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帽子”的传说:从卑贱到时尚,又成为男人忌讳,遭全民调侃
发布时间:2025-07-25 20:10 浏览量:1
“绿帽子”一词,指的是有配偶的女子出轨,令男方蒙羞,男方便戴上了“绿帽子”。在市井生活中,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往往与“绿帽子”有关。但是,为什么不叫红帽子、黄帽子,而偏偏叫绿帽子呢?
纵观历史,“绿帽子”一词可谓源远流长。民间关于绿帽子这个词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为人熟知的“千古绿帽第一人”,当属武大郎。也有帝王被戴绿帽,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唐中宗李显等。
话说盛唐时期,文采风流,文人雅士倍出。有一位叫李缘铭的文士,酷爱吟诗作赋,经常去朋友家中讨论辞赋,彻夜不眠。每次离家都要在外面流连数日,才尽兴而归。李缘名的妻子貌若天仙,却经常独守空房,十分寂寞。
李缘铭家隔壁,住着一位丧妻的男子,男子见李缘铭妻子貌美,经常爬上院墙偷看她。虽有色心,却无色胆。
一日,李缘铭又去朋友家作客,留下妻子一人在家。李妻倍感失落,依偎在门边望着院子里的草木发呆。恰巧隔壁男子又爬上院墙偷看她,李妻早就知道隔壁男子对她有意,但不屑与这种登徒子有刮葛。今天却不一样,李妻太寂寞,加上对丈夫的怨恨,竟堆起笑脸,主动与墙上的男子搭话:你在墙上不累吗?下来聊聊。
隔壁单身汉求之不得,于是翻墙而过,与李妻聊得火热。此后,只要李缘铭不在家,隔壁男人就过来与李妻畅聊。日久生情,两人逐渐产生了暧昧情愫,某一天做了出轨的事。
李妻做贼心虚,生怕李缘铭发现自己出轨,但又想不出好办法。
话说有一天,李妻准备上街买饰品,因为阳光炙热,她随手把丈夫平日戴的绿色帽子戴在自己头上。当时的文人都喜爱戴绿色的帽子,取朝气蓬勃之意。
这一下,李妻想出了好主意。每当李缘铭不在家里,她便戴上丈夫的绿帽子在院子里走动,隔壁男子见了便心领神会。
二人背着李缘铭偷情,以为万无一失,但天有不测。一日,李缘铭外出时将一卷诗词忘在家里,于是返回家中去取。推门而入时,正撞见妻子与男子行风流之事。
李缘铭一怒之下休掉妻子,他妻子与人偷情的事迅速在街坊间传开。从此,人们把不守妇道,背着自己相公偷汉的事,叫做“戴绿帽子”。
有了丑闻之后,文人雅士便不再流行戴绿色帽子。从此,绿帽子成了男人的忌讳。
古代将红、黄、蓝、白、黑五色视为“正色”,而绿色是“间色”,由黄和蓝调和而成,被看作是“不正”的颜色。
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社会地位。唐朝规定,七品以下官员穿绿袍;宋朝则规定,七品至九品官员穿绿袍。绿色被用来标识低级官员。
元朝规定,倡优之家的男性要戴绿头巾;明朝规定,伶人、仆役、乐工只能穿绿色或青色的衣服,以区别不同的社会阶层。
《诗经·邶风·绿衣》中写道:“绿衣黄裳,心之忧矣”,穿绿衣代表地位卑微的妾。
可见,在古代绿色通常用以代表身份地位的卑微。这种通过色彩来区分阶层和隐含的贬义,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当用绿色来形容婚姻不忠时,便充满道德谴责色彩。
戴上“绿帽子”的男性,被视为在婚姻中遭受了奇耻大辱,这种耻辱感不仅限于个人情感的背叛,社会舆论的压力也让人抬不起头来。标签一旦贴上,便难以撕去,会影响个人的社会地位、人际关系。
当然,绿色也并非一直代表卑微。到了明代,随着社会风气的开放,穿绿衣成为仕女贵妇们的时尚。
“绿帽子”一词在当今的网络语境中获得了新的含义。在一些轻松幽默的场合,人们用它来调侃或自嘲,以轻松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