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痴迷的王玉龄有多美?看1952年和姨夫孙立人合影,就明白了
发布时间:2025-08-29 11:51 浏览量:9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52年春日时节,张灵甫将军的遗孀王玉玲,与她的姨夫孙立人将军、姨妈张晶英一同外出游玩,期间三人还合影留念,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
照片上,三个人都笑得特别开心,看他们摆的姿势,就知道关系特别亲近,孙立人长得英俊潇洒,王玉玲当时才24岁,化着精致的妆容,发型也很时尚,人长得漂亮,气质更是出众。
其实,刚拍完这张照片没多久,王玉玲就在孙立人的帮忙下,顺利拿到了前往美国的签证,随后便远渡重洋,到纽约大学开启了自己的求学之旅。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打响,张灵甫被我军华东野战军击毙,那时他的妻子王玉玲年仅19岁,而他们刚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张道宇,来到这个世上才一个多月,便永远失去了父亲。
1948年,国民党在大陆的局势已是每况愈下、败局已定,不得已的王玉玲只好先带着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前往台湾生活。
张灵甫留下的抚恤金少得可怜,根本没办法维持一家人的日常开销,王玉玲一家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十分困苦。
晚年回忆起那段岁月,王玉玲感慨道:“到台湾后,每月就给点配给的米,根本没有抚恤金。”
这张照片是王玉龄小时候和堂兄堂妹们一起拍的合影,那时候,王家在湖南可是响当当的名门大家族,王玉龄的大伯王士健,当时正担任着湖南烟土局的署长一职。
她的父亲王树南,从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和后来在军事界赫赫有名的顾祝同、叶挺等人,是天天在一起学习、生活的同窗好友。
也是因为家境好,给她铺就了一条很顺的路,让她从小便有机会接受最顶尖的教育,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良好的熏陶。
然而,命运却对她开了个残酷的玩笑,王玉玲5岁那年,父亲突然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王玉龄还记得,父亲丧事办完后,母亲就辞退了家里所有的男佣,从那以后,偌大的家里就只剩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彼此支撑着过日子。
罗希韫作为她的母亲,有着不凡的出身背景,是二品总兵的千金小姐,向来将家风传承与个人名节看得极为重要。
如今家里只剩下母亲和她这对孤儿寡母,解散男佣,既免得旁人说闲话,也能避免一些潜在的危险,更重要的是,母亲似乎想通过这种方式,表明自己要为丈夫守节一辈子的决心。
只有到了夜深人静,王玉龄从梦中醒来,这才看见母亲正抱着她,默默地掉眼泪,那时候她还小,不太明白母亲心里到底有多难过。
可谁能料到,十几年后,王玉龄竟也像母亲一样,经历了同样的哀伤。
后来,战火蔓延到了湖南,从9岁起,王玉玲就跟着家人四处逃难,直到1945年秋天,经历了整整八年的抗战流离之苦后,她才终于和家人回到了湖南长沙的老家。
那时,年仅17岁的她已然出落得亭亭玉立,模样俏皮又可爱,也正是在这一年,她与张灵甫有了第一次碰面。
那天,王玉玲正在理发店打理头发,忽然,店里走进来一个行为有些奇怪的男子,只见他进门后,径直走到王玉玲身后,透过镜子,目光直直地落在她身上,一动不动地盯着她看。
王玉玲被盯得浑身不自在,就横了他一眼,这个奇怪的男子正是张灵甫,当时他正在陆军大学深造,但早已听闻长沙王家这位才貌双全的小姐。
原来,这场在理发店的“邂逅”并非巧合,而是张灵甫事先得知了有关王玉玲的消息,便特意赶来,想亲眼见一见这位王家大小姐的容貌。
被王玉玲察觉到目光并横了一眼后,张灵甫非但没有不悦,反而瞬间被这个俏皮灵动的女孩吸引住了,要知道,当时追求他的姑娘不在少数,可像王玉玲这般特别又鲜活的,还是头一个。
这次见面后,当时已经42岁的张灵甫便想尽办法对王玉玲展开了猛烈的追求,虽然心里急切,但张灵甫表现得极具绅士风度。
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王玉玲慢慢放下了对张灵甫的防备,心里头对这个比自己年长25岁的男人渐渐有了好感,后来两人走到了一起,感情也一天比一天深厚。
可没想到,当张灵甫上门来求婚时,却遭到了王玉玲母亲的反对,据王玉玲后来回忆,母亲之所以不同意这门婚事,主要是因为她自己守寡多年,心里头有着许多顾虑。
