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创建金寨首支红军,驰骋鄂豫皖战绩彪炳,不幸才23岁就将星陨落

发布时间:2025-08-10 18:15  浏览量:3

周维炯,1908出生,安徽金寨县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兄弟姊妹六个,他排行第二。7岁时就读于五舅父漆先涛私塾馆,与表兄漆德玮一起读书。周维炯不仅爱学文,而且爱学武,常和漆德玮求教于二舅父漆树仁(清末武举人)练习武术,一心想做文武双全的英雄人物,治国安邦。

1923年秋,周维炯考入笔架山甲种农业学校。在共产党员、国文教师罗志刚,进步教师占谷堂等培养下,阅读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开始信仰共产主义,并积极参加“读书会”、“研究会”、“演剧社”,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

1924年,周维炯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他和漆德玮从农校毕业,前往开封求学,经林承蔚介绍,与吴芝圃联系上党的关系。

1927年春,周维炯等一批共产党员,受商城党组织的派遣,前往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和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周维炯在军校学习期间,多次到农讲所聆听毛泽东、肖楚女、陈潭秋等著名共产党人的讲课,明确了农民运动的方向,树立了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

大革命失败后,周维炯与漆德玮、漆德琼返乡,组织武装斗争。他以教书作掩护,积极同漆德玮、袁汉铭、詹谷堂、漆德琮、漆禹源、漆海峰、罗雾岚、廖炳国等一批党员活动在吴家店、简家坳、老鸹窝、平头山等地,恢复农协,组织了一支10余支枪的秘密农民武装。

1928年2月14日,周维炯当选为商南区委委员和团区委书记。

这年春,国民党在县、区组织“自卫团”,中共商南区委派周维炯、漆德玮等一批党员到县、区民团当兵,搞兵运工作。周维炯打入商南大绅士杨晋阶的民团,利用与团总杨晋阶的师生关系建议改造民团。杨晋阶委任周维炯为驻丁埠民团分队教练兼第四班班长。

周维炯训练有方,作风正派,对士兵耐心教授,不打不骂,赢得士兵的爱戴,也受到杨晋阶的器重。他在民团发展党员7名,又在周围农民中发展中共党员4名,建立了中共支部,自任书记。

1929年春,中共商(城)罗(田)麻(城)特委决定举行商南武装起义。徐子清、肖方分任正、副指挥,周维炯负责军事,时间定于农历立夏节。

5月6日,周维炯主动值星,以打扫卫生、整理内务为名,将枪支弹药集中放到厢房里,便于顺手夺取。下午,他向副队长张瑞生建议放假半天,从驻地丁家埠各商家摊派鸡鱼肉酒,备好酒宴。晚上,团总杨晋阶在牛食畈收捐未回,周维炯怕事情有变,派人通知肖方将杨晋阶监视起来,相机行事。

晚宴持续到深夜,副队长和不少团丁都醉倒了。周维炯见时机已到,喊了声:“动手!”大家立即控制了存放枪支的房间,封锁了宿舍、捆绑了张瑞生。丁家埠民团40多人全部起义。这天夜里,南溪、李集、斑竹园、牛食畈、禅堂、白沙河、汤家汇等地,同时暴动成功。

5月9日,各地暴动武装会师斑竹园,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师,周维炯任师长,下辖第九十七、第九十八团两个团,全师100余人。这是金寨境内组建的第一支工农红军队伍。创建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从此开始。

红三十二师成立后,在李家集、南溪、冈家山、大埠口、胭脂坳等地,发动群众,扩大红军,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土豪、分财产斗争。

在商城县民团大队任第二分队长的漆德玮带着挑选的一班人,携8支短枪回到金寨,就任红三十二师副师长。周维炯和党代表徐其虚粉碎了商城县民团大队长王继亚的围攻,又率领红三十二师东征,一举攻克六安重镇金家寨。

红军连战皆捷,威震皖西,贫苦农民踊跃参军,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壮大。红军发展到300余人,成立了司令部和一个手枪队。回师途中,收编河南一股流散土匪100多人枪。鄂豫皖边区流传一首民歌:“大别山,峰连峰,出了个英雄周维炯。打入民团闹暴动,闹得满天红!”

