水一样常流常新,冲掉旧的才能生新的。

可颛顼成为人皇以后,偏要用土筑高堤,把河流都管住。

还把祭天的权力独揽,不许别人插手。

这和共工治国理念大为不同,这就让共工10分有8分的不满意。

水被堵住,天地会死;人被隔绝,自由也没了。

于是他带着各路神魔,发起了反抗。

双方打的是风云变色,有来有回。

共工带着相柳、浮游、奔鲛、涡牛等一众魔神一路踏滔天巨浪冲来,无人可挡。

共工带头冲锋。

颛顼也不是泛泛之辈。

安排火神祝融用烈焰把水气蒸成水雾;

木神句芒万根巨藤,像绳子一样缠住共工的尾巴;

金神蓐挥砍金刀,一刀刀劈碎他的银鳞宝甲。

共工极其愤怒,发动大招,却发现不周山土气太重,吸走了他不少神力。

手下的军队也早被颛顼的天界联军冲散。

颛顼趁共工受控用力挥下轩辕剑,一剑劈下。

共工当场倒下,但他不甘心。

一头撞向支撑天穹的不周山。

并乘乱逃走了,不过身体也受到重创。

山崩了,天斜了,日月星辰都往西边滑,江河统统向东冲,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天河地势。

他败了,却让后世明白,再强的统治者,也挡不住天地要流动的本性。

第三章

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

不周山的倒塌,导致天上破了个大洞,天河的水涌入人间大地。

洪水泛滥,妖魔涌现,天上的众神都不想管这个烂摊子。

眼看人类要被大洪水毁灭,世界要从新回到混沌。

我们的爱与美的化身,人间的守护神。

女娲大神登场了。

她先飞到东海。

把共工手下一个巨鳌斩杀,砍下四条腿。

(PS:巨鳌心想:我谢谢你呀!你高尚,你万人敬仰!)

分别立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把倾斜的天空重新撑稳。

然后又飞到昆仑山,从瑶池水底拣出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神石。

架起虚空鼎,用原始神火开炉。

整整炼了九九八十一天,把三万六千五百块五色石被练成岩浆。

发动神力用岩浆做成一个巨大的圆顶,盖在漏洞上。

补完天上的窟窿以后。

女娲又宰了几条在大洪水中兴风作浪的黑龙。

把它的尸体连同剩余五色神石岩浆河道决堤口。

堵住最后的大洪水,江河这才慢慢回到原来的河道。

于是天空不再漏水,地面也不再下陷。

但西北角因为少了支撑,微微抬高,东南角则略低。

因此日月星辰每天都往西边滑落,江河也顺势往东流。

女娲把炼石剩下的碎渣撒向大地,碎渣化作朝霞、彩虹、云锦。

那四根鳌足立在四方,成了四季更替的支点。

天圆了,地稳了,人类在废墟上重新播种。

女娲补天的故事从此传下来,华夏文明里“天塌了,也能补起来”的精神象征。

华夏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被大洪水毁灭的文明。

共工死后,他手下的那些魔神彻底没有约束力。

共工的那些会控水的小弟还到处在小范围的地区骚扰危害人间。

比如相柳这货,能无限喷水,所到之处皆成河泽。

而且喷出来的水又苦又辣,沾了就中毒身亡。

浮游这个货,战败之后阴魂不散,到处游荡作恶。

还有一些地方魔兽,因为没有了领导,也开始放飞自我,蹭火打劫。

像无支祁,没了管束,也可以兴风作浪。

他们一直祸害到五帝时代结束后。

最终被大禹一一摆平。

大禹表面是治水,实际上是降妖伏魔。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自从共工与颛顼这一世纪大战之后。

再也没人能牵头,发动大规模叛乱了。

第四章 帝俊

经过从黄帝到颛顼,两代大神的艰苦斗争。

炎帝一脉被彻底打服。

天地归位,四海生平。

颛顼也完成了在人间的使命,跟黄帝一样回天界了。

颛顼的接班人是帝俊。

此人不是颛顼的儿子,而是颛顼的侄子。

帝俊得到人皇传承以后,深受人们的爱戴。

他举贤任能妥善解决了神仙们的就业问题。

并推广了流传千古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概念。

又根据五行概念册封了五方神官。

对于跟共工一起叛乱的反抗军,他也采取了宽大处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后土,他是共工的女儿。

