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方丈接任少林寺住持,是平调还是升职?
发布时间:2025-07-30 04:59 浏览量:1
少林寺的新任住持--释印乐,来自千年古刹洛阳白马寺。
释印乐在白马寺担任的是方丈,7月29日他正式负责少林寺的日常管理工作,但他担任的是住持不是方丈。
释印乐
住持这个词本身含义就是在一个寺庙久居主持工作的意思,只要有寺庙,必定有住持,因为必须有一个领头的僧人来做日常管理。
但是方丈就不一样了。
这个词最早出自《维摩诘经》:“维摩诘居士,其卧室一丈见方。但能广容大众。”
释印乐
这句话的意思是维摩诘居士虽然住的房间不大,一丈见方的面积,但他人品高洁,智慧渊博,小小的房子里能接引众生。
于是方丈这个形容房屋面积的词就成了高僧大德的尊称,有点类似陛下、阁下这种尊称。
所以要想做方丈,必须能服众,佛学修为要高,资历要深,大家都尊敬你爱戴你。
住持是一个管理职位,方丈则是一群僧人的精神导师。
释印乐
一个寺庙一定会有住持,但未必有方丈。一个住持只能管理一座寺庙,但一个方丈可以挂名几个寺庙。
以新任少林寺住持印乐法师为例,他比释永信小一岁,比释永信出家晚一年。印乐法师在河南出家,1983年去了南京栖霞寺,1986年去了中国佛学院进修,此后一直在河南佛教协会工作。
2003年,印乐法师受河南佛协委派,到洛阳白马寺担任住持,两年以后,洛阳白马寺举行方丈升座庆典法会,印乐法师升任白马寺方丈,而在此之前白马寺整整八年没有方丈,这个位子是空缺的。
释印乐
1981年16岁的释永信来到少林寺,当时少林寺一片破败,一共十几个和尚,9个是老人,靠28亩地过日子。
全是老人,这28亩地谁来种?
为什么释永信后来爬的那么快?人家首先是少林寺仅有的几个壮劳力,竞争对手本来就没几个。
1986年释永信开始接手少林寺的实际管理,搞起了商业化,解决了老和尚的养老问题,但他这时候连住持都不是!
1995年是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释永信抓住机遇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庆典,国内外宾客1万多人,400家媒体报道,这么大规模的活动要接洽多少单位,协调多少渠道?释永信证明了他的能力,也积攒了宝贵的人脉资源,彻底坐稳了少林寺实际主事人的地位。
即便如此,释永信也是在两年以后的1997年才正式成为少林寺住持,直到1999年,释永信才升座方丈,而这一年,他才34岁!
方丈并不是一定会有的职位,一个寺庙没有方丈或长期空缺是常有的事。
如前文所说,主持是管理职位,方丈是精神导师,从一位法师可以兼任多个寺庙的情况看,两者严格来说并不适合直接比较,也没有升降一说。
释永信的气质和经历比起千年古刹的方丈,更像企业家、CEO,他的主要精力并不在佛学修养上,但是新任住持印乐法师走的是一条和释永信完全不同的佛学之路。
释印乐
印乐法师河南出家,南京栖霞寺受戒,中国佛学院进修,河南佛教协会工作,住持白马寺,一路下来都是学术型僧人的路径,如果他将来长期住持少林寺,有机会升座方丈。
但释永信在少林寺40多年,实际管理30多年,这里面的关系也是盘根错节,方丈必须能服众,外来的白马寺和尚能不能念好少林寺的经,要看印乐法师的大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