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窑》第八十七回:岁月流逝情愈浓

发布时间:2025-09-02 19:18  浏览量:6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陶歌正给

“定情瓷” 上最后层釉,瓷上藤蔓纹路已被高明磨得发亮。李秀英坐在竹椅上翻旧戏本,书页间的干菊落了片花瓣,正好飘在 “窑边定情” 的唱词上。)

“你看这页,” 她把戏本递过去,“当年你改的唱词,墨迹都透到背面了。” 高明接过时,指尖蹭过她的手 —— 两人指腹的薄茧磨得契合,像一对老瓷碗的碗沿。

陶歌突然搬来只旧木箱,里面是历年的窑谱。“爹你看,” 他翻到第一本,“刚学烧瓷时,你把‘青釉’写成‘清油’,娘还画了个小哭脸。” 泛黄的纸页上,小雏菊涂鸦旁确实有泪痕般的水渍。

(日头爬到窗台上,周铁嘴拄着拐杖进来,拐杖头的雏菊包了层铜皮。“苏州旦角退居了,” 他掏出个锦盒,“让我把这对银头面给你 —— 说比戏台上的还亮。”)

银头面放在“团圆瓶” 旁,反光映在高明夫妇鬓角的白发上。“她总记着我当年爱戴这物件,” 李秀英摸着银花笑,“却忘了我现在戴粗布帕子更自在。” 帕子边角绣的小雏菊,线脚已磨得松软。

小陈媳妇带着孙子来,孩子手里攥着块碎瓷—— 是当年战乱时拼的小雏菊。“俺娘让带来的,” 她把孩子抱到李秀英膝头,“说这瓷比新瓷金贵,就像老夫妻的情分。”

(午后,刘基坐着马车来,车帘上绣着瓯越纹样。“老画师又画了幅画,” 他展开画卷,画里的 “家和窑” 比去年多了圈新窑砖,“说要记着你们添的每块砖。”)

高明拉李秀英往窑边走,新砌的窑墙晒得发烫。“你听这回声,” 他轻敲窑砖,“比刚建窑时沉了三分,像咱现在说话的声。” 李秀英突然哼起年轻时的窑工调,调子慢了些,却比当年更稳。

陶歌端来两碗糙米茶,碗沿的豁口正好对上—— 是他特意找的对儿。“南京戏园来人说,” 他往茶里撒桂花,“要把《窑火记》改成百年戏,年年演。”

(傍晚收工时,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高明往窑里添了把松柴,火苗映着“团圆瓶” 上的手印,三代人的指痕在光里重叠。)

“你还记得不,” 李秀英往他手里塞块米糕,“逃难那年,你把最后半块糕掰给我,自己嚼草根。” 高明咬了口,枣泥甜得绵密 —— 比当年破庙里的粗糕暖十倍。

远处传来陶片琴的调子,是《窑火记》的尾声。李秀英突然握住他的手,掌心贴在窑砖上,把彼此的温度烙进砖缝里。“你看这窑,” 她望着跳动的火苗,“烧了这些年,火心反倒更旺了。”

高明没说话,只是把她的手攥得更紧。窑外的虫鸣混着茶香飘进来,像把岁月熬成了温茶,越品越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