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韩子衡:“常胜将军”的铁血担当
发布时间:2025-08-14 17:14 浏览量:1
历史的烽烟虽已散去,但那些为民族独立浴血奋战的身影,永远镌刻在岁月的丰碑上。在原高苑县这片被热血浸染的土地上,抗日英雄韩子衡用37载短暂而炽热的生命,书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救国壮歌。
韩子衡,原名韩秀章,字子恒,1906年生于高青县樊林乡唐口村一个农民家庭。他为人正直,思想进步,自青少年时期就立志要做一番救国民于水火的大事业。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消息传来,深深刺痛了他的内心,他决定邀集要好的朋友商讨抗日救国之计。同年10月,他和孙象辉等人趁着农村赶大集,人比较集中的时候,以“发传单”形式向群众宜传抗日。韩子衡的爱国热忱和行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扬和支持。1938年韩子衡担任长山县六区区长兼中队长,并组建了抗日组织“联庄会”。1938年3月,韩子衡率领队伍加入了八路军山东抗日救国队第五军,编为第五支队第十九中队,同年10月韩子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中共高青县委党校讲师 帅琪:韩子衡是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长期在清西地区顽强的开展抗日斗争,他曾率部在长白山(今周村附近地区)上,以灵活的战术,突破了4000多名敌人的包围,全连队无一人伤亡
韩子衡不断成功粉碎日伪的残酷“扫荡”,给敌人莫大的威慑。当时有人就说“小鬼子一听到韩子衡来了,就赶紧把城门的吊桥拉起来”,可见韩子衡英勇善战,让敌人闻风丧胆。
中共高青县委党校讲师 帅琪:韩子衡深受群众爱戴,人民群众称韩子衡是“福将”是“常胜将军”,称韩子衡的部队是“老百姓的队伍”,是“自己人”。
1942年是日寇最为猖獗的年月,开始对抗日根据地发起了频繁残酷的大扫荡。韩子衡领导着抗日根据地的军民灵活的与敌人周旋,令敌人屡屡扑空、恼羞成怒。
中共高青县委党校讲师 帅琪:1943年1月,日寇纠集1.2万人,配备了飞机、骑兵、汽车等,对清河地区形成“铁壁合围”,韩子衡在激战中先是大腿负伤,但他仍然坚持指挥冲杀,第二颗子弹射到了他的左肩,紧接着第三颗子弹射中了他的腰际。韩子衡倒下了,但他仍坚定地对周围的战士说,“你们誓死要拿着武器坚决突围。”最后,为了不连累同志们,当敌人再次冲上来时,韩子衡用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板机壮烈牺牲,时年37岁。
韩子衡壮烈牺牲的噩耗,引起了抗日群众的极大悲痛,清河日报称,韩子衡和九连战士的牺牲为“抗战的损失”,“清西人民最大的悲痛”。2015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将韩子衡列入《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
中共高青县委党校讲师 帅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韩子衡用生命守卫山河,用血肉捍卫祖国领土,鼓舞了军民抗战的信心。韩子衡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精忠报国的英雄精神,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高青儿女。
- 上一篇:有损德行的10件事,永远不要做!
- 下一篇:在血与火中凝结深厚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