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衔接:字音、字形+正确使用词语

发布时间:2025-07-30 01:10  浏览量:1

初中课程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在字音、字形方面的学习要求是: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高中课程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1.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以经常使用的汉字为考查重点。

2.字音考查的范围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课本中容易读错的字,以3500个常用字为主。

3.字形考查的范围主要是现代汉语中的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尽量做到识记、熟背和正确默写。

4.字形近年来主要是在动态语境中考查错别字。

02

知识精讲

>>>初中知识复习

【字音】

中考考查字音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多音字,二是音近字,三是形声字,四是习惯性误读字。

1.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多种读音,这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特点之一。例如:“咬文嚼(jiáo)字”的“嚼”易被误读成jué。

2.音近字,就是读音相近易混的字,例如:鞠躬尽瘁(cuì)、荟萃(cuì)、精粹(cuì)、心碎(suì)。

3.形声字由“形”和“声”两部分组成,其中,形旁和该字的意义有关,声旁和该字的读音有关。如“液”字,该字的形旁表示其与水有关,而声旁则提示了该字的读音。形声字占汉字总数的80%以上。

4.习惯性误读字是指那些常见的、易被误读的字,主要是指生活中常用的字当中那些受方言发音习惯等的影响而容易被误读的字。这也是字音题的考查热点之一。比如“档(dàng)案”中的“档”就常常被误读为dǎng。

【字形】

字形是中学生学习的重点,汉字的正确书写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从近几年各地的中考实际命题情况来看,字形题所选的汉字都是考生平时易写错的字,难度不大。从题型上看,有正选(无错)、负选(有错)等形式;既有传统的对字形单独命题的题型,也有结合字音、词语混合命题的题型。命题材料的选择灵活多变,从课本内容到鲜活的媒体语言,从四字成语到多字的俗语,从口语到书面语,都可以成为命题材料,这对考生的语言基础知识积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考生备考时要加强对形异字、形似字的辨识积累。此外,考生还要重视对包括成语等的熟语意思的解读,以提高自己辨识错别字的能力。

>>>高中方法预习

【字音】

解答字音题,首先要审清题干,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平时所积累的字音知识认真地辨析选项中画线字的读音。此类题不仅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对多音字、形近字和易读错字等多加积累,并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还要求考生提高结合语境辨析字音的能力。此外,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可用排除法帮助解题。

一、多音字读音辨别方法

根据多音字的形成原因,可以将其分为同义多音字和异义多音字。

1.区别同义多音字

(1)有些字在单用时和组词时,读音不同。如“薄”,单用时读作“báo”,“薄纸”“穿得太薄”;组词时读作“bó”,如“刻薄”“薄弱”“日薄西山”。类似的字还有“逮”“削”“剥”等。这类字数量较少,但使用率较高,错误率也较高,所以考生应在平时多注意积累和总结。明白用法之后做题就容易多了。

(2)有些字在口语中和书面语中,读音不同。如“落”,它有三个读音。在书面语中读“luò”,如“落差”“失魂落魄”。在口语中,一读“lào”,如“落枕”;一读“là”,如“丢三落四”。类似的字还有“给”“嚼”等。这类字可以根据语体进行记忆,不同语体中其读音不同,只要分清它们是用于书面语还是用于口语,就可以正确辨别其读音。

2.区别异义多音字

(1)意义不同,读音不同。正所谓“音随义定”,绝大多数多音字的读音和这些字的字义有密切的关系。如“累”,表示“堆积、积累”的意思时,读作“lěi”,如“日积月累”;表示“辛苦”的意思时,读作“lèi”,如“劳累”“疲累”。这类字还有“禁”“与”等。只要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其读音也就比较容易辨别了。

(2)词性不同,读音不同。有不少多音字,因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不同,读音也不同。如“难”,作形容词时读作“nán”,如“困难”“难过”;作名词时读作“nàn”,如“难民”“灾难”。这类字还有“相”“处”“宁”等。只要弄清楚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词性,就可以辨析其读音了。

(3)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一直延用到现代,成为多音字。如“隽”,古时读“jùn”,通“俊”,延用到现代,读音发生了变化,读“juàn”,如“隽永”。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只有极少部分在白话文中还在继续使用,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中学生,掌握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并不难。

