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是师电影队的放映员,难忘参加全军影视表彰会的那些事儿
发布时间:2025-07-30 03:20 浏览量:1
银幕荣光映贺兰
——亲历1992年全军影视表彰会
作者:乔枥玮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人民军队文化工作迎来创作高峰,影视领域呈现“专业精品”与“群众文艺”双线并进的繁荣景象。在专业创作层面,革命史诗巨制《大决战》以恢弘视角重构历史战场,荣膺代表军队文艺最高荣誉的“解放军文艺大奖”;电视剧《天边有群男子汉》聚焦当代戍边生活,斩获第十三届“飞天奖”全军一等奖,彰显现实题材的突破。在群众文化领域,记录基层官兵艺术实践的纪录片《兵演兵》登上大银幕,成为全军业余文艺活动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这些成就既体现军队影视创作的艺术高度,更凸显其服务官兵、铸魂育人的核心功能。
为系统总结影视工作经验,表彰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创作活力,解放军总政治部决定在1992年元月召开“全军影视工作表彰会暨幻灯汇演大会”。这场于北京举行的盛会,既是对阶段性成果的检阅,更是面向新时代强军文化建设的再动员。
1992年参加全军影视工作表彰会,与队长丁永红在天安门广场合影留念
得知要召开这次盛会,是在1991年9月。作为被兰州军区命名为“面向基层 为兵服务的优秀电影队”荣誉称号的兰州军区守备师政治部电影队的一名放映员,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大会。
1986 年,驻守在贺兰山下的兰州军区守备师政治部电影队因各项工作突出、基层服务扎实,获兰州军区表彰并荣立集体二等功。1987年1 月,兰州军区举行隆重的命名表彰大会,授予守备师电影队“为基层服务的优秀电影队”荣誉称号,其先进事迹还被中央电视台拍摄成专题片《在银幕上书写青春的人》播出。
1991年9月,电影队长丁永红召集电影队全体人员召开了一个简短而神秘的会议。会上传达了上级的通知:守备师政治部电影队作为兰州军区影视工作先进单位,被推荐参加全军影视工作表彰会,而且会议期间将有一场幻灯片展映,从全军各大军区基层影视工作单位精选了十几家参加。经师政治部研究决定,由丁队长带着我去北京参会,并在会议现场播放反映我师二团团长张民选先进事迹的幻灯片《翱翔在贺兰山上的藏族雄鹰》。此次会议规格极高,总政治部首长将到现场观看幻灯片展映!
这个消息非常炸裂,让我既激动又紧张。要知道,参加全军级别的大会,是何等光荣自豪的事,更何况要现场给总政首长播放我们自制的幻灯片,想想就心头发紧。
短会结束后,队长单独留下我,细致交代了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随后,我们立刻分头投入到紧张的筹备中:队长负责联系制作手绘稿,我则承担文字幻灯片的书写和雕刻。
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打磨,我们总算按期完成了各自的任务。之后,我专门跑了一趟北京中国图片社,将幻灯片手绘稿制作成反转片。一切准备就绪时,距离开会已不足半个月。
1992 年元旦前一天,我和丁队长从银川登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之所以提前出发,是因为这次会议太过重要,有军委领导参加,兰州军区文化部、兰州军区文化工作总站、银行分站以及师政治部都极为重视。为避免准备不足出现失误,上级要求我们提前一周到北京报到,调试设备并进行演练。
元旦这天上午,我们抵达北京西客站,总政文化工作总站负责会务接待的干事已在车站等候。我们被安排住进西直门的总政招待所。第二天,通过铁路托运的播放设备、电源设备、备品备件及参会所需的其他物品也顺利抵达。经过两天的安装调试,所有设备和备件均完好正常,没有出现破损。丁队长和我把幻灯机架在宾馆房间里,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排练。
我们携带的幻灯机,是守备师电影队申报的全军专利产品 ——“三镜头半自动切入式幻灯机”,大小和现在的微波炉差不多。原先使用的光源是卤素灯,为了这次北京的幻灯汇演,丁永红队长专门对光源进行了改造,换成了亮度更高的氙灯光源,放映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不过,这台设备有个唯一的不足,就是需要两个人配合操作:我站在设备左侧负责往镜头后侧卡槽内放置幻灯片,丁队长则负责根据解说词配合切换镜头。随着三个镜头的交替切换,一张张单片幻灯片便串联成了一部类似连环画的动画专题故事片。
我们此次播放的幻灯专题片《翱翔在贺兰山上的藏族雄鹰》,讲述的是兰州军区守备师二团团长张民选的先进事迹。这位出生于甘肃甘南的藏族团长,在贺兰山下默默扎根,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着戍边卫国的誓言。他过硬的军事素质、优良的政治作风和优秀的个人品质,深深影响着一批又一批驻守贺兰山的官兵,深受干部战士的爱戴。
1992年1月11日晚,表彰会的序曲奏响—— 幻灯汇演率先拉开帷幕。全军各大战区、各兵种共十多支队伍参加了汇演。演出会场内,前排就坐的是来自全军的基层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以及总部、各军兵种系统的数位将、校军官,后面依次是评委和部队官兵。我们的表演场地被安排在中后排居中的区域。
轮到兰州军区代表队——守备师电影队出场时,我还是有些紧张。但看到丁队长沉着的眼神和鼓励的目光,我马上镇定下来。我们按照事先排练的节奏,默契配合,顺利完成了表演。最终,我们的专题片获得了优秀节目奖。
1月12日上午,全军影视工作表彰大会在总政文化工作总站礼堂正式开幕。军委、总政领导以及军队文化战线的官兵近千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场彰显全军文化工作大发展、大繁荣的盛会。我们队长丁永红作为兰州军区影视工作先进单位代表,登上主席台领取了锦旗和荣誉证书。
总政文化工作总站刘副站长向丁永红队长询问守备师电影队服务基层的情况
盛会期间,组织方总政文化工作总站还安排了丰富的活动,安排我们参观了改革开放以来军队文化工作成就展;让我们登临参观天安门城楼;带我们走进毛主席纪念堂,让我们近距离瞻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遗容;安排我们走进孕育了无数经典军旅电影的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触摸银幕背后那些峥嵘岁月;安排参观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让我们于厚重的历史长河里深入了解了我军武器装备由弱变强的光辉历程。此外,会务组还安排我们登上雄伟的八达岭长城,感受民族脊梁的磅礴力量;游览了充满现代气息的国家奥体中心和亚运村。一路走来,眼界大开,心潮澎湃。
这次全军影视工作表彰会,让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在我的军旅生涯中留下了难忘而深刻的记忆。
回首 1992 年初北京的那次盛会,它不仅成为我军旅生涯中一个重要的片段,更让我真切感受到军队基层文化工作的价值与分量。这份经历,既是我个人的荣光,更是一个时代军队基层文化工作者扎根泥土、仰望星空的缩影。在贺兰山的风沙里,在方寸银幕的光影间,我们同样在用青春和热忱,书写着戍边官兵的壮丽诗篇。
作者:乔枥玮
作者:乔枥玮(曾用名:乔建军),1969年2月出生于甘肃玉门,1989年3月入伍,先后在兰州军84652部队直属队、84602部队电影队、84810部队政治部电影队、84727部队政治处、酒泉军分区司令部、甘肃省军区司令部、兰州军区房管局第一房管所工作,2005年转业。助理政工师,中药学执业药师,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注册书法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