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林:调解“小”角色 社会“大”担当
发布时间:2025-08-29 16:33 浏览量:7
在弥勒市竹园镇,有一位深受群众爱戴的人民调解员,他叫余林。多年来,余林扎根基层,用心用情调解每一起纠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调解员的责任与担当,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身边的和事佬”。近日,余林荣登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他的故事温暖着无数人,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着积极力量。
半路出家 成为调解“行家里手”
2002年,对于余林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当时,弥勒市竹园镇龙潭村委会因土地补偿、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重点上访村。余林临危受命,半路转行担任村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面对全新且充满挑战的工作,余林没有丝毫退缩。
初涉调解领域,余林深知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他白天穿梭于上百个纠纷现场,深入了解矛盾的来龙去脉,倾听群众的诉求;夜晚,当别人都在休息娱乐时,他却在昏暗的灯光下,挑灯苦读法律书籍。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他不仅完成了法律专业本科学习,还自学了心理学知识、语言表达技巧及调解技能。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短时间内,余林便从调解“门外汉”成长为行家里手。这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是对调解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自那以后,余林踏上了这条充满艰辛与担当的调解之路,开启了他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征程。
倾心调解 解决老人“老无所依”难题
余林对调解工作的认真负责,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得知有纠纷发生,他总是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就像一位时刻待命的战士,随时准备为维护群众的和谐生活而“战斗”。
在龙潭村,曾有一位83岁的老人白存仙(化名),他的6个子女相互推诿赡养义务,导致老人无家可归。得知这一消息的当晚,余林顾不上一天的疲惫,立刻将老人的子女召集到村小组办公室进行调解。从傍晚开始到深夜两点半,余林与7位当事人耐心沟通,从亲情入手,讲述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让子女们回忆成长过程中父母的付出与关爱;从法律的角度,严肃地向他们阐明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不履行义务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他的真诚与执着,终于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最终,7位当事人达成了赡养协议,老人“老无所依”的难题得以圆满解决。当看到老人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时,余林心中充满了欣慰,所有的付出在这一刻都变得无比值得。
创新方法 田间地头化解纠纷
“调解案件既要讲法律、政策,也要讲乡情、民情。调解员要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才能找出合适的方法,让矛盾迎刃而解。”余林说。
在多年忙碌的调解实践中,余林深知农村矛盾纠纷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他打破传统调解模式的局限,将“调解室”搬到了田间地头、街心路尾。他发现,在这些熟悉的环境中,当事人往往更容易放松心情,敞开心扉交流。在此基础上,他提炼出了“简易纠纷快调法”“疑难纠纷慢调法”等多种调解技巧,以及“防调结合,重心前移,诉调对接,访调结合,警民联调”的新做法。
2025年3月的一个上午,余林的工作节奏被三起简易纠纷打乱。张某与李某因田埂划分不清产生纠纷,双方互不相让,矛盾一触即发;王某与赵某为母鸡及鸡蛋的权属问题争吵不休,闹得邻里关系紧张;金某与林某则因火龙果种植越界问题引发矛盾,在果园里争执不下。
面对这高强度的工作任务,余林没有丝毫慌乱。他运用“简易纠纷快调法”,迅速赶到每一个纠纷现场,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后,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准确地厘清矛盾焦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分别对当事人进行耐心劝解。在他的努力下,三起纠纷在短时间内全部得到妥善调处,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得以化解,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持之以恒 修复破裂家庭关系
在处理疑难复杂纠纷时,余林更是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决心。丁某与刀某、温某的婆媳纠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过往积累的恩怨,这起纠纷矛盾不断升级,多部门多次调解均以失败告终。但余林没有放弃,他决定采用“疑难纠纷慢调法”来攻克这一难题。
“当事人之间的积怨如同坚冰,需要耐心、诚心和恒心去慢慢融化。”两年零八个月期间,余林先后12次上门调解,每一次上门,他都耐心倾听各方诉求,让当事人把心中的委屈和不满尽情倾诉出来。他深知,在这种复杂的家庭纠纷中,倾听是化解矛盾的第一步,随后,他从亲情、伦理、道德等多个角度,对当事人进行劝解,引导他们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
在反复沟通协调中,余林用自己的真诚和耐心,逐渐融化了各方心中的坚冰。最终,破裂的家庭关系得以修复,婆媳之间重归于好,一家人又恢复了往日的和睦。这起纠纷的成功调解,不仅让丁某一家重拾幸福,也在当地传为佳话,成为余林调解工作中的一个经典案例。
重视履行 确保调解协议落实
“群众满意,我方安心。”余林不仅注重调解的过程,更重视调解结果的履行。他明白,只有调解协议得到切实执行,纠纷才算真正得到解决,群众的权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在处理蒋某与李某历时21年的相邻关系纠纷时,余林运用了“四步走调解法”。调解前,他精心准备,深入了解纠纷详情,通过走访邻居、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全面掌握纠纷的历史背景和现状;调解时,他时刻保持冷静,控制好当事人和自己的情绪,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调解过程中,他详细讲解相邻关系处理的原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向当事人普及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调解后,他两次回访,密切关注双方履行协议的情况,确保双方能够按照协议修复相邻关系。经过他的不懈努力,这起长达21年的纠纷终于得到圆满解决,双方握手言和,多年的邻里矛盾得以化解。
“能够为群众排忧解难是件高尚的事,
也是我人生追求的全部价值,
群众需要我,这就足够了。”
从事调解工作23年来
余林成功化解了3900余起矛盾纠纷
成功调解率超98.4%
他工作之余精心制作的
记者:尚秋媛
图片由红河州委宣传部提供
责编:莫凯佳
红河州融媒体中心投稿邮箱:hhzrb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