(4)作普通用法时和用作姓氏和地名时,读音不同。如“单”,作普通用法时,读“dān”,如“单位”“简单”。而用作姓氏和地名时,一读“shàn”,如“单县”“姓单”;一读“chán”如“单于”。这类字的读音自古代沿袭下来,大多没有改变,因为专有名词具有固定性。

(5)特殊读音。如“劲”,常见读音为“jìn”,如“用劲”;表示“坚强有力;力量大”之意时读“jìnɡ”,如“强劲”“刚劲”。类似的字还有“阿”“艾”“遂”等。特殊读音的多音字只有少数,掌握这些字的关键在于平时积累。

二、形近字读音辨别方法

(1)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推断其读音。如已知“蓝”“篮”读“lán”,而不知“褴”字读音的声母是“n”还是“l”,我们就可借助前两个字推断出其读音的声母应为“”;也可借用这一特点推断韵母,如已知“蓝”“篮”读“lán”,而不知“褴”字读音的韵母是“ɑnɡ”还是“ɑn”,我们就可借助前两个字推断出其读音的韵母应为“ɑn”。

(2)一些反常的,不遵循规律的。如带“良”部的大部分字的声母都是“l”,但“娘”“酿”的声母则为“n”。这类字只占了极少部分。在平时的学习中,只要善于寻找规律,就可以大大减少识记量,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字形】

1.借助读音辨形。有些汉字的字形相近,但读音不同,对于这样的汉字,我们可以运用读音辨形法加以辨别。如“渎”和“赎”,读音完全不同,在具体的词语中,其字义字形当然也就不同。

2.借助字形辨形。绝大多数汉字是形声字,许多音同或音近、字形形也相近的字,都有共同的声旁,区别只在形旁。对于此类型的字,我们只要抓住形旁加以辨析,就不会出错了。如“燥”和“躁”,前者从“火”,有“干”的意思,常组成“干燥”“燥热”等词;而“躁”字从“足”,有“急”的意思,常组成“急躁”“烦躁”等词。

3.借助词义辨形。在现代汉语中,大多数汉字都有自己的意思,可以通过对词语含义的把握来确定使用的汉字。比如“融会贯通”中的“会”的意思是“领会”,知道了这个意思后就不会把“会”写成“汇”了;再如“脉搏”中的“搏”的意思是“跳动”,知道这个意思后,就不会把“搏”写成“博”了。

03

小题专练

1.下列各项中,加粗字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拮据(jū) 词藻(zǎo) 渎职罪(dú) 泥古不化(nì)

B.看护(kān) 妥帖(tiē) 背黑锅(bēi) 是非曲直(qǔ)

C.联袂(mèi) 默契(qì) 不相干(gān) 扶危济困(jǐ)

D.贮存(chǔ) 露天(lù) 打瞌睡(kē) 一语中的(zhòng)

2.下列各组词,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寥落 明信片 陨身不恤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B.梦靥 唱双簧 唉声叹气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C.屠戮 连珠炮 暗然泣下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D.碟片 入场券 卑躬屈膝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粗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中国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谐同性,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bèng)发,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慧及全体人民。

B.滚滚红尘,名缰利锁缠绕。教师,尤其是身负重担的班主任的生活更为艰难,在工作之余,教师要及时调适身心,将自我本性回归到清静无染之中,不可被世俗桎梏(gù)。

C. 月亮早在《诗经》中就是一个姣(jiǎo)好的意象,以其客体的冷净构成精神的美好。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到唐代,月亮意象的符号意味在思乡情感上趋于稳定。

D.一条浅溪萦绕万康村,平添了几分灵气:清泉山中来,淙淙溪流,汩汩有声,鱼虾嬉戏水藻间;远处,奇峰、怪石、绿植层见(xiàn)迭出。

答案与解析

1.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B.“是非曲直”的“曲”应读作“qū”;

C.“扶危济困”的“济”应读作“jì”;

D.“贮存”的“贮”应读作“zhù”。

2.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A.“陨身不恤”应为“殒身不恤”;

B.“梦靥”应为“梦魇”;

C.“暗然泣下”应为“黯然泣下”。

3.B【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慧及——惠及;

C.“姣好”的“姣”应读“jiāo”;

D.迭出——叠出。

02

知识精讲

>>>初中知识复习:

在中考语文中,对词语的考查涉及实词、虚词和词语(包括熟语)等考查点。综观近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中考对词语的考查有如下特点:

