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旦纪 | 上海市七宝中学附属鑫都实验中学李滨诚家长:逆风翻盘!我家的“普娃”闯进复旦

发布时间:2025-07-23 01:03  浏览量:1

本期人物

李滨诚

毕业于上海市七宝中学附属鑫都实验中学。

2025级法学院学生。

(一)

2025年7月9日是儿子18周岁的生日,成年这天,他送给了自己一个最盛大的生日礼物——复旦大学综评第一志愿法学录取。看到网页信息跳出来的那一刻,我们全家喜悦地欢呼拥抱在一起,那一刻,我相信了高中“普娃”也能“逆袭”!

作为一名在上海从事初中教育工作近30年的教育工作者,我一直认为对于没有考入重点高中的孩子来说,要考入顶尖高等学府基本等于“奇迹”。我期待奇迹发生,可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奇迹啊。

但它真的发生在我儿子身上了!

从母亲视角看,他是个普普通通的孩子。善良真诚,单纯开朗,乐于与人交流表达,喜欢文科,理科学习却比较费劲,远算不上学霸。再加上从小经常生病,我们对他的期望并没有很高。我们没有所谓“鸡娃”过,没有择校过,从幼儿园到初中都是身边普通的公办学校,没有在他中考低于预期时去批评他、去恨铁不成钢过……

那他怎么就逆风翻盘,闯进了复旦呢?

在激动兴奋之情逐渐平息后,我开始静心思索,复盘儿子高中三年的过往,一点一滴、一个个画面不断显现在眼前。

(二)

现在回想起来,儿子好像是在高一的某一天突然变样的。

突然从某一天的早晨开始,他每天提前起床,做英语阅读题、积累词汇,哪怕双休日也是如此;

突然发现他每天回家很快就能完成学校作业(他说在学校他抓住每个可以利用的碎片时间先行完成了一些学校作业),然后主动自觉地刷各种教辅书的题,甚至让我从各种群里搜刮各市重点高中的阶段性练习卷,自己打印出来独立去做,再对着答案自批,不懂的题会通过网络搜索解析或追着学校老师问;

突然发现他能非常自律地使用手机,不玩游戏,不刷短视频,只用手机上网搜题目解析,抑或在累的时候用手机听听音乐、看看网络小说,但每次都会自己控制休息的时长(一般15分钟),然后就自觉放掉手机,回到课桌前继续学习,并每天保证晚上11点前就上床睡觉,直至高考前亦是这样的作息;

突然在某天他说希望我们遵从他自己的意愿,他会选择性、阶段性地去增强某门学科的学习,而不是没有重点地去补习所有学科,他需要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自己练习、消化、内化,那样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那时我和他爸爸都惊讶于他的转变。也真的是佩服他,通过一学期的努力,他的成绩肉眼可见地进步了,从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的年级中后位100多名,逐渐提升到年级60多名、30多名、第9名,到高一下学期期末已一举跃升到年级第一!后面基本一直保持年级第一到高考。

这难道就是俗话说的“脑子开窍了”吗?

(三)

直到高三一次家长会,班主任说每个学生都写了高考冲刺卡,贴在教室后面的板报上,家长们可以去看看。我走到后面一看,有一张高考冲刺卡很独特,因为它上面还贴了一张黄色的便利贴,定睛一看,这不就是儿子的嘛,便利贴上赫然写着“等着我,复旦大学!”天啊,他何时竟敢把复旦大学设为目标的?考上985很难,更不要说是复旦了!

那天回家问他,他说:“妈妈,我现在就想去复旦,我还一直保留着初中时去复旦大学参观时得到的一张复旦明信片呢。我心里就像是有一团火,照耀着我朝着复旦的方向去!你说可能会实现吗?”

“可以可以,当然可以!”我马上回应他,但心里其实根本没有奢求,毕竟复旦在我心里是高高在上的名校,高不可攀。我想可能是他老师或同学给他的鼓励吧,让他对复旦大学的情结越来越浓,他心中的那团火就朝着复旦的方向熊熊燃烧着!我不禁感慨孩子进入高中后的转变可能真的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影响,毕竟对于高中生而言,父母的影响比不过老师和同伴了。而我庆幸这种影响是正向的!儿子进入的高中就是适合他成长的最好学校。

