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初夏有多美,诗人高启告诉你
发布时间:2025-05-17 18:32 浏览量:6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如果有人问夏日江南有多美,你会怎么回答。哪怕没有去过也不要紧,古人写过很多与此相关的诗文。比如这首《初夏江村》是元末明初文人高启的作品。高启是苏州人,元末避世隐居研究学问。朱元璋平定天下后,打算编修《元史》。这时有人举荐了高启,就这样他入朝为官担任翰林院编修。不久之后,朱元璋打算重用高启,不但让他教诸位皇子读书,还让他担任户部右侍郎。不知道什么原因,高启没有接受任命,回到家乡继续隐居。
洪武七年,苏州出了一个大案叫“魏观案”,高启也被卷入其中。当时苏州知府叫魏观,他是高启的好友。魏观曾经担任过太子朱标的老师,一度受到重用。魏观担任苏州知府期间,深受百姓爱戴。原本他在洪武六年的时候,已经被派往四川为官。苏州百姓上疏请求魏观留任,于是继续在苏州为官。如果他走了,也就不会影响到高启了。
魏观留任之后,就想着为苏州百姓多做好事。苏州是一座水城,他为了疏通河道方便百姓出行,打算把府衙搬到张士诚宫殿的遗址上。张士诚是元末起义军首领之一,他曾经占据苏州11年,打算在苏州定都夺取天下。后来张士诚战败,被俘身亡。魏观想法很简单,被“有心人”诬陷为有谋反之心。朱元璋大怒,杀了魏观。高启曾经写过一篇赞美魏观的文章叫《郡治上梁文》。其中部分言语被恶意解读,朱元璋又杀了高启。两位江南文人接连丧命,让人见识到朱元璋残暴的一面。
读《初夏江村》能够看出高启性格中有天真烂漫的一面,他卷入权力斗争明显没有自保能力。诗中写道,高启换上软薄轻便衣裳,穿着软底鞋,走在江边细沙上。江边种着绿树,透过树荫隐约可见前方有几户人家。
野鸭在水中嬉戏,莲叶随风摇摆,野鸭被晃动的荷叶吸引,钻到荷叶下方。阵阵清风吹过,燕子在桐花旁上下翻飞。远处渡口处停着一艘渔船,穿过树林传来缫丝、纺纱机的响动。在充满节奏感的声音里,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梅雨时节。一场大雨过后,高启在回家的路上听到处处都是蛙鸣之声。
高启前往江边村落游玩,看到天然美景、勤劳村民,流露出满足惬意的感受。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梅雨季节潮湿闷热令人苦不堪言。在高启的诗中,感受到畅快舒适。他为何没有牢骚,只因为他心情足够好。久坐书斋,有机会接触到江村风情,令他忘记了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