被封为正统王朝祭祀的中央神官。

皇天后土中的“后天”指的就是她。

她和“皇天”相对,一个管天,一个管地。

帝俊在位期间,生产力发达,大部分人们都过上了赋予的神话。

所谓酒足饭饱后,就得找点乐子了。

看来乐子人自古就有了。

这个期间人间的文化娱乐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帝俊最突出的贡献,是让人间有了稳定规律的光明。

帝俊之前,人间的光明来源至天界的余光,10分又9分的不稳定。

白天都是忽明忽暗,夜里更是一片漆黑,点灯都照不亮。

这里需要先感谢他的妻子。

帝俊有3个妻子,分别叫羲和、常羲、娥皇。

他与羲和生了10个儿子,让他们白天化作三足金乌(也叫太阳神鸟)。

每天一只三足金乌驾车巡天,十天一轮回,干一休九,爽..........

只要不作,可以一直爽下去。

从此以后人间一天一个太阳,得到了稳定的光照。

生完太阳以后,他觉得夜晚也不能太黑。

于是帝俊又与羲和生了12个女儿,让她们夜间驾一辆银白色的月车。

按顺序轮流值夜:

「初一隐没,十五圆满,二十八再次隐没,形成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一年正好十二次圆缺。」

又与娥皇生下三身,掌管谷物与祭祀。

三身的儿子义均(又叫巧倕)是神话里第一位工匠大神,发明了耒耜、车船、规矩绳墨等百工之器,被后世奉为“工匠祖师”。

帝俊主宰天下的时候,天下太平。

帝俊也完成了使命,回到了天界。

传位给他的儿子帝挚(zhì),过了几年。

第五章 帝尧

由于帝挚能力有限,无法巡狩四方,导致九黎、东夷不买账,天灾又多。
于是就把位置禅让给了他的弟弟帝尧。

也就是大名鼎鼎“尧”。

尧是一个能力非常突出的人。

又善于创新,让人类文明史无前例的进步。

派驻羲仲去东方嵎夷(旸谷),观测春分日出,定仲春。

派驻羲叔去南方交趾(或曰南交),观测夏至日影,定仲夏。

派驻和仲去西方昧谷,观测秋分日落,定仲秋。

派驻和叔去北方幽都,观测冬至星象,定仲冬。

四人分掌东南西北四方,各主一个季节,合起来完成“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的任务。

第一次把一年确定为 366 天。

对颛顼时期,遗留的洪水问题,

鲧采用筑堤挡水,看见哪儿冒水就用“息壤”在哪儿垒土。(备注:息壤是会自己长高的神土。)

