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辍学、白手兴家,始终不忘“根在中国”的新加坡首富吴清亮

发布时间:2025-08-16 21:59  浏览量:1

8月12日,新加坡吴氏家族发布讣告:吴德南控股集团创办人、立邦品牌创始人吴清亮在亲人的陪伴下安详离世,享年98岁。

今年5月发布的全球富豪榜上,吴清亮以130亿美元的身家,位列新加坡首富。与位列他之后的新加坡第二大富豪,出生在皖北农村的深圳迈瑞医疗创始人兼董事长李西廷不同,1927年出生的吴清亮,算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

虽然出生在新加坡,但吴清亮一直为自己的华人身份自豪,他总说:“我们吴家人的根在中国,在潮州,在大吴村;什么都可以忘,但一定不能忘记我们的根在这里。”

改革开放以来,吴清亮遵循母亲遗训“毋忘家国之情,发达之日,对大吴应有援乡之建”。他往返家乡广东大吴村数十次,先后捐建了桥梁、道路、医院、电厂、水厂等基础设施,累计价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

斯人虽逝,但泽被万家!

回看吴清亮的一生,他用近一个世纪书写了一部华人企业家的励志传奇,更以一颗赤子之心在南洋与故土间架起了一座血脉相连的桥梁。

1

吴清亮1927年出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浮洋镇大吴村。至今这个村子依然以吴姓村民为主。吴氏宗祠旁一处典型的潮汕“四点金”老宅,其中一间约10平米的屋子,便是他父母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和很多潮汕人一样,吴清亮的父亲吴松昌为了讨生活,在吴清亮出生前便远下南洋,到新加坡打工赚钱。

吴清亮曾说:“父亲工资只有8块新加坡币,自己过生活已经很难了,没钱寄到家乡去。我妈在家乡就靠耕种收获过日子,穷到几乎都没钱买菜。”

当时通讯和交通都不是那么通畅。因为父亲吴松昌八个月音讯全无,母亲李秀英就带着吴清亮的两个姐姐,挺着八个多月的身孕,借了路费,搭上一艘货船前去新加坡去寻找丈夫。

一路的艰难可想而知,在同乡的帮助下,李秀英最终找到了丈夫。

这时的吴清亮,住在一个残破不堪的贫民窟里,每天的工作是在码头做苦力,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却赚不到几个钱,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来到新加坡两个月后,李秀英生下了她的第三个孩子——吴清亮。一家五口住在贫民区一个小房间,为了谋生,李秀英也做起了洗衣工。

吴清亮自幼聪明勤奋,他学习刻苦,在当地一所潮汕人捐建的学校——端蒙学校,读完了小学。这座老牌华校由28位潮汕老乡捐资创办的义学,当时主要接纳出身贫寒的潮汕子弟,后来改为端蒙中学,直到1994年才关闭。

1941年,14岁的吴清亮又进入了中正中学。这所学校也颇有来头,是由“虎标万金油”创始人胡文虎等几位当时的东南亚大华商出资兴办的。

1942年,日军入侵,新加坡沦陷,父亲失去了工作,中正中学也不得不停课。对于吴清亮这样的底层家庭少年而言,离开学校就必须出来赚钱谋生了。

父亲担心他被日本人抓走,于是将他送到了马来西亚,在当地的橡胶园里割胶,兼当小商店学徒。

在马来西亚割了一年橡胶后,吴清亮回到了新加坡,开始跟着姐夫买渔网。几年后,他攒下了一些钱,和朋友建起了一家小型汽水厂,专门生产碳酸饮料,开始了第一次创业。

然而,由于缺乏经验,汽水厂只干了一年便倒闭了,“手里的钱也赔了个精光”。

“那时,我出的汽水是‘青蛙’标,但毕竟没有经验,做不了多久就倒了。”吴清亮生前回忆时说。

汽水生意失败后,吴清亮到一家专门经营五金、油漆、绳索和鱼网的商行打工。做学徒、送货、收账,什么都干。用他的话说,生活是“一辆三轮车载着400多斤重的铁钉桶,跑遍新加坡河两岸大街小巷。”

吴清亮虽然人穷,但志不短,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带家人过上好日子。所以,这时他虽然在打工,但也在琢磨着第二次创业。

