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生了探春和贾环的赵姨娘,为什么在贾府生活那么卑微?
发布时间:2025-07-28 15:21 浏览量:1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第617期
《红楼梦》生了探春和贾环的赵姨娘,为什么在贾府生活那么卑微?
因为古代小妾的待遇就是如此。
赵姨娘的悲惨遭遇,主要是下面几个原因:
第一,妻妾有别。
古代妻妾有别,妻是主子,妾是半个奴才。
妾的地位低下,在古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里说两个历史故事,杨虎城是军阀出身,有一妻一妾,妾叫作张蕙兰。
杨虎城的原配妻子罗佩兰很早就去世了,张蕙兰就是杨家的女主人,不但伺候婆婆,还养育家里众多孩子(主要是正妻的几个孩子)。张蕙兰善良宽和,受到杨家上上下下的爱戴,几个正妻的孩子都同她关系极好,视为亲母。
然而,张蕙兰去世前最大的愿望,竟然是死后能够同杨虎城合葬,这事她一辈子唯一提出的破格要求。
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的妾,是没有资格同丈夫安葬在一起的,甚至没有资格葬入男方家的祖坟。
另外一个故事,就是关于鲁迅的后代。
鲁迅独子周海婴,在80年代曾将人民文学出版社告上了法庭,索要父亲的版税收入。
早在1958年,周海婴曾将父亲所有作品的版税捐献给国家,得到了全国一致好评。
80年代周家的财富不多,周海婴开始后悔当年的捐赠,打官司要求归还这几十年的版税。
对此,人民文学出版社感到愤怒,觉得周海婴出尔反尔。当年他捐赠鲁迅的作品得到了全国赞扬,自己全家三代人都得到了国家的特殊优待,怎么现在认钱不认人?
所以,打官司的时候人民文学出版社提出了一点,就是周海婴没有继承权。
为什么呢?周海婴的母亲许广平不是正妻,而是一个小妾。
鲁迅的正妻叫做朱安,两人是明媒正娶的夫妻,受到在当年的社会的认可。
而年龄小了17岁的许广平,同鲁迅根本没有办过任何结婚手续,按照今天观点只是一个同居女友,在当年就是标准的纳妾。
人民文学出版社认为,根据当时的法律,周海婴属于鲁迅的非婚生子女,也就是私生子,是没有继承权的。
这也不是出版社胡说,当年妾的孩子往往被认为是私生子,确实没有资格争夺家产。
三国时期,明明袁术和袁绍兄弟联合起来就是全国第一强大的军阀,他们却为什么视同水火,甚至互相攻打呢?
袁绍虽然年龄较大,是妾生的儿子。在嫡出的袁术看来,哥哥袁绍没有资格继承袁家的政治地位,只有自己才有资格,因此兄弟矛盾重重,最终导致内讧。
道理也是一样。
贾政的正妻是王夫人,是四大家族王家的大小姐。
古代的贵族女儿嫁人,是带着巨额陪嫁的。
王熙凤发狠时候骂丈夫贾琏: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
他还要把王夫人和自己的陪嫁清单拿出来,看看同贾政和贾琏的财产到底谁更多。
这倒不是王熙凤随口胡说,她们的陪嫁确实是一笔天文数字,应该高于丈夫贾政和贾琏的私人财产。
比如王熙凤的陪嫁中,有一个非常值钱的玻璃炕屏。那个年代的玻璃都是西洋进口货,等同于宝石,本来就非常珍贵。而洋人不用炕屏,显然这个炕屏是西洋专门为中国私人订制的。
这玩意不但昂贵,更是有钱也买不到的,很可能是西洋进贡中国皇帝的贡品。
王熙凤还曾告诉老尼姑,自己手上的现金就有3万两白银。这同样不是她吹牛,王熙凤确实能够拿的出3万两白银的私房钱,更别说还有大量价值连城的陪嫁。
而王夫人的在王家的地位比王熙凤要高,陪嫁只有更多。
相比王夫人如此多的陪嫁,赵姨娘就什么都没有了,财产基本是0。
古人同样是很现实的,你没钱做陪嫁,婚后谁把你当回事。
第二,家族势力不同。
王夫人是正儿八经贵族大家小姐,又是四大家族王家的嫡出小姐,地位显赫。
金陵王家世代高官,他们先祖是位居都太尉统制的伯爵王公,祖父是专管各国进贡朝贺又接过圣驾的王夫人、薛姨妈父亲,都是顶级贵族高官。
即便王夫人的亲哥哥王子腾,官职为九省都检点,类似清朝的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一二品顶级高官。
更重要的是,皇帝对王子腾非常信任,将其调回首都担任内阁大学士,等同于丞相,同样是顶级文官。
在整个中国,官职大于王子腾的贵族官员简直是屈指可数。
可见王家的权势非常强大,在全国也是赫赫有名有名的,哪个官员敢不给他们面子。
贾雨村的护官符中,就有金陵王家。
门子说即便是应天知府得罪了王家,不要说官职肯定丢了,恐怕连性命都要不保,这真不是吓人的话。小小的知府,如何能够敢同王家作对?