堤越筑越高,水也越憋越猛,

九年过去,“堵”出一个更大的决口。

尧立马在羽山让鲧停职反省。

被采用他儿子禹的方案“疏”。

设“四岳十二牧”分区管理,大事开会投票,后世称为“部落联盟酋长制”。

推广“井田”雏形,让民众轮流休耕,当时叫“均田息壤”。

画五件衣服当“五刑”,象征性惩罚,死刑仅用于“四凶”,版图内号称“囹圄空虚”。

开启了禅让制,把位置给了一个凡人舜。

从此舜开始,大地由神统治换成了人类自己统治。

虽然在尧的统治下,人类文明逐渐繁荣。

但是还是出现了一个灾难。

就是那个上一休九的三足金乌。

也是帝俊的亲兄弟。

十个三足金乌一起上天,把大地烤成赤地千里,草木焦枯、江河干涸。

其他妖魔也乘机作乱,其中最狠的6个凶兽狭输、凿齿、九婴、大风、封豨、。

他们6个危害最大。

一时间,人间变成炼狱。

帝俊只得派出神射手羿去平定这些灾难。

不是“天生”的神,而是半人半神的人类英雄。

传说他是天帝帝俊的后裔,天生神力,但肉身仍是人。

拥有天帝赐予的神弓和超凡箭术。

羿射落九日,只留一日轮值,天地才恢复四时寒暑。

又乘胜追击,深入山川大河,追杀六大凶兽。

羿在原野斩杀狭输,在畴华之野斩杀凿齿,凶水之上斩杀九婴,青邱之泽斩杀大风,桑林封豨,洞庭斩杀修蛇。

羿立下这旷世奇功,得到昆仑仙山王母的赏识。

于是就赐给羿一枚长生不老药,辅助他修炼成神。

羿非常高兴,于是把不死药拿回家了。

晚上就被他媳妇嫦娥发现了

于是嫦就偷吃了,就朝天上月亮飞去。

第五章 帝舜

平定叛乱后,人类世界也逐渐恢复平静。

尧就把位置禅让给了舜,舜是一个凡人。

华夏正式从神话时代过度到人类时代。

舜,是“天选打工人”。

他出生重瞳、三劫不死、种田秒熟、控雨驭雷,死后乘龙封神,把“孝”字写进了天规。

传说他妈握登在雷泽踩了一个巨人的脚印,回家就怀了舜。

生下来时,每只眼睛里各有两个瞳孔,自带“重瞳”神相,被认为昊天大帝的转世。

父亲瞽叟、继母、弟弟象三次谋杀他。
让舜修谷仓,他们在下面点火,舜举着两顶斗笠当降落伞跳下来,毫发无伤。
让舜挖井,他们往井里填土,井底忽然出现一条暗道,舜从另一侧龙洞口爬出。
象以为哥哥已死,正霸占嫂嫂的琴和牛羊,舜推门而入,象当场石化。