2

1949年,吴清亮从废旧油漆里发现了生意。

当时,新加坡是英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英国军方开始低价拍卖战余物资,其中有一大批废旧油漆。这些油漆普遍放置了4年以上,早已过了保质期,不仅沉淀、凝结,析出的乳液也早已变质发臭。

吴清亮凭借独到的眼光,将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大量购入了这些油漆。

当时的人们纷纷嘲笑,认为吴清亮花大价钱买了一堆破烂,嘲笑他是个“臭漆王”。但很快,吴清亮就打了他们的脸。

油漆加工技术很原始,但要掌握得好也不容易。

但这时吴清亮遇到了“贵人”,他被丹麦漆厂一名代表请去丹麦学了两个月。尽管如此,他的“配漆”一开始销路并不好,囤了很多货。后来,随着朝鲜战争爆发,航运中断,“坏漆”也成了抢手货。

吴清亮曾回忆当时的“暴利”:朝鲜战争起来的时候,一桶成本两块钱的油漆,可以装十个小罐。一小罐卖四十块钱,也就是两块钱卖四百块。

他说得非常坦诚:我第一桶金就是从朝鲜战争赚出来的,人家(夸)说你本事好,我说这是时机造成的。

经此一役,吴清亮实力膨胀,成为新加坡的大油漆商,也被同行略带嫉妒地称为“臭漆王”。

1955年,吴清亮终于正式开了第一家油漆店,从纯生产转向生产与零售并重。为了提升油漆质量,他还远赴日本,到掌握领先技术的日本涂料株式会社学习。

1962年,日涂计划在新加坡设厂,已经和他们接触过的吴清亮既懂技术又懂营销,无疑成了其进军东南亚的最佳合作伙伴。

双方由此合作,在新加坡合资成立“立时集团”,吴清亮持股60%,日涂公司持股40%。

日本漆方面主内:派遣工程师负责技术和生产经营。吴清亮担任这家合资公司的负责人主外:负责运营、销售和营销。这家合资工厂,就是立邦漆母公司“立时集团”的前身,也是吴清亮立邦事业的开端。

这在当时尚未独立的新加坡,乃至马来西亚,都是一件大事。

1965年4月15日,工厂竣工。时任新加坡自治邦首任财政部长、后来被誉为“新加坡经济发展之父”的吴庆瑞,还出席了这场有600人参加的竣工仪式。

随后的10多年里,立时集团迅速扩张,陆续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开设工厂,其生产网络拓展至泰国(1967年8月)、马来西亚(1967年12月和1970年12月各建一家)、香港(1970年4月)、菲律宾(1976年6月)等地。

到了70年代,石油禁运,溶剂和油漆价格大涨,吴清亮的销售利润也猛涨了几十倍。

从白手兴家到知名企业家,吴清亮把成功因素都归给运气。他多次自谦地表示,“我这个人一辈子无德、无能、无文化,只是运气好,并遇到一些好员工,请到一些有能力、有信誉的高级管理人员。”

1974年,吴清亮建立了吴德南控股集团统括与涂料业务无关的投资事业。他将生意的触角从涂料逐渐延伸至金融、银行、电子、百货公司、医院、房地产等领域。

3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吴清亮第一时间判断中国巨大的涂料市场必将爆发,并做出投资尝试。

1979年,吴清亮回乡探亲,第一次踏上那片孕育他的土地。

尽管阻碍重重,但吴清亮依然通过提供高档技术和相关的材料、设备的“补偿贸易”方式,与北京红狮涂料厂达成合作。

随后又投资400多万美元,与北京化工局合资成立北京华德金属包装有限公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加坡在华首家合资企业”。

当时,中国的市场尚没有接受涂料的概念。吴清亮曾回忆:“我回到潮州老家时,发现许多地方都是用白水泥、白石灰来涂墙的。”

此后,吴清亮变卖了东南亚的几家分公司,将资金不断注入中国市场。

1990年,中国与新加坡建交。

同年,立时集团筹划进入中国,并于1992年在中国注册成立第一家公司,成为较早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之一。吴清亮为之取名“立邦”,蕴含“建立邦交”的寓意。“立邦”品牌由此诞生。

