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追忆·通化抗战老兵:侯正模

发布时间:2025-08-31 13:15  浏览量:6

追忆·通化抗战老兵
侯正模:戎马一生 他从长征走来

侯正模1920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宣汉县双河镇。1933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9军25师74团,任团部司号员。

授少校军衔时的侯正模

入伍时,侯正模只有13岁。要跟上成年人的步伐,少年侯正模还真吃了不少苦。练习吹号时,侯正模底气不足,吹上一会儿,头就发晕,可他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喜欢那把小铜号,每次站在山坡上练吹号时,他借着阳光看着自己持号的身影,自豪感油然而生。铜号上那块菱形红布在微风中飘动时,他昂首挺胸的军姿,仿佛一幅漂亮的剪影画。他喜欢当号兵,所以刻苦训练,就连晚上睡觉,嘴里还在滴滴答答地练着号谱。很快,侯正模就出徒了,团部首长和战友们都喜欢上了这个娃娃兵。

1934年,他参加了川陕苏区反国民党军六路围攻战役。战斗中,侯正模最快乐的是吹冲锋号。在嘹亮的号声中,他会看到战士们嗷嗷叫着冲向敌群,接下来是红旗插上敌人的阵地,我军赢得胜利。每当他吹响冲锋号时,就会想到,亲人们要是能看到我吹号,一定会为我自豪。

1935年3月,为打破国民党军的“川陕会剿”,侯正模所在的红四方面军进行了强渡嘉陵江战斗,战后开始长征。

侯正模的勋章和奖章

侯正模参加过的战斗数不清。战场上,号兵必须紧跟在指挥员身边,随时用号声传达指挥员的战斗命令,鼓舞、激励战士们奋勇杀敌。他所在的部队从四川顺庆地区开始,一路攻占阆中、南部、中坝,歼灭川军8个团。而后参加江油围城打援,歼敌4个团,俘虏3000余人。整个战役攻克县城9座,歼敌12个团1万余人,打开了部队与中央红军会师的有利局面。

1935年6月初,为接应中央红军,74团作为红四方面军先头团,由汶川向懋功县挺进。战士们不但日行军百余里,而且沿途打了大、小20余仗。侯正模在战斗中被敌人的炮弹炸昏,两位红军女战士用担架抬着他跟着队伍前进。部队来到金川河,守桥敌军企图封锁河面,阻止红军渡河。红军先头部队与敌交火,打过了金川河,守桥敌军被红军歼灭。红军强渡金川河后,又攻克懋功县城,歼敌邓锡侯部700多人,保证了翻越夹金山的中央红军侧翼安全。

6月12日,在夹金山北麓的达维镇,侯正模吹响了嘹亮的军号,见证了史上第一次一、四方面军胜利大会师。红四方面军74团与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团第2师4团的战友们互相拥抱,跳跃,欢呼声响彻云天。

侯正模一辈子也忘不了过雪山时的情景。那时,他穿的是草鞋,明知道过雪山非常冷,可他没有保暖的鞋子,怕冻坏了脚,他用一些野草裹上了脚。15岁的他并不知道野草不能御寒。翻越雪山后,侯正模的脚趾甲都冻掉了。尽管如此,侯正模没有掉队,他坚持走在长征路上。

1935年9月,侯正模跟随部队再过草地,又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部队没有粮食,已经几天没有吃的了,他饿得迈不动腿,躺倒在路边。就在他感觉生命到了尽头时,一支从他身边路过的兄弟部队战友给了他一碗青稞面,救了他一命。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与红二、六军团会师后北上。8月,侯正模调到红四方面军第4军军部司号连,任司号班长。10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再次会师于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结束。侯正模在征战中由少年成长为青年,由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人民军队中的钢铁战士。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8月,部队改编为八路军129师,侯正模被调任教导团3连司号员。部队由陕西富平县出发,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过黄河时,他们乘的木船载了24人,行至河中心,突然,敌人的一发炮弹打到他们所乘的船上。反应机敏的侯正模立刻跳入波涛汹涌的黄河,免遭不幸。侯正模游到岸上,找老乡要了一件旧衣服,继续追赶大部队。