舜在历山耕田,挥一下木耒,禾苗立刻抽穗。

在雷泽打鱼,网一撒,万鱼自投。

在河边烧陶,火候随他口哨变化。

百姓惊呼“神迹”,。

尧把舜召到皇城平阳,没有禅让,先让封他为“摄雷神”。

传说舜手持“雷鼓石斧”,可以一斧劈开乌云,止暴雨、引甘霖。

尧见他能调风雨,才放心把位置禅让给他。

舜南巡到苍梧(湖南九嶷山),遇毒瘴,百鸟衔药草为他解毒无效,最终“乘龙升天”。

九嶷山留下九条龙形山脊,那是舜的龙驭。
天庭给了他“司徒”神位,专管人间孝悌。

他的妻子娥皇、女英则被封为湘水女神。

第六章 大禹治水

舜在位期间流放“四凶”(浑沌、穷奇、梼杌、饕餮)到四裔。

任命“八元”“八恺”分管农、工、礼、刑,建立早期官僚框架。

巡狩四方,第一次把“中央—方国”巡视制度写进《舜典》。

尧死后,舜先在尧的丧期“避位”三年,三年后方才即位。

继续重用禹,完成黄河、淮河、长江的系统治理。

制定“五刑五服”,开创“象刑”(画衣冠异色示辱)的轻刑体系。

命夔制《大韶》之乐,后世尊为“尽善尽美”。

东至大海,西至流沙,南抚交趾,北逐荤粥,版图空前扩大。

人间的洪水一开始由鲧负责,鲧的颛顼的孙子也是一个半神。

鲧治水的方法是堵。

用天帝给的自生神土“息壤”,一味加高堤防,想把水“堵死”。

堤坝越筑越高,水位也越涨越高,最终决口更惨。

九年努力一夜崩盘,百姓继续流离。

最后尧被流放到羽山,郁郁而终。

尸体三年不腐,肚子还越来越大。

天帝派天神剖开鲧腹,一条金光小龙冲出,落地化作童身。

自带龙角龙鳞,能说话、能跑跳,人们叫他“禹童”。

每过一夜,他身量就长高一寸,三个月已长成青年,身高丈二,力能扛鼎。

长大后的禹感受到了人间的疾苦。

开始准备彻底解决水患。

治理水患前,禹决定先处理造成洪水背后的妖邪。

首先九头蛇怪相柳,九张嘴各吃一座山,喷出的血把土地变成毒沼。

禹用神斧连砍三天,斩下九头,再用泥土填毒血,天帝还在上面筑镇妖台。

其次白头青身的水猿,力大无穷,搅得淮河巨浪滔天。禹先派童律、乌木由都拿不下,最后请时间之神庚辰出手,才用铁链穿鼻、金铃锁喉,把它镇在龟山脚下石井里。

和应龙联手击退人脸虎躯八首八尾八脚的水怪天吴。

最后和共工大战,共工不敌,被大禹生擒后流放幽州,洪水源头被切断,黄河、淮水随之平复,大禹这才开始全面疏导工程。

他安排黄龙用尾巴划地测河道;玄龟背“息壤”补缺口;应龙展翅劈山开峡。

龙门山原本堵死黄河,禹用神斧一劈两半,河水穿壁而过,留下“龙门”奇观

三门峡原是一座整体大山,禹凿出三道豁口,让黄河分流,后人叫“鬼门、神门、人门”

大禹的妻子叫女娇,是涂山氏的女儿。
两人成婚非常匆忙,禹三十岁还在治水,在涂山遇到女娇,结婚四天后,又奔赴治水工地。
他们约定“闻鼓送饭”——工地鼓响,女娇才准来送饭。

一次禹不小心碰落石头击鼓,女娇赶来,却看见丈夫化作巨熊开山,惊慌逃跑,最终在嵩山力竭化为“望夫石”。
传说她已怀有身孕,石裂而生禹的儿子启,这块巨石今天仍叫“启母石”。
女娇既是禹的贤内助,也因这场误会成了神话里“化石望夫”的悲情女主角。

第七章 人类纪元开启

禹十三年疏通九州,斩相柳、逐共工、定江河,天下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跟着他就能活”。

治水完成时,禹的威望已超过舜。

舜晚年南巡,病逝苍梧,就是飞升天界了。

临终前,他按老传统“禅让”,把天子旌旗、玉玺、六府图籍正式交给禹。

禹先“三让”,诸侯不答应,于是“践天子位”,国号“夏后”,都城先在阳翟。

传说当天,黄龙负舟,玄龟献《洛书》,九鼎自动鸣响,象征天命已归。

治水虽完,但人口锐减、土地荒芜、部族离散,禹把“灾后重建”当成在位的核心任务。

把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的干支流再疏一遍,留下今天仍能看到轮廓的“禹河故道”。

在济水、泗水之间修最早的“分洪区”,用湖泊、沼泽做天然水库。

首次用“高山大川”做天然边界,把天下切成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每州设“州牧”,相当于最早的省级行政长官。

把各州的山川、物产、贡赋刻成图纹,铸成九只青铜巨鼎,放在都城阳翟(今禹州)。

鼎既象征“国土身份证”,也是最早的全国地图。

以都城为中心,向九州辐射夯土大道,供军队、贡赋、商旅通行。

后人把禹巡视九州时的步幅、节奏编成“禹步”,既是礼仪步法,也暗含水利测量口诀。

把全国按离都城远近分成甸、侯、绥、要、荒五服,确定纳粮、服役、出兵的等级,后世“五服九等”税制由此演化。

沿用舜的“五刑”,但把流放地改成边远荒服。

同时设“赏田”,凡治水立功者直接分地,等于古代“绩效奖金”。

名义上仍保留禅让外壳,但把儿子启带在身边“实习”。

让诸侯先熟悉“太子”的存在,为后来“家天下”铺路。

禹晚年,按“禅让”传统准备把位子传给功臣伯益。

但禹一死,诸侯直接跑去朝见启,把伯益晾在一边。

于是启顺水推舟,用实力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父死子继”,正式开启家天下。

从此人间变由凡人开始统治,神明见人类已经可以自理。

开始减少与人类的来往,把昆仑、蓬莱等天界与人界的逐渐通道。

神话渐渐变成传说,后世也只有少于有缘人才能从昆仑、蓬莱等仙境得道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