那么,有着王家的娘家人撑腰,谁敢把王夫人怎么样?贾政都不敢随便得罪,天生对老婆王夫人有三分畏惧。
相反,赵姨娘的娘家就是贾府的世代仆人,赵姨娘的兄弟要护送贾环上学。
虽然他是舅舅,表面上似乎很大。但贾环是主子,这个舅舅是奴才,地位不一样。
古代舅舅的地位很高,可以随意打骂外甥,如同半个父亲。
但既然贾环是主子,他反而可以打骂这个所谓的舅舅。在等级分明的贾府,主仆关系高于所谓的亲戚关系,赵姨娘的地位自然高不了。
第三,赵姨娘和贾环对王夫人有威胁。
古代对于庶出嫡出看的很重,理论上是贾宝玉才能继承家业。
但是,在很特殊的情况下,庶出的儿子也是可以继承家业的。
就比如上面说的袁绍和袁术,为什么袁家会让庶出的袁绍继承家业,而不给嫡出的袁术很高地位?
此时东汉就要灭亡,四世三公的大贵族家庭袁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不能一味拘泥于礼法。袁术虽是嫡出,能力比哥哥袁术差了很远,后来甚至公然称帝成为全天下诸侯的众矢之的。那么,袁家为了自保,只能遵守有能者居之的原则,让庶出的袁绍继承家业。
道理也是一样。
此时贾家的情况不太好,世袭的官爵到了贾宝玉这一代,就彻底没有了。封建王朝任何一个富人,都必须有政治权力的保护才能生存。如果贾府失去了爵位和官职,最多到了贾宝玉下一代就会彻底破败。
贾政很清楚,唯一能够让贾家复兴的方法,就是让子孙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进而在亲友帮助下成为高级官员甚至重新被封为贵族。
想要获得科举考试的胜利又谈何容易,不但要有天赋,还要承受10年苦读。
现在看来,贾宝玉显然不是这块料,这小子甚至没有正经上过学。
那么,庶出的贾环就有了机会!
如果能够坚持读书的贾环考取了功名,有了官职,就有可能继承贾家荣国府的家业。
一旦贾环掌权,王夫人的地位自然一落千丈。
所以,王夫人和王熙凤对赵姨娘和贾环百般打压,用尽了各种手段。
最夸张的是,王夫人甚至安排丫鬟潜伏在赵姨娘身边,随时汇报她的动向。虽然打压这对母子,然而王夫人和王熙凤都只敢拿赵姨娘出气,可不敢公开恶整甚至谩骂贾环。
为啥?这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贾环未来有可能继承家业,两个王家女人在今天有绝对的权力,未来就不知道了。如果她们对贾环直接下手,等于将事情彻底做绝,将来必然遭到贾环十倍报复,也不会有好下场。
但是,王夫人对于打压贾环是毫不手软的。她想方设法不让贾环出现在贾母面前,不让他和贾宝玉一起争宠。万一贾母转而喜欢贾环,贾宝玉地位就更危险。
第四,赵姨娘自己没啥用。
赵姨娘是个粗俗无脑的美艳小女人,这也许就是贾政喜欢她的原因。
这个女人虽庸俗粗鲁,毕竟没有什么心机,内心相对单纯。同赵姨娘在一起,贾政会感到轻松,没有啥负担,不用勾心斗角,也不用夫妻博弈。
相反,王夫人智力不算高,也比普通女人要强了太多。王夫人的心机很多,还有着王家特有的心狠手辣,很不好对付。全书中,王夫人就害了至少两条人命。
贾政根本不是王夫人的对手,同她相处也很累,两人是挂名夫妻。
如果说贾政斗不过王夫人,赵姨娘就更不行了。
赵姨娘智力很低,属于愚昧蛮横之人,多次被仆人、三姑六婆这些人挑拨,用于借刀杀人。
最极品的是,在女仆的唆使下,赵姨娘竟然跑去打骂芳官,结果被小戏子们围殴了一顿,丢了大脸:豆官先就照着赵姨娘撞了一头,几乎不曾将赵姨娘撞了一跤。那三个也便拥上来,放声大哭,手撕头撞,把个赵姨娘裹住。晴雯等一面笑,一面假意去拉。急的袭人拉起这个,又跑了那个,口内只说“你们要死啊,有委屈只管好说,这样没道理还了得了。”赵姨娘反没了主意,只好乱骂。蕊官藕官两个一边一个,抱住左右手;葵官豆官前后头顶住,只说“你打死我们四个才算。”芳官直挺挺躺在地下,哭的死过去。
整本书中,没有第二个主子被丫鬟打了,赵姨娘也算开了一个记录。
关键在于,就算赵姨娘将芳官打了一顿,也是胜之不武,甚至被人认定为以大欺小。
现在赵姨娘反而被芳官一伙打了,不但自己颜面扫地,连带女儿探春也受了侮辱。
事后,气愤的探春说明了赵姨娘的本质:这里探春气得和李纨尤氏说“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服。这是什么意思,也值的吵一吵,并不留体统!耳朵又软,心里又没有算计,这又是那起没脸面的奴才们调唆的,作弄出个呆人,替他们出气。”越想越气,因命人“查是谁调唆的!”