7月底,军阀夏斗寅派出1个团,会同商城、罗田、麻城、六安、霍山等地民团,共4000多人,向根据地的中心区南溪、丁家埠一带进攻。红三十二师跳出根据地,转向外线,在麻城边界,与徐向前领导的红三十一师会合,避实击虚,打了许多胜仗,然后返回商南,给地主民团、清乡队、还乡团以致命打击。

红三十二师到达黄(安)光(山)边界八字门楼的第二天,中共商城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增选周维炯为县委委员。

正在革命浩荡推进时,一个叫漆藏洲的处长从开封回来,在群众中咒骂共产党和红军,扬言要以家法惩治漆姓参加红军的人,还同两城四区反动民团头子顾敬之及土豪劣绅暗中勾结,搜集情报,制造谣言,破坏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周维炯是漆藏洲的外甥,漆德玮是漆藏洲的侄儿,他们大义灭亲,周维炯亲自宣布对九舅漆藏洲进行枪决。

11月19日,应中共安徽省霍山县西镇区委书记刘仁辅之请,周维炯带兵80余人连夜前往,配合西镇暴动。一夜之间,西镇反动势力全部覆灭,西镇工农革命委员会建立了。

1929年12月26日,周维炯率部解放商城,全歼守敌,建立了县苏维埃政权。《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著名的歌曲,就诞生于这次胜利的庆祝活动中。

1929年12月21日,中央派刘英任红三十二师师长、李荣桂任师政治部主任,调周维炯到上海受训。商城县委认为,目前工作紧张,原有负责同志不应去上海,决定周维炯任副师长。

会后,周维炯率部分红军三进皖西,打土豪分财产,扩大红军,成立了一〇一团,周兼任团长。后收编土匪,扩大革命力量,充实红军枪支,在金家寨收编高英(土匪),成立混成团。又收编六安民团大队,成立一〇三团。红三十二师发展到800人。

1930年1月,周维炯率部回师商城,参加县、师代表联席会议。会后,周维炯率领红军一部四进皖西。不久,和徐百川领导的红三十三师会合,组成前敌指挥部,分任正、副指挥长,分兵出击,20余天即驱逐和消灭了麻埠、独山等地数股残敌。4月间,两路红军会合,一举攻克霍山县城。

从此,豫东南和皖西两块革命根据地连在一起。随后,周维炯率红三十二师九十七、一〇一两个团回师商南,配合徐向前领导的红三十一师,横扫盘踞在商南五关的残敌,打通了向鄂东北的要道,把豫东南和鄂东北两块根据地连接起来。从此,鄂豫皖三省边区三块革命根据地形成整体。

1930年4月,中共鄂豫皖边特委根据中共中央1930年3月18日的指示信,将红十一军改为红一军,原三个师的番号依次改为第一、二、三师。红三十二师在商南与军部会合,在南溪改编。继之,军部率领红二师与红三十三师会合,军部决定,从红二师抽出一部与红三十三师合编为第三师,周维炯任师长。

6月中旬,红二、三师在军长许继慎、政治委员曹大骏的率领下,向六安、霍山西部地区的反动据点发起进攻,先后收复流波、麻埠等地,第三次打下霍山县城,歼灭地方反动武装1000余人。

六安潘善斋新编第五旅反扑,遭到红二、三师迎头痛击,大部被歼。战后,部队就地休整,恢复、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进行土地改革等运动。

7月初,周维炯、漆德玮率红二、三师,攻克英山县城,全歼韩杰旅,缴获大量武器弹药,这是又一次重大胜利。周维炯在战斗中负了伤。

但此时正值第二次“左”倾路线统治全党,“长江总行动委员会”责令红一军不惜一切牺牲“打到武汉过中秋”,并把红军和党政机关中大批家庭出身稍微富裕的干部、战士清洗出革命队伍。

周维炯对上述不切实际的行动和“左”的做法多次提出不同意见,不仅未被采纳,还遭到批判。直到10月下旬,中央有关纠“左”的精神传达后,错误做法才有所收敛。

10月16日,红一军军部率红二、三师攻克光山县城。红一军在城内召开了全军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决定将全军整编为第一、二两个师。各级干部也进行了调整,周维炯任第二师副师长。

1930年冬,蒋冯阎混战结束,蒋介石调集兵力,对各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红一军军部决定主动出击,远程奔袭金家寨,横扫皖西之敌。

周维炯率红二师将金家寨紧紧围住,激战3个小时,全歼守敌四十六师一个营和八大民团,共1500余人,缴获长短枪1000余支,迫击炮两门。

国民党安徽省主席陈调元得知消息,急调一个师,分两路向皖西进犯。12月30日,周维炯率红二师迎击,击毙俘敌团长以下2000多人,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继之,红一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麻埠、独山、叶家集、苏家埠、韩摆渡、霍山等地顽敌,全部恢复了皖西革命根据地。

1931年1月中旬,红一军和红十五军在商城县长竹园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下辖十、十一两个师。周维炯红十一师副师长兼三十三团团长,5月任师长。

