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用的东西造假率超75%,致癌物竟超标1179倍,孩子还爱戴
发布时间:2025-08-28 19:50 浏览量:8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最近一则“9.9元假银饰致癌物超标1179倍”的新闻,让不少人直冒冷汗。
测评博主发现,市面上标着“S925银”的耳钉,六成其实是铜合金,最夸张的镉超标上千倍。武汉胡女士花199元买的“明星同款”项链,戴上没几天就起疱红肿。
到底这些闪亮小饰品背后,藏着多大的暴利和风险?
你可能想不到,那些9.9元包邮的"银饰"里面,压根就没有银。测评团队去批发市场假装拿货,当问到银含量时,批发商直接说:"只要你胆子够大,所有耳饰都可以是S925。"这话听着就让人后背发凉。
S925本来是个好东西,这个标准是珠宝帝国蒂芙尼在1851年提出的,表示银含量为92.5%。但现在好了,随便一台激光机就能刻上这个钢印,真假难辨。测评结果显示,5款线上购买的"银耳饰",银含量全是零,3款线下购买的也有1款是假的。按这个比例算,造假率高达75%。
这些假银饰里添加的东西简直吓人。镍超标61倍,镉超标1179倍,这些都是什么概念?镍会让你皮肤过敏红肿,严重的能化脓留疤。镉更狠,是1类致癌物,进入人体后要30年才能完全排出。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明确将镍化合物、镉列为1类致癌物,铅被列为2A类致癌物。这些重金属通过皮肤接触进入人体,会在体内慢慢积累,对肾脏、骨骼和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增加肺癌、前列腺癌等特定癌症的风险。对儿童来说,铅的神经毒性更是会严重影响神经系统发育。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毒首饰?说白了就是一个字——钱。现在银价大概7元一克,而黄铜才4.8万元一吨,换算下来价格差了好几倍。就算是0.1克的小耳钉,用铜冒充银也能赚个盆满钵满。
镍超标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镀层。商家为了让饰品更耐磨、抗腐蚀,增加保色能力,就选择镀镍,成本比镀金镀银低太多了。更黑心的是,有些小作坊直接回收别家工厂的废弃材料熔炼后再使用,或者回收工业材料,里面掺杂的杂质多得数不清。
按照目前的成本计算,一对银针的成本价在1块钱左右,但不少把耳钉卖到9.9元的商家根本舍不得用真银针。如果使用锌合金或者其他劣质金属材料,一对耳钉的生产成本可能低至1、2元,即便售价不到10块也有数倍利润空间。
检测报告也能造假,这个产业链更让人震惊。贵金属纯度检测要几百到上千元,有害元素筛查300-800元一项。对于卖9.9元首饰的商家来说,这检测费比本钱还贵。怎么办?网上400元就能买到一份检测报告,不用送样品,1-3天直出。
记者暗访时发现,随机挑选的三家检测机构都表示可以不用寄样本实测,直接出报告。报告分两类:一类可以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管委官网长期查询真伪,价格1000-3000元;另一类只能在检测机构官网查询,400-800元就能搞定。工作人员还透露,直出报告按产品收费,同一份报告上可以按客户要求"多写几个检测项"。
有的商家套用真证书编号到假饰品上,有的伪造机构和查询系统,有的用PS技术修改报告数值,还有的直接放宽标准包下证书,不实测就出报告。这简直就是明码标价的造假服务,监管盲区大得吓人。
夏天特别要当心这些毒首饰。人体汗液分泌旺盛,皮肤呈弱酸性环境,汗液中的盐分会加速金属溶解脱落,让有害物质更容易渗入皮肤。这种环境无疑会加速金属的溶解和释放。
镍过敏还有个可怕的特点——累积效应。第一次戴可能没事,但多次佩戴后过敏反应会越来越重。有的人以为自己体质突然变差了,其实是重金属在体内慢慢积累的结果。所以佩戴新耳饰出现过敏红肿等现象,不一定是个人体质原因。
RTS瑞易检测的工作人员提醒,镀层厚度不足、电镀工艺不达标导致镀层脱落的情况下,饰品可能佩戴一周就会出现褪色,底层有害金属仍会接触皮肤引发过敏。
根据欧盟危险非食品产品快速预警系统的数据,2025年开年以来,欧盟已经发布了59条首饰召回信息,主要问题是镉含量或镍释放超标,其中耳饰占了很大比例。
想要安全佩戴首饰,记住几个要点:第一,别贪便宜。按照目前的银价和加工成本计算,一对银针的成本价就在1块钱左右,加上加工费、快递费、包装费等,9.9元的银饰基本都有问题。
第二,认准正规渠道和明确标识。避免购买"钛钢""合金"等模糊标注的饰品,优先选择标注"足银999""Au750"等明确材质的产品。第三,夏天少戴合金首饰,避免长期佩戴同一饰品,洗澡、睡觉、运动时一定要摘下来,出汗后及时清洁。
辨别首饰真伪,其实有几个小技巧:轻敲饰品,真银声音清脆,假银或合金偏沉;一些镀银饰品刮一下,容易露出底层黄铜色;还可以用硫磺皂削成小片,用开水冲化后浸泡饰品5分钟,真银会表面变黑氧化,假银或仅镀银的则可能没变化。
不过说实话,最靠谱的还是选择有品质保证的正规产品。某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吐槽,做银饰生意时,厂家推荐他卖假货,说"赚一波就关店"。他坚持卖真货,结果客户嫌贵,还发价格对比图质疑他。这就是现状——老实人反而不好做生意,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这个行业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业内人士指出,厂商一般会在劣质产品表面做电泳处理,避免有害物质直接接触皮肤,短时间内不会致敏。但后续如果出现过敏红肿现象,本身就是一种提醒,这时候就不应该再戴了。
消费者除了重金属元素超标,选择首饰时还需对"天然矿石""能量疗愈"类饰品保持警惕,留意儿童发饰上的小颗粒装饰避免误食。
一个行业的信任建立成本极高,真不能让它毁在少数人的贪婪上。美丽诚可贵,健康价更高,别为了省几十块钱赔上自己的身体。
低价当然不是原罪,但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关键在于安全底线,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妥协的原则。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