部队过黄河后,在正太铁路以南的平定、昔阳地区及交通沿线开展破袭战和伏击战,打击日军,取得一系列胜利。一次破袭战中,侯正模和连部通讯员被鬼子包围在一间房子里,子弹打完,他们就和鬼子拼刺刀。最后,通讯员用身体挡住鬼子刺刀,掩护侯正模脱身。

1939年2月,侯正模被调任太行军区警卫连司号员。1940年8月,他随军参加百团大战。太行军区配合385旅,在正太铁路阳泉段展开破袭战,并向敌人各据点发起猛烈攻击。在嘹亮的冲锋号声中,日寇闻风丧胆,仓皇逃窜,损失惨重。百团大战取得伟大胜利。侯正模用他战斗中顽强杀敌的表现实现了自己多年夙愿,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6月,侯正模被任命为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部通讯员。他很不舍地放下陪伴了他8年的军号,跟随部队参加了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反“扫荡”作战。因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942年6月,在人民军队中成长起来的侯正模走上指挥员岗位,历任太行军区第二分区平定县干部队排长、县区中队副队长。他积极发动群众,配合主力部队攻击日军据点,开展地雷战,坚壁清野,粉碎了日军多次“扫荡”计划。1944年,侯正模跟随部队打了一年仗。1945年4月,侯正模被调入战斗连队任第二军分区29团1营1连排长。他带着全排战士向日本鬼子发起战略大反攻,直至日本投降,抗战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侯正模和妻子、孩子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侯正模随部队奉命奔赴东北。11月到达东北后,他被编入东北人民自治军东满军区警备2旅73团机炮连,先后任排长、副连长、连长。1946年4月,侯正模所在部队参加了四平战役。他率领全连在八面城担任守备任务,全力阻击向四平进攻的敌人。经浴血奋战,胜利完成任务,保卫了四平,并全歼国民党军第87师。战后,侯正模受到前总传令嘉奖,荣获“英雄连长”称号。

1947年2月,侯正模所在部队被改编为东满独立师4团。5月,侯正模指挥连队参加了东北夏季攻势中的元宝山战斗,担任主攻连,歼灭国民党军新编38师1个团。8月,侯正模所在连被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10纵队30师89团。同年12月,冬季攻势开始,侯正模带领连队参加桦树林战斗,担任主攻任务。在各兄弟部队配合下,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8个师,争取1个师起义,共计歼灭敌军有生力量15.6万人,收复城市17座,为全歼东北国民党军奠定了基础。侯正模因战功卓著,受总部通令嘉奖,连队被评为优秀连,获锦旗1面。

1948年1月,侯正模被调入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历任区队长、队长、校4团3营12连连长、校器材股股长。1950年4月,分校改为东北军政干校,侯正模先后任器材科副科长、科长职务。1952年12月,调入解放军第27步兵学校,任军械器材科科长。1953年12月,部队将他送入东北军区文化学校学习。1954年4月,学习毕业,他先后任职吉林省通化县兵役局、通化专区兵役局科长。1956年3月,任通化县兵役局局长、中共通化县委候补委员。1958年7月,调任辉南县人民武装部部长。1961年5月,调任沈阳军区后勤部第五工地副主任、主任。1963年11月,调任沈阳军区后勤部驻通化二密591部队副主任。

在和平建设时期,侯正模发扬革命战争中敢打敢拼的精神,带出了一个个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他个人也是上级主管部门信任的好干部。他平易近人,发扬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群众的信赖,深受官兵爱戴。

1955年,侯正模被授予大尉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解放奖章各一枚。1964年4月,晋升为中校军衔。

侯正模戎马一生,能征善战,屡立战功。在不同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

1966年2月,因在近20年战争环境下生活,积劳成疾,侯正模不得不离职休养。1969年4月1日,侯正模于通化病故,英年早逝,年仅49岁。

主审 | 王远洋 审核 | 李蕴涵 编辑 | 刘佳旭

投稿邮箱:tonghuafab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