3月1日,周维炯、吴汉英率三十三团奔袭占领李家寨车站,袭击国民党军一列军车,击毙敌旅长侯良华,活捉敌团长李伯文。5日,周维炯等率红十一师将驻守柳林车站的国民党新编十二师袁英部包围,歼灭一个营,击溃两个团。这两次战斗,共毙俘敌军10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3月9日,国民党军三十四师岳维峻部,由湖北孝感向北,被红一军包围在双桥镇,激战半日,未能取胜。周维炯率三十三团,组成三个梯队,冲进双桥镇敌指挥中心,一阵猛打,使敌指挥失灵。

红一军趁势发起总攻。此战毙敌1000多人,生俘师长岳维峻以下官兵5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6000多支,迫击炮10门,山炮4门。这是鄂豫皖红军成立以来俘敌最多、缴获最大的一次胜仗。

8月1日,红四军南下,强攻英山县城。周维炯率红十一师攻进北门,与攻进南门的红十二师全歼守敌1000余人,敌团长被活捉。

8月中旬,周维炯率领红十一师冒着酷暑,急运行军100多里,奔袭漕河镇敌新编第八旅,经一个多小时激战即全歼该敌,乘胜攻占广济县城。在清水、罗田等地的战斗中,周维炯率领的红十一师亦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战绩。

艰苦紧张的战争生活,周维炯无暇顾及家庭和个人问题,几年中只回过一趟家。1930年冬,周维炯率红二师路过膝家堡一带,遇到商南、皖西边境外逃的大批难民,许多都是红军的亲属,其中有周维炯的父亲和妹妹。

他一手搀着父亲,一手拉着小妹妹,安慰说:“革命根据地遭到敌人的破坏,父老乡亲身受蹂躏残杀,战士们心里都像火烧一样难受。红军一定要打回去报这个仇!我有军务在身,也顾不得你们了,你们回家吧!红军一定会回去的。”说罢,泪别亲人,踏上了征程。

他的未婚妻多次在行军的路口上等他,有一次终于等到了,周维炯满怀深情和歉意,对她说:“革命成功了,我们就成亲。”说罢策马而去。

红四军南下蕲黄广取得重大胜利,蒋介石恼羞成怒,使出离间计。特务头子曾扩情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学关系,派特务送信给鄂豫院军委皖西分会主席兼红四军第十二师师长许继慎,诡称与许已有来往,欢迎许率部归降。

红四军领导人认为这是敌人的阴谋,“许不会有什么问题”,还将此情况向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报告,并把国民党派遣特务和信送张国焘处理。但张不听意见,竟以此信为借口,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一场包藏祸心的“肃反”运动。

张国焘来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极力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全盘否定已取得的伟大成就,无理指责根据地党组织长期执行了“非布尔什维克的路线”,提出按照四中全会的组织路线,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党组织和红军、苏维埃政府实行“改造”,大肆撤换党、政、军领导干部,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周维炯和一些高级干部多次对张善意地提出意见,张给曾中生、许继慎、周维炯等一大批将领蒙上污名。

1931年9月13日,张国焘派陈昌浩接管了曾中生的红四军政委职务。红四军奉令开到光山白雀园。在商城余子店,周维炯、许继慎等被逮捕。张国焘从新集专程来到白雀园,主持“肃反”。

周维炯被诬受刑,始终不屈。他怒斥张国焘:“我自领导商城起义以来,从没有一天离开过红军、离开过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天天同敌人打仗!我不是反革命,你才是真正的反革命、阴谋家、野心家!我不怕你打死,20年后,我还要干革命!你总有一天要受到党的惩罚、人民的审判,落得可耻、可悲的下场!”张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1931年10月,周维炯遇害,时年23岁。不久,其母和小妹亦未幸免。

1958年11月21日,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在一次谈话中指出:“周维炯打仗很勇敢,服从军部指挥,在打仗中没有看出什么问题。鄂东北三十一师改编为第一师到豫南,也没有看出周维炯有什么变化,他是服从指挥的。以后,一、二、三师调配一下,第一师人多枪少,二、三师战斗作风差一些。把我们第一师的调了一部分到那边,他们那边又调了一些到我们这里。这样做是为了使他们能够平衡发展,在这期间,周维炯部没有什么问题。

所以说,不能说这个人是反革命,他的家属不应该按照反革命家属对待,而应该按照烈属待遇。1929年正是革命低潮时候,他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暴动,应该受到高级干部烈属待遇,受到普通的烈属待遇都不应该。”并亲自写证明为周维炯平反。

1959年,中共中央军委追认周维炯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