王玉玲5岁那年,父亲就离开了人世,母亲此后一直未再改嫁,她认为军人的生命不可靠,怕女儿会步自己的后尘,所以不同意女儿嫁给一个军人。
尽管这桩婚事没有获得母亲的祝福,但王玉玲已经芳心暗许,认定张灵甫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下定决心要嫁给他。
就在两人准备结婚时,还有一件喜上加喜的事——张灵甫接到了升迁令,被提升为74军的军长和南京卫戍区的司令,即刻前往南京报到。
两人把婚礼地点定在了上海,因筹备时间十分仓促,到了婚礼那天,王玉玲只能穿着大一号的鞋子,而张灵甫身上穿的是借来的西装,就这样,两人在匆忙中完成了婚礼。
婚礼结束的当天晚上,他们就坐上了前往南京的火车,一个在上铺,一个在下铺,度过了新婚之夜。
婚后,二人于南京共同度过了王玉玲生命里最为甜蜜美好的一段日子,张灵甫本就不是个擅长花言巧语之人,几乎不会说那些甜蜜的话语来逗王玉玲开心。
不过,他却常常念叨着自己娶到了一位好妻子,在他心中,这比世间任何财富都要珍贵得多。
身为职业军人,张灵甫特别反感南京那股子官僚气,在王玉玲的印象中,几乎所有高级军官家里,都会摆着一张和蒋介石的合影,可张灵甫家却没有。
相比于军中的猜忌和职位的升降,张灵甫更看重那些跟随他沙场上同生共死的部下,他的部下对他也非常尊敬,因为在他当连长、排长打了胜仗时,经常会把薪水拿出来添菜给大家吃。
1946年8月,张灵甫率部队从南京投入华东战场,10月中下旬,他指挥部队和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对垒,华东野战军退到山东后,张灵甫继续跟踪北进。
1947年的春天,王玉玲的肚子已经高高隆起,那时她正怀着九个月大的宝宝,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她心里对在前线打仗的丈夫的想念也越来越深,终于她下定决心,要亲自到前线去,看看她日夜牵挂的丈夫。
然而,因战场迁移,每一次探望她都要走更远的路,这一次,她舟车劳顿颠簸了十七个小时,却没想到这竟然是两人的最后一面。
一个月后,王玉玲顺利诞下了一个健康的儿子,这是她与张灵甫深情厚爱的珍贵见证,她满心欢喜,迫不及待地第一时间拨通了前线丈夫的电话,将这份新生命的喜悦传递给他。
电话那头,张灵甫听到消息后也是喜笑颜开,还满怀憧憬地说,以后他们一定要多生几个孩子,让家里热热闹闹的。
挂断电话后,王玉玲温柔地拿起儿子的照片,手指轻轻滑过照片上那稚嫩的脸庞,眼里满是母爱。
随后,她小心翼翼地将照片放进信封,仔细封好,带着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将这份特殊的礼物寄往了远在前线的丈夫手中。
然而,她怎么也没有料到,这一别,竟成了永别,丈夫再也没能有机会亲眼见到他们儿子的模样。
1947年5月16日,孟良崮战役打响了,经过激烈战斗,国民党号称王牌主力的整编第74师被彻底歼灭,师长张灵甫也在山洞中丧命。
此时,在南京的家中,王玉玲刚刚产下儿子不过十多天,后来,王玉玲一直被瞒着此事,家里的报纸也全部收了起来,导致她一直都不知道这个坏消息。
但隐隐约约,她也深感奇怪,很长一段时间,既没有信也没有电话,太太们都安慰她说,男人上战场的时候,一两个月没什么消息是正常的,让她别担心。
几个月后的一天,张灵甫生前的部下杨参谋来到王玉玲家中,一下子跪倒在她面前,还将张灵甫的绝笔书交还给了她。
信里说:“不管我太太想做什么,你们都不要违反她的意志。你们爱戴我的话,也一定要服从她。”王玉玲这才知道张灵甫已经战死的消息。
她很长时间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每天都会到他们从前去过的地方坐一坐,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
后来,王玉玲先随国民党撤退到台湾,之后又在孙立人的帮助下远走美国,勤工俭学,寻找新的生活。
现在,她跟随儿子在上海定居,从19岁守寡到现在,她一直没有再婚,60年过去,当年19岁的少女如今已是耄耋老人。
在上海生活的那段日子里,王玉玲凭借自身身份的便利条件,积极向国民党人士及其后代宣讲“两岸和平统一”的理念,耐心细致地介绍大陆的相关政策,不遗余力地推动两岸和平进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5年,当时已年近八旬的王玉龄回到祖国,并在此定居下来,于上海安享了平静且祥和的晚年时光。
中国新闻网——三载夫妻一世情 蒋介石爱将张灵甫遗孀一生(图)2007年11月08日
光明日报——国民党名将张灵甫遗孀王玉龄:人生红颜不是悲2007年06月09日
《环球人物》——张灵甫遗孀王玉龄 乱世佳人的爱情传奇200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