1.以同音词、近义词的辨析为主。

2.所选实词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但容易被忽视以及容易被混淆的词语。

3.干扰点为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不一致的词语。

>>>高中技巧预习:

一、理解词义

要注意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含比喻义)。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如“浅”的本义是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水很浅)。引申义有:①程度不深,如他的功底浅;②时间不久,如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③颜色淡,如浅蓝色;等等。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等。

考生除了在平时应该多掌握一些常见、常用的词语意义外,在做题时还需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二、辨析词语

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

(1)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的程度更强烈。

(2)词义的着重点不同: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它的意思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它的意思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3)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它们的范围由大到小。

2.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方面来辨析。

(1)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袒护”是贬义词。

(2)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而“的士”适用于口语。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

(1)搭配对象不同,特别要注意谦辞和敬辞: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一孔之见”“抛砖引玉”“蓬荜生辉”等属谦辞,“令尊”“惠存”“惠顾”“惠赠”“贵庚”等属敬辞。

(2)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比如“公然侵入”;而“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公开的秘密”等。

三、词语(含熟语)的运用

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错误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望文生义。

如:“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是指学识渊博或精通某种技艺的人,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2.意思弄反。

如:“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与句意相反,应该改为“事半功倍”。

3.张冠李戴。

如:“虽然他是残疾人,但我们不能对他刮目相看。”“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与语境不符合,根据句意可以改为“另眼相看”。

4.感情色彩不当。

如:“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所以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自命不凡”的意思是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平凡,含有贬义,用在句中形容崇高理想不妥。

03

小题专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天津邮政博物馆这一国宝建于19世纪80年代,是一座的建筑典范。外表用清一色的中国青砖砌筑,并雕镂西洋的古典花饰,如毛茛草、甘菊花等,纯朴而不失,整体自然和谐。其外墙采用罗马券门的形式,加上壁柱装饰,具有了较强的韵律感。这里库藏珍贵文物450多件,它们犹如一颗颗闪耀的明珠,串联起天津在中国邮政长河中的一个个重要时刻。馆里年龄最大的文物是“秦皇古驿道车辙石”,秦人于崇山峻岭中,凿石为路;凭山势,设关城虎踞。在河北井陉县的那条古驿道上,曾经车声隆隆,马蹄嘚嘚,公使说客、世代百姓用车马和脚板,愣是在青石板上,磨出两道距离相等、深可盈尺的辙痕,成为“书同文,车同轨”的历史见证。镇馆之宝是三枚小小的“大龙邮票”,至今能睹其真容者也寥寥无几。博物馆不仅是知识、艺术、文化的渊薮,也是能给世人带来感官感受和精神启发的滥觞。作为近代邮政的标志性建筑,天津邮政博物馆必将成为天津市一个展示文化的窗口、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A.中西合璧 精约 嶙峋

B.洋为中用 精巧 嶙峋

C.中西合璧 精巧 嵯峨

D.洋为中用 精约 嵯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郭熙讲山水画有“三远”,诗亦然。

李白有“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此“高远”也。杜甫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此“深远”也。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平远”也。

高远之意,深远之意,平远之意。高远气势高阔,深远浑涵汪茫,平远平淡天真。少年多喜高远,中年多喜深远,老年多喜平远,心志异也。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A.深重 冲融 突兀

B.突兀 深重 冲融

C.深重 突兀 冲融

D.突兀 冲融 深重

答案与解析

1.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中西合璧”,比喻把中国原有的好东西与从西方传进来的好东西结合到一起。“洋为中用”,把外国的文化成果拿来为中国所用,为中国服务。文中说建筑“外表用清一色的中国青砖砌筑,并雕镂西洋的古典花饰,如毛茛草、甘菊花等”,是将中西建筑元素融合,故选“中西合璧”。

第二空,“精约”,精当简练。“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文中此处与“纯朴”并举,强调其“整体自然和谐”,故选“精巧”。

第三空,“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嵯峨”,指山势高峻。文中强调山势高,可以设置军事关隘,故选“嵯峨”。

2.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突兀:高耸的样子。结合后文“高远气势高阔”,第一处应为“突兀”。深重:深厚,深广。能够和“深远浑涵汪茫”呼应。“冲融”在语境中应是“冲和,恬适”之意,能够和“老年多喜平远”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