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之子 不死于市
发布时间:2025-08-10 10:01 浏览量:1
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有一个大夫叫范蠡,他有很高的思想智慧,而且在军事方面有卓越的才能,他帮助越王勾践打败了吴王夫差,建立了越国。
范蠡在识人方面也很有才能,在与越王勾践同在吴国作为奴隶的时候经历了许多的艰难困苦,他逐渐认识到,越王勾践“颈长鸟喙”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同享受。因此,他在越国建立以后,就激流勇退,向越王句践申请离开了。并且他劝同时为官的知已越国大夫文种1,也赶快离开,以免遭杀身之祸,但文种自持功高不肯离开,没有听他的话,最终被越王勾践猜忌以谋反的罪名赐其一把剑,文种不得已自杀而亡。
范蠡离开越国后,沿海向北到达齐国,他在齐国以种地为生,帮助当地人民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因此威望很高,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和尊重,很快得到了齐王的赏识,逐渐做到齐国的相国。
范蠡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辞掉了相国的职位,又搬家到了陶丘(今山东定陶县)这个地方。他认为,陶这个地方呢,四通八达是全国的物流贸易中心,所以他就在这儿停下来做买卖,他改姓朱,范蠡经营有道,很快便积聚了大量的财富。这期间他有了他的大儿子,二儿子和小儿子,因为他善经营,懂贸易,财富也不断增加,因此人们都称他为陶朱公。
陶朱公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楚王抓了,要判死刑。消息传给了陶朱公,他认为杀人者当死,但又觉得自己这么有钱,他的儿子不应该死在外边,而应该带回家。他就想派他的小儿子去楚国,看是否能够救回来,如果不能活着回来的话,也可以把他儿子的尸体拉回家来安葬。
于是他就准备了一部牛车,装了满车的黄金,然后用黑布把车包起来,想让他的儿子小儿子马上出发去楚国。这时,他的大儿子说为什么不派他去呢?陶朱公说,已经决定了让小儿子去,就不要再争执了,可是他的大儿子却非常的执拗,要求必须得由他去,因为他是长子,应该为他的父亲去分担忧愁,做你点事情。况且别人会认为不让长子去,而委任小儿子去楚国处理二弟的事,外人会认为这是大儿子不孝。所以,如果不能派他去,他就以自杀相威胁,而陶朱公的妻子也出来解围,说如果不能把小儿子尸体拉回来,又把大儿子陪进去(大儿子要自杀),这不是枉费人命吗?还是派大儿子去吧,于是范蠡不得已就同意了。
范蠡准备了满车的黄金,并写了一封信给他从前在楚国的好朋友庄生,他告诉儿子说,到了楚国以后,要找他的好朋友庄生,只需把信和这整车的黄金送给庄生,然后一切都听从庄生的安排就可以,庄生让他怎么做,他怎么做就可以了。
大儿子在出发前,又私自带了几百两黄金。在楚国郊外的一处荒凉的住宅里,陶朱公的儿子见到了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庄生后,认为他的父亲陶朱公可能判断不正确,但还是碍于他父子的嘱托,仍然把信和黄金给了庄生。庄生收下钱后对他说:“赶快离开楚国,即使你弟弟被放出来也不要问为什么。”庄生是个很耿直讲信誉的人,他收下钱,并不是有意接受,而是表明一种信誉,想等他办成事后,再送还陶朱公。所以庄生对他夫人说:“这是陶朱公的钱,以后一定要送还给他。”而范蠡的大儿子却担心把钱送给这样一个普通的人,不会起什么作用。为了保险起见,他继续在楚国逗留,并用私带的钱去贿赂楚王身边的人。
楚王对庄生非常信任,也非常尊重,所以楚王对庄生的建议几乎全部信任。庄生找了一个机会,见到了楚王,告诉楚王说,夜观天象,见到某星出现在某个位置,对楚国不利,要楚王施恩德,以避祸害。楚王答应要大赦天下,以施惠于民,避免对楚国不利的灾祸。
陶朱公的大儿子因为和楚王身边的人有所交往,所以很快听到了楚王大赦天下的消息,认为二弟在这次大赦中一定会被释放。所以,他觉得送给庄生这么多钱太可惜。于是他就去看望庄生,庄生很吃惊,问他为什么不走。他说楚王要大赦天下,我弟弟没事了,特来向你辞别,将回到陶丘去了。庄生一看就明白他是来要回他的黄金的。庄生便把财物还给了他。
庄先生对范蠡大儿子的所作所为很羞愤,认为是被一个黄口小儿戏弄了。于是又去见楚王说,我走在街道上,听到别人议论,说这次大赦天下,不是因为祛除天灾,完全是因为陶朱公儿子的缘故。楚王非常生气,我大赦天下怎么会因为他的儿子呢?于是就把范蠡的二儿子杀了,然后才宣布大赦天下。范蠡的大儿子只好把弟弟的尸体拉着回家了。
不是范蠡不想救他的儿子,实在是天意如此!不是哥哥不爱弟弟啊,实在是哥哥的智慧如此!不是庄生不顾陶朱公的情面呀,而是事情不得不如此啊!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可能就是这样子吧。
- 上一篇:爱“廉”说
- 下一篇:盘点古装剧里超飒超猛的女将军形象 真的是巾帼不让须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