在这所虽然不是重点的高中里,他收获了很多。老师们非常敬业,认真钻研教学,对每个孩子都不放弃。在看到儿子的进步后,更是抓住机会赞赏夸奖激励儿子,让他从中获得极大的自信,从而能一直保持往前冲的劲头,勇敢地把复旦大学作为了奋斗目标;孩子的班主任虽年轻,刚研究生毕业,但对班级管理、对英语教学一丝不苟,为了激发学生们的斗志,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她想出很多办法管理班级,全身心扑在工作上,赢得了孩子们的爱戴;还有虽然因为各种原因,班级的语文数学等老师在高三进行了调整,但在儿子有问题找到他们时,没有一个老师因为高三不教他了而推却,仍然仔仔细细地进行讲解,这令我们非常感动!还有,儿子周围友爱的同学们也给了他温馨愉悦的学习环境,一帮志趣相投的伙伴们让他在高三那么紧张的压力下每天都以良好松弛的心态开心地迈入校门;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作为家长,心存感恩!

(四)

我又想到了自己,难道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家长我们就没有什么贡献吗?细想一下,不然。我们稳定的情绪和对儿子的信任、鼓励、夸奖就是给予他最大的赋能!可能因为我本身就是教育工作者的缘故,我很清楚学习是有两大“杀手”的——情绪和杂念。要让孩子保有良好的情绪,那家长自身就首先要有稳定的情绪,还要及时提供给孩子满满的情绪价值,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自己被人爱着,而这正是支撑孩子顶着学业巨大压力仍能往前行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儿子失意时,我能立刻感同身受地安慰他,耐心地倾听他的想法,站在他的角度引导他;在他开心地讲述学校发生的事情时,我又能立刻笑容灿烂地附和他,愉快地分享他的开心。

同时,我深知家长的焦虑=爱+高期待+不信任,因此,我和孩子爸爸达成共识,我们要让孩子确实感受到我们爱他,仅仅是因为血缘关系而无条件地爱他,不论他的学业成绩如何,并且放低期待,不给予他高目标的压力,而且没事就夸赞他。当然,手机、网络我们还是会管控,并时常引导他要抛弃杂念,抛开短视频的诱惑,为了自己的目标拿出行动力坚持下去。我想也许正是这样的家庭氛围让儿子能心境平稳地度过了高中三年吧!

这真是不平凡的三年啊!回想起,除了前面所述的点点滴滴,还有很多很多感慨万千的画面,比如儿子第一次考到年级第一时我们全家的欢呼;比如已年近八十的老父亲看到我们工作忙,为了儿子放学回家能及时吃上晚餐,这么多年不辞辛苦地担负起准备晚餐的重任;比如孩子爸爸坚持三年每天早晨提早起床为儿子准备好早餐,开车送他到学校,再回家补个短觉再去上班的辛苦;比如儿子在学校期末休业式上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发言时自信从容的样子;再比如等待春考成绩、小三门成绩、大三门成绩出来前以及综评入围线和最终综评录取结果出来前我们焦虑紧张不安忐忑的心情;还有高考成绩出来后与复旦招生宣传组老师愉快交谈的情景……

碎碎念了这么多,我心中仍然充满了感激感动。18年前呱呱坠地的宝贝儿瞬间就成年了,18年间养育他的艰难辛苦此刻都化为了欣慰喜悦!欣慰于儿子高中三年成长了、沉稳了,他能在中考失利后不消沉,相反摈弃杂念和周遭诱惑,有主见、有目标、有行动、有方法,一心朝着他的“梦中情校”——复旦大学奋勇前进,并终获成功。这样的逆袭让我都为之感动!万分感激在孩子成长中给予他关爱的老师们!感恩在孩子生命中所有带给他温暖的人,你们是孩子的贵人!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今天起孩子就是复旦人了,愿他秉承复旦校训,在自由而精彩的复旦校园生活中,在新的征途上继续挥洒汗水,勇敢去闯、去试、去成长,为自己开创新的天地!

→换个角度看同一个成长故事

【孵旦纪】栏目稿件征集

收集复旦er家长们陪伴孩子成长的心得体会——故事中有夜深时踌躇着该不该送进房间的水果,有客厅里不断重新标记的身高尺,有等在考场外努力平复的心情,有得知录取喜讯时尘埃落定的平静,有见证孩子在大学一步步成长的愉悦……

来吧,把那些过去时光里纷纷扬扬的思绪整理成文字,把这些故事分享给同样为孩子成长倾注无数心力的家长们,也为自己的“孵旦”经历留一份纪念。

投稿说明:

1.征稿对象:复旦大学在读本科生家长

3.请将稿件以word格式发送至邮箱:fdzszg@163.com

邮件主题命名为“【孵旦纪投稿】姓名-毕业中学-录取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