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企生 随笔:《慧语人生》随和,是一种被低估的能力
发布时间:2025-07-03 17:00 浏览量:1
《慧语人生》
随和,是一种被低估的能力
作者:黄企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随和之人恰似潺潺流水,看似绵软,却蕴含着包容万物的强大力量,这不仅是一种处世态度,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 。
随和并非毫无原则的随波逐流,而是以淡然豁达之心,在坚持底线的同时,温暖他人、成就自我。
随和是一种大智慧,也是高情商的体现。
心理学中的“南风效应”揭示,温和的态度往往比强硬的方式更能达成目标。
随和的人懂得“难得糊涂”,他们不会因琐事与人争执,而是以宽厚胸襟待人。
三国时期,刘备虽贵为一方之主,却始终保持随和谦逊的品质。
他放下身段三顾茅庐,以真诚与谦卑打动诸葛亮,最终赢得其鞠躬尽瘁的辅佐;
他统领众人却从不高高在上,深得百姓爱戴,许多百姓甘愿生死相随。
这种随和的特质,让他广纳贤才,成就霸业,印证了随和是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能力。
随和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素质与心态。
真正随和的人,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说话做事有分寸,待人接物懂得把握“度”。
他们既坚守底线,又尊重他人意见,不会因小事得理不饶人。
沈从文从湘西到北京的追梦路上,正是凭借随和的性格,收获了众多朋友的帮助。
郁达夫在他困境时带他吃饭、给予零钱;
面对张兆和二姐调侃自己是“癞蛤蟆十三号”,他也不生气,最终抱得美人归。
同时,随和之人懂得宽宏洒脱,他们既能宽容他人,也能放过自己,不会钻牛角尖,而是拿得起、放得下,以长远眼光看待得失。
沈从文后半生历经沉浮,在被安排打扫女厕所的艰难时刻,仍能对侄子说出“要从容啊”,这份从容与豁达,正是随和心态的体现。
随和还是一种始终如一的稳定能力。
它不是一时的伪装,而是深入骨髓的修养。
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往往内心强大、处事沉稳。
在顺境中,他们不骄不躁,保持淡泊;
在逆境里,他们从容淡定,坚守自我。
就像左宗棠,年轻时骄傲自负,但随着阅历增长,逐渐变得和善。
晚年的他,对待下属和颜悦色,对待同僚彬彬有礼,对仆人过错也格外宽容,这种性格的转变,让他在人际交往中赢得更多尊重,也展现了随和能力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随和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也可后天培养。
学会倾听与理解是关键,站在他人立场看问题,能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宽广;
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外界纷扰左右,能帮助我们在面对急事、难事时冷静思考,周全行事。
此外,随和之人往往拥有出色的适应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变化与挫折,他们能快速调整心态,将困难视为成长的契机。
在竞争激烈、充满焦虑的当今社会,随和的能力尤为珍贵。
它如同一剂良药,能治愈心灵的创伤,化解人际间的矛盾,营造和谐的氛围。
无论是家庭、朋友,还是职场,随和之人总能让人感到舒适与放松,成为人际关系中的润滑剂。
当然,随和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而是在包容与坚持之间找到平衡,既尊重他人,也坚守自我。
总之,随和是一种令人钦佩的生活智慧与内心力量,它让我们在复杂的世界中寻得宁静,在纷争中找到和解,在平凡生活里收获幸福。
让我们学会随和,以宽容之心待人接物,在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