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官场常青树:“十朝元老”冯道
发布时间:2025-07-27 00:13 浏览量:1
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历经五代十国的乱世,先后侍奉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十个朝代,始终身居高位,被誉为 “十朝元老”。
他就是冯道。
一、寒门出身,初入仕途
唐僖宗中和二年(882 年),冯道出生于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尽管家境贫寒,但冯道自幼勤奋好学,对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常常在田间劳作之余,手不释卷,刻苦攻读。《旧五代史》中记载他 “少纯厚,好学善属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唯以披诵为事”。
这样的苦读经历,为冯道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也培养了他沉稳内敛的性格。当时的唐朝已经走向衰落,藩镇割据,战乱不断。成年后的冯道,凭借着自己的才学,得到了幽州节度使刘守光的赏识,成为其麾下的一名参军,正式踏入仕途。
然而,刘守光为人残暴,不听劝谏。冯道曾因直言进谏而触怒刘守光,被投入监狱。后来侥幸逃脱,辗转投奔了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李克用对冯道的才学和沉稳十分欣赏,任命他为掌书记,负责文书工作。在李克用麾下,冯道兢兢业业,展现出了出色的工作能力,逐渐积累了官场经验和人脉。
二、历经十朝,宦海沉浮
(一)后唐时期
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建立后唐,冯道继续在朝中任职。他先后担任户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在这一时期,冯道以其清廉正直的作风赢得了朝野上下的尊重。他生活简朴,不贪图财物,将自己的俸禄多用于接济亲友和百姓。
有一次,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宫中设宴,席间让伶人演戏取乐。伶人故意调侃冯道,说他穿着朴素,不像个大官。冯道却神色自若地说:“臣的俸禄足够家用,多余的钱财不如用来帮助那些贫困的百姓。” 庄宗听后,对冯道更加敬重。
(二)后晋时期
后唐灭亡后,石敬瑭建立后晋,冯道依然受到重用,被任命为宰相。在这一时期,冯道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 —— 契丹的威胁。契丹势力强大,对后晋虎视眈眈。石敬瑭为了寻求契丹的支持,不惜割让幽云十六州,并自称 “儿皇帝”。
冯道对此深感不满,但他深知自己无力改变这一局面,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百姓谋福利。他多次劝谏石敬瑭减轻赋税,安抚百姓,以增强国家的实力。同时,他也积极与契丹进行沟通,试图缓和两国之间的关系,避免战争的爆发。
(三)后汉时期
后晋被契丹所灭后,刘知远建立后汉,冯道再次被任命为宰相。后汉政权存在的时间较短,仅有四年,但冯道在这期间依然尽职尽责。他整顿吏治,选拔贤能,为后汉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四)后周时期
后汉灭亡后,郭威建立后周,冯道继续担任重要官职。郭威死后,柴荣继位,即周世宗。柴荣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雄心勃勃,想要统一全国。冯道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为后周的发展出谋划策。
在柴荣率军攻打北汉时,冯道曾劝谏柴荣不要轻易出兵,认为当时的时机还不成熟。但柴荣没有听从冯道的建议,执意出兵。同年三月,周世宗亲征北汉,不让冯道随行,命他担任太祖皇帝山陵使,主持周太祖(郭威)丧事。不久,周世宗在高平之战中大败北汉,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四月,周太祖入葬嵩陵,还没来得及袝祭太庙,冯道便在十七日病逝,终年七十三岁。周世宗听闻,废朝三日,册赠尚书令,追封瀛王,赐谥文懿。
除了以上四个主要朝代,冯道还在其他六个政权中担任过官职,前后历经十个朝代,堪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三、为官之道,处世智慧
冯道之所以能在乱世中历经十朝而不倒,与他独特的为官之道和处世智慧密不可分。
(一)清廉正直,心系百姓
冯道一生清廉正直,从不贪图私利。他在担任宰相期间,生活简朴,衣食住行都十分简单。他常常将自己的俸禄拿出来接济贫困的亲友和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
有一次,冯道出使契丹,契丹君主为了拉拢他,送给了他大量的金银财宝。但冯道却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是代表后晋出使契丹的,这些财物不属于我个人,我不能接受。” 契丹君主对他的廉洁十分敬佩,更加尊重他。
(二)沉稳内敛,不结党营私
冯道性格沉稳内敛,从不张扬自己的才能。他在官场上始终保持着中立的态度,不参与任何党派之争。他认为,官员的职责是为国家和百姓做事,而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结党营私。
在五代十国时期,官场黑暗,党派之争十分激烈。许多官员因为参与党派之争而身败名裂。但冯道却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与任何党派勾结,从而避免了许多政治风波。
(三)善于沟通,化解矛盾
冯道善于与人沟通,尤其是在处理君臣之间、同僚之间的矛盾时,他总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化解矛盾。他深知,在乱世中,团结协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君臣同心、同僚和睦,才能使国家稳定发展。
有一次,后唐庄宗与将领郭崇韬之间产生了矛盾,两人互不相让,关系十分紧张。冯道得知后,主动从中调解。他分别找庄宗和郭崇韬谈话,分析了两人之间矛盾的根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在冯道的调解下,庄宗和郭崇韬最终化解了矛盾,重归于好。
(四)与时俱进,适应变化
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冯道深知,在这样的乱世中,只有与时俱进,适应变化,才能生存下来。他从不固守成规,而是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调整自己的为官策略。
在每个朝代建立之初,冯道都会积极向新的君主进言,提出一些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建议。他会根据新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适应新的形势。
四、历史争议,功过是非
冯道的一生充满了争议,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一)正面评价
一些人认为,冯道在乱世中历经十朝,始终坚守自己的职责,为国家和百姓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清廉正直,心系百姓,为百姓减轻了许多负担。他善于沟通,化解矛盾,为国家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虽然对冯道有一些批评,但也承认他 “为人能自刻苦为俭约”。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认为,冯道 “在相位二十余年,世乱而身全,盖其术亦有过人者”。
(二)负面评价
另一些人则认为,冯道是一个没有气节的人,他在十个朝代中为官,是对君主的不忠。他们认为,冯道为了自己的官位,不惜背叛自己的君主,投靠新的政权,这种行为是不可原谅的。
王安石曾评价冯道:“冯道之徒,虽号为儒,而其所为,乃妾妇之道也。” 意思是说,冯道虽然号称是儒家学者,但他的行为却像一个没有气节的妾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