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圣教序》字字详解【五十六】

发布时间:2025-08-04 02:00  浏览量:1

王羲之之父王旷

王旷(274年—?年),字世弘,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和政治人物,王羲之的父亲,王导的堂兄‌‌。他出生于琅邪临沂(今山东),曾任丹阳太守、淮南内史和淮南太守,擅长隶书和行书‌。

历史背景和政治活动!

王旷在西晋末年是一位能臣,活跃在“八王之乱”期间。他深知朝廷政治腐败,组织民兵保卫地方,深受民众爱戴。在司马越掌握朝政大权后,王旷与司马睿分析天下形势,建议南渡江南以避祸,最终司马越采纳了这一建议,任命司马睿镇守建邺‌。王旷本人则被安排到淮南做太守,负责守卫江南‌。

书法成就

王旷不仅在政治上有建树,还在书法上有所成就。唐代韦续将王旷列为当时书法家等级的第六位,擅长行、隶(楷)书法‌。王羲之的书法启蒙于他的父亲王旷,掌握了用笔姿势、书法格式和基本笔画等基本要领‌。

失踪之谜

关于王旷的失踪,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是他在永嘉二年(308年)被匈奴汉王刘渊的军队击败后失踪,另一种说法是他被司马越处理掉以除后患‌。不过,具体原因和结局已无法确认‌

王羲之《圣教序》字字详解

425. 通:"通"字

"甬"部分用笔,表现出线条的连贯性,

"横折"的收笔处呈方,提上去"横折钩"转折处呈圆,方圆结合,

最后的"之"呈纯角形态,收笔处顶笔收笔。

426. 无:"無"字

连续的"横撇"摆动感较强,注意四条"横画"之间的间距变化,

中间两条"横画"相距较近,与上下两条"横画"相距较远,

注意"撇画"以直线为主,最后的"撇画"呈弧线状。

427. 累:"累"字

上方的"田"较扁且不封口,下部分"系"整体呈"三角"状,逐浙向外,逐浙放大,最后的两个"点画"极为分散。

428. 神:"神"字

左高右低,整个字书写较为平正,注意最后一笔的"竖画"略靠右,不要过于等分。

429. 测:"测"字

左中右结构,三个部分都不要写得过宽,中宫相对较紧,最后"则"的"短竖"写成"点画"状,极为靠上,最后的"竖钩"提拔有力,出钩时,顺势向左下出钩。

430. 未:"未"字

整个字成"三角"状,注意两笔"横画"的长短及方向变化,中间的"竖钩"略靠左,将"横画"分割成左短右长,最后两个"点画"距离"竖钩",也形成左近右远。

431. 形:"形"字

左细右粗,两个"竖画"起笔露头很短,右侧三个"点画"逐浙变大。

432. 超:"超"字

注意表达出"之"连续的提按变化,最后的"捺画"收笔往上带,向字内空间去衔接"召",最后的"召"需要体现出线条的灵动感。

特别声明

☆ 本号部分素材搜集自网络公开资料。

因无法溯源而未能及时与原作者沟通。

☆ 郑重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我们尊重原创,本号所推内容旨在学习交 流,非商业性。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 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