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巧儿
发布时间:2025-07-21 17:00 浏览量:1
在以前,滦南县有一对父女,父亲张老汉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一辈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守着家里那点薄田过活。女儿巧儿虽说刚满十三岁,却聪明伶俐,干活也是一把好手。家中养着一头小毛驴,那毛驴浑身毛茸茸的,性子温顺,是家里的好帮手;还种着二亩薄地,虽说收成不算丰厚,但好歹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平日里,为了多赚点零钱贴补家用,父女俩农闲时会去山上打些柴,拿到城里去卖。
这一天,阳光暖暖地洒在大地上,张老汉早早地准备了两捆干柴,那柴捆得结结实实,干燥又易燃。他把柴搬到小毛驴背上,骑着毛驴就晃晃悠悠地往城里走去。不大一会儿,就来到了热闹的集市。集市里人来人往,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张老汉找了个空位,把柴放下,静静地等待着买主。
没过多久,一个身形高大的男子悠悠地走了过来。那男子穿着一身粗布衣服,眼神中透着几分狡黠。他上下打量了一番柴和毛驴,开口问道:“你这柴是卖的吗?”张老汉赶忙起身,笑着回答:“是的,您买吗?”男子又问:“要多少钱?”张老汉思索了一下,说道:“三十个铜子。”男子用手指了指毛驴,不怀好意地问道:“是所有这些吗?”张老汉一心只想着卖柴,没多想,随口应道:“是的。”男子一听,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说道:“我买了。”说着,便从肩上取下钱褡子,慢条斯理地数起钱来。
张老汉看着男子,心里还琢磨着这人可真爽快,买东西连价都不还。不一会儿,男子数好钱递给张老汉,转身牵起驴子就要走。张老汉这下愣住了,瞪大了眼睛,急忙说道:“你咋牵驴子?这驴子可不能给你!”男子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买的是所有这些,连你的驴子也在内。”张老汉一听,急得脸都红了,赶紧跑过去死死拽住驴子,大声说道:“不行不行,这驴子不卖!你这不是耍赖吗?”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声音越来越大,引得周围不少人围过来看热闹。最后,吵吵嚷嚷地闹到了县衙。
县官升堂,威严地坐在大堂之上。两旁的衙役手持棍棒,齐声高呼:“威武!”张老汉和那男子被带上堂来。县官问明情况后,也不仔细分辨,稀里糊涂地就把驴子断给了买柴人。张老汉气得浑身哆嗦,满脸通红,可又无可奈何,只能含着泪离开了县衙。
回到家里,张老汉把卖柴受骗的事儿原原本本地跟闺女巧儿说了一遍。巧儿听完,眼睛滴溜溜一转,安慰道:“爹,你吃饭吧,下回我去卖,绝不让那坏人得逞。”张老汉看着懂事的女儿,无奈地叹了口气。
过了几天,张老汉又精心准备了两捆干柴,还从隔壁家借了一头同样温顺的小毛驴驮着。巧儿拿着柴刀,信心满满地赶着毛驴进了城。
来到城里的集市,巧儿找了个显眼的地方把柴放下。这时,周围已经有不少卖柴的人,旁人卖十个钱一捆,可巧儿却大声吆喝:“二十个钱一捆,少一个子儿也不卖!”买柴的人听了,都觉得这小姑娘要价太高,纷纷摇头走开,谁也不愿意买她的柴。
快到晌午了,太阳火辣辣地照在大地上,人们都有些疲惫。这时,一个人慢悠悠地走了过来。巧儿一看,正是上次那个买柴的无赖。那男子走近,又装作不知情地问:“小姑娘,这柴卖吗?”巧儿大声回应:“卖!”男子又问:“要多少钱?”巧儿坚定地回答:“二十个铜子。”男子还是老套路,一指驴子问:“是所有这些吗?”巧儿这一次早有准备,回答道:“不,所有这些要四十个铜子。”男子心想,这小丫头还挺会做生意,不过仍不在乎地说:“我买了。”说着,便取下钱褡子开始数钱。数好之后,他双手捧着递给巧儿。
巧儿接过钱,不紧不慢地装起来,然后突然一指他的双手,问道:“所有这些都是我的吗?”男子心想这小姑娘又在耍什么把戏,顺口答道:“是的。”话音刚落,巧儿就像变戏法一样,从柴捆里迅速取出柴刀,猛地照准那人的手就砍过去。男子吓了一大跳,本能地往后退了两步,结结巴巴地说:“小姑娘,你……你要干什么?”巧儿义正言辞地说:“我刚才问的所有这些也包括你的手在内。”说完,举起刀又要砍。买柴人见势不妙,脸色大变,转身就要跑。巧儿眼疾手快,一把拽住他,两人就这样你拉我扯地来到了县衙。
县官再次升堂。听了巧儿的陈述,看着巧儿机灵又坚定的模样,又想起上回那糊涂判决,心里不觉有些愧疚。权衡一番后,县官把买柴人的双手判给了巧儿,还说道:“要买回你的手,你得给这小姑娘一千两银子。”买柴人一听,心疼得要命,却又不甘心就这么认输。他眼珠一转,对巧儿说:“小姑娘,我今儿个算是栽在你手里了,可心里实在不服气。我想跟你打个赌,要是你赢了,我二话不说,立马给你纹银千两;要是你输了,我这双手就不用再花银子赎了。不知你敢不敢?”巧儿毫不犹豫地问:“咋个赌法?”买柴人露出一抹自以为得意的笑容,说道:“我给你讲个故事,如果你说不是真的,那就算你输。要是你说是真的,那你也得讲出一个故事来,让我不敢承认是真的,那就算你赢。”巧儿歪着头寻思了一会儿,自信满满地说:“你讲吧。”
买柴人清了清嗓子,绘声绘色地讲起来:“有一年,我家种了一块麦子,那麦子长得可壮实了,眼看着就要熟了。有一天,邻居家有一百只羊不知怎么就跑了进去。我们发现后,四处寻找,可找了半天,连羊的影子都没见着。后来,我们收割了麦子,把麦子碾成面,蒸出了馒头。我刚咬一口馒头,嘿,你猜怎么着?就听见嘴里有羊叫唤。吐出来一看,好家伙,正是邻居家那一群羊,不多不少,正好一百只。我的故事讲完了,你说是不是真的?”说完,他得意洋洋地看着巧儿,心想这下这小丫头肯定没辙了。