起初,立邦在中国发展并不顺利,很快就栽了跟头。

然而,吴清亮并没有退缩,他仍然坚持自己对中国市场的判断:“中国市场太大了,我看准了中国不会让我失望。”

1993年,立邦斥资3000万在电视上投放涂料广告。此后,其每年都把销售额的12%投入广告。

据立邦中国官网显示,目前立邦已成为位居全球第四的涂料制造与服务商,旗下拥有约30个品牌,业务遍布全球。

立邦中国区总部设立于上海,在中国投资建设超过70家生产基地,员工近1.1万人。

2020年8月,上市公司日本涂料控股株式会社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新加坡吴德南集团达成总价值1.29万亿日元的交易协议,完成交易后将成为该集团的子公司。

2024年,立邦在上海浦东启动亚太研发创新中心建设。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涂料供应商之一,立邦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助力中国车企更好地出海。

今年8月8日,日本立邦涂料控股株式会社(Nippon Paint Holdings,“立邦涂料”)公布2025年度上半年经营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得益于完成收购AOC的业绩贡献,销售额同比增长4.3%至8524.28亿日元(约合57.79亿美元或人民币42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874.54亿日元,同比增长34.4%。

8月12日,吴清亮逝世消息传出当天,立邦涂料股价突然大跌超10%,总市值2.7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50亿元)。

4

虽然吴清亮在新加坡出生长大,但他内心始终认定自己“根在中国”。

他在自传《清亮人生》中曾写道:“我有中国血统,又从小接受中文教育,我骨子里是个中国人!”

1982年,吴清亮陪83岁的母亲返乡探亲。这是李秀英时隔55年后再次回到大吴村。母亲曾教导他“发了财别忘了乡亲”,因此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后,他从未忘记回馈家乡。

早在1980年,吴清亮就捐款了12万元扩建大吴小学,将新建的教学楼以父亲之名命名为“松昌教学楼”。

1989年年初,吴清亮斥资1400万元为家乡建一所完全中学为纪念其父亲命名为“松昌中学”,并在校园一隅以母亲之名命名独辟一个“秀英园”。后来吴清亮不断追加投资,在松昌中学的发展上累计总捐资已超3200万元。

为了帮家乡脱贫致富,吴清亮先后捐资修建了4座桥梁,又捐建发电站、环乡公路等,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为了纪念母亲,他在大吴村捐建秀英亭、秀英园、秀英小学、秀英医院。2002年,秀英医院开始建设,2007年扩建,为村民就医提供了极大便利。

2024年6月,98岁高龄的吴清亮在家人的陪同下回到大吴村,这也是他最后一次踏上家乡的土地。面对已废弃的松昌幼儿园旧校舍他许下心愿,要将这里打造成村里的活动中心。

6个月后,“大吴会客厅”正式落成,会客厅以村中大榕树为中心布局,设置餐厨空间、茶书院、兴趣教室、手工作坊、运动场以及承载潮戏剧场、特色市集等功能的创新空间,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吴清亮的女儿吴婕人在“大吴会客厅”落成启用仪式上说:“时间在变,空间在变,但我们对家乡的心意从未改变!”

“吴清亮先生的精神是立时集团的根基。他教导我们,商业的成功在于‘立身’——以谦逊之心立业,以仁爱之心立人。我们将延续他的精神和使命,以持续创新与责任担当,发展企业,造福社会!”

立时集团首席执行官黄守金代表全球员工深切追思这位备受爱戴的“亚洲涂料工业先驱”时这样说道。

回顾吴清亮的一生,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闯劲,硬是将困顿开局走成了传奇篇章,活出了让人羡慕的模样。

从贫民窟走出的他,前半生摸爬滚打,饱尝人生艰辛,但凭借顽强的拼搏和不懈的努力,为自己赢得了后半生的财富和地位。

同时,他又以对故乡的无私奉献,为父母赢下了流芳百世的名声。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是中国古人存身的智慧,也是吴清亮一生的践行!

参考资料:

1.南方+丨吴清亮去世,享年98岁

2.环球人物 | 98岁首富离世,一生以华人身份自豪

3.棱镜|新加坡首富用一生打赢了这场资本战

4.中国商报 | 从辍学少年到商业巨擘,立邦创始人吴清亮的传奇人生

5.腾讯网|亚洲漆王:吴清亮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