赵姨娘无脑,远远不是王夫人和王熙凤的对手,才被搞成这个样子。
赵姨娘的下场其实很惨,她这辈子除了让马道婆诅咒王熙凤和贾宝玉以外,没有做过什么坏事。
自然,我们知道诅咒这种事都是无稽之谈,她实际上没有做成功任何坏事。
而赵姨娘被打压了一辈子,大过年的都能被王熙凤堵着大门臭骂:”正说着,可巧凤姐在窗外过,都听到耳内,便隔着窗户说道“大正月里,怎么了?兄弟们小孩子家,一半点儿错了,你只教导他,说这样话做什么?凭他怎么着,还有老爷太太管他呢,就大口家啐他?他现是主子,不好,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环兄弟,出来!跟我玩去。”贾环素日怕凤姐比怕王夫人更甚,听见叫他,便赶忙出来。赵姨娘也不敢出声。凤姐向贾环道“你也是个没性气的东西呦!时常说给你,要吃,要喝,要玩,你爱和那个姐姐妹妹哥哥嫂子玩,就和那个玩。你总不听我的话,倒叫这些人教的你歪心邪意、狐媚魇道的。自己又不尊重,要往下流里走,安着坏心,还只怨人家偏心呢。输了几个钱,就这么个样儿!”
“教贾环与你什么相干?”“歪心邪意、狐媚魇道的”“要往下流里走”这些话都是很过分的,可见王熙凤根本没把赵姨娘当个人,也没把贾政放在眼里。
人家说打狗也要看主人,赵姨娘就算是贾政的一条狗,王熙凤只是晚年媳妇,有什么资格骂她?
说到底,就是王熙凤和王夫人刻意打压赵姨娘罢了。
赵姨娘一辈子活的憋屈,最终发了重病竟然没有一个人管她,仅仅让未成年的儿子贾环独自守着。李纨本来要留下照顾赵姨娘,王夫人竟然都不允许:李纨说道“我也在这里罢。”王夫人道“可以不必。”
说来说去,王夫人巴不得赵姨娘早点死。
好在薛宝钗是个厚道人,暗中请求同为妾的周姨娘看护她,这才留下了一个成年人。
当年贾宝玉、王熙凤得了病,整个贾府的人都来陪着,对比一下可以看到赵姨娘地位的低下。
所以,赵姨娘死前受尽了痛苦,也无人管她:话说赵姨娘在寺内得了暴病,见人少了,更加混说起来,唬的众人发怔。就有两个女人搀着赵姨娘双膝跪在地下,说一回,哭一回。有时爬在地下叫饶说“打杀我了!红胡子的老爷,我再不敢了!”有一时双手合着,也是叫疼,眼睛突出,嘴里鲜血直流,头发披散。人人害怕,不敢近前。那时又将天晚,赵姨娘的声音只管阴哑起来,居然鬼嚎的一般,无人敢在他跟前,只得叫了几个有胆量的男人进来坐着。赵姨娘一时死去,隔了些时又回过来,整整的闹了一夜。
到了第二天,也不言语,只装鬼脸,自己拿手撕开衣服,露出胸膛,好像有人剥他的样子。可怜赵姨娘虽说不出来,其痛苦之状实在难堪。正在危急,大夫来了。也不敢诊脉,只嘱咐“办后事罢。”说了起身就走。那送大夫的家人再三央告,说“请老爷看看脉,小的好回禀家主。”那大夫用手一摸,已无脉息。贾环听了,这才大哭起来。众人只顾贾环,谁管赵姨娘蓬头赤脚死在炕上。只有周姨娘心里想到“做偏房的下场头,不过如此!况他还有儿子,我将来死的时候还不知怎样呢。”于是反倒悲切。
赵姨娘暴毙的时候,身边只有少年儿子和八竿子打不着的周姨娘两个人,也算惨到家了。
说来说去,封建大家族贾府就是一个人吃人的地方,同当时的社会一样血腥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