巧儿却“扑哧”一笑,轻松地说:“是真的,这样的事儿多得很。下面你听我讲个吧。去年我家种了一块棉花,那年天旱得厉害,地都裂了缝,最后整块地就只出来一棵苗。就这一棵棉花,可神奇了,长出的棉花特别多,摘下的籽棉竟然堆成了一个大垛。这个棉花垛有多大呢?一只家雀在上面孵了个蛋,刚孵完蛋,蛋就掉了下来。可是这蛋还没掉到一半呢,就变成了小雀飞了。今年春天,我大哥押车去卖棉花,回来的路上被强盗杀了,你穿的这身衣裳就是我大哥穿的那身衣裳,所以我敢断定,你就是杀人凶手,你说有没有这码事儿?”巧儿这一连串的话,说得绘声绘色,好像真有其事一般。
买柴人一听,顿时瞠目结舌,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他没想到这小姑娘竟然如此聪明伶俐,想出这么个厉害的故事来。沉默半晌,他不得不服气道:“好聪明的小姑娘,我算彻底服了你了。”没办法,他只好乖乖掏出两千两银票递给巧儿。这两千两银票,可是他多年来靠各种坑蒙拐骗积攒下的财富,如今这般心甘情愿地交出去,心中着实肉痛不已,但又实在是对巧儿的聪慧钦佩且无奈。
巧儿接过银票,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然后恭恭敬敬地谢过县官。县官坐在堂上,看着机灵聪慧的巧儿,不禁露出了赞许的笑容,对巧儿的勇气和智谋暗暗竖起大拇指。同时,县官也暗自告诫自己,往后断案一定要更加审慎,切不可再如此糊涂草率。
走出县衙,巧儿牵着毛驴,哼着轻快的小曲,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一路上,阳光明媚,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也在为巧儿的胜利而欢呼。巧儿的心里别提多得意了,这一趟进城,不仅狠狠地教训了那个狡猾的买柴人,还为家里挣了一大笔钱。想象着父亲看到银票时惊喜的表情,巧儿心里甜滋滋的。
回到家中,张老汉看到闺女带着毛驴平安归来,且还拿回了两千两银票,惊讶得合不拢嘴。听巧儿讲述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张老汉既为女儿的聪明机智感到骄傲,又后怕巧儿在城里遭遇危险。他把巧儿紧紧搂在怀里,说道:“闺女,你可真是爹的骄傲,可以后可不能再冒这么大的险了。”巧儿笑着点头,说道:“爹,放心吧,我心里有数。以后我能保护好自己,也能帮咱家过上好日子。”
这件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村民们纷纷对巧儿竖起大拇指,称赞她是个聪明勇敢的姑娘。孩子们更是把巧儿当成了偶像,围着巧儿让她讲述在城里智斗买柴人的经过。巧儿也不藏着掖着,绘声绘色地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了一遍又一遍,讲得孩子们眼里都闪烁着崇拜的光芒。
而那个买柴人,经此一役,在当地彻底没了脸面。他平日里靠欺诈蒙骗为生,万万没想到这次会在一个小丫头片子手里栽这么大的跟头。此后,他收敛了许多,不敢再明目张胆地行骗。周围的人见他老实了,也都暗自松了口气。
经过这次卖柴事件,张老汉家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用一部分银票修缮了房屋,让原本破旧的屋子焕然一新;又添置了一些新的农具,使得耕种更加轻松高效。张老汉还购置了几亩肥沃的田地,准备扩大种植规模。巧儿也利用这些钱,买了不少书籍,空闲时便刻苦学习,提升自己的学识。她心里有个远大的梦想,就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家变得更加富裕,让爹过上好日子。
时光荏苒,巧儿在一天天的成长中,变得越发成熟稳重,聪慧过人。她不仅仅满足于帮助家里改善生活,还时常运用自己的智慧,帮村里解决一些难题。乡亲们有什么纷争或困难,都会来找巧儿出主意。不管多么棘手的问题,巧儿总能想出巧妙的办法,让大家心服口服。渐渐地,巧儿成了村里的“智多星”,深受大家的爱戴和尊敬。
多年后,巧儿出落成了一位美丽大方、智慧过人的女子。她的名声越传越远,吸引了不少年轻有为的小伙子前来提亲。但巧儿心里明白,自己想要的不仅仅是一段平凡的婚姻,她渴望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侣,一同为改善家乡的生活贡献力量。就在大家都在猜测巧儿最终会花落谁家时,一位饱读诗书、怀揣家国情怀的年轻人走进了巧儿的生活。
这个年轻人名叫李轩,出身书香门第,游历四方,见识广博。他听闻了巧儿的事迹后,对巧儿的聪慧和勇气倾慕不已,便慕名而来。两人初次见面,相谈甚欢。从国家大事到家长里短,从诗词歌赋到田间农事,他们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题,彼此都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人的感情愈发深厚,最终喜结连理。
婚后,巧儿和李轩并没有安于现状。他们携手帮助乡亲们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教授大家科学养殖方法,使得整个村子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在他们的带动下,村里渐渐富裕起来,人们的笑容也越发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