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原(四百三十五)|怀念父亲
发布时间:2025-09-04 15:13 浏览量:5
怀念父亲
文/马士红
也许是因为中元节快到了吧,最近几天总是想起父亲。
父亲去世已经两年半了,人们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可以让我们忘掉很多东西,包括痛苦与思念。我承认这句话是对的,所以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慢慢学会了遗忘。
父亲这个人有很多缺点,这样说可能显得不礼貌或者说不尊重长辈,但我说的是事实。
首先,父亲这个人非常自私,我们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当时的社会普遍现象),母亲做点比较好的饭菜,必须放在父亲的面前,父亲不发话,我们小孩子谁都不敢吃一口。
再有,父亲脾气暴躁,经常爱发火,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节日里。记得有一年过春节,因为灯泡坏了一个,他就大发脾气,觉得这件事不吉利,不是好兆头。我当时就觉得不能理解,一个成年人,一个四五十岁的人,竟然会因为这点小事而生气,他怎么就不想想孩子们的感受呢?
另外,父亲还非常专制,在家里说一不二。父亲毕业于盐山师范学校,初中语文老师,算得上是知识分子,而母亲一天学堂没有进过,所以对父亲自然是言听计从。但问题是我们几个子女都读过书,我们慢慢长大了,父亲在家里搞“一言堂”,我们对他总是很不满。每当父母吵架的时候,不论谁对谁错,我总是站在母亲一边,经常暗暗地想:母亲太软弱了,怎么不跟他离婚呢?
当然,父亲也有一些优点,比如他工作踏实认真,教学成绩一直很好,受到很多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塞满了抽屉。
父亲自学了中医,并且在十里八乡都很有名气。在那个缺医少药、经济贫困的年代,村里人生病了舍不得去医院,就找我父亲看病。父亲免费给他们号脉、针灸、开药,有时直接就是不需要花钱的那种药,比如去地里弄点儿植物的根茎,煮水喝。
父亲的第三个优点是毛笔字写得很好。我们小时候过春节,门上贴的春联都是手写的,家家户户只需要买几张红纸就可以了。年前的一段日子里,我家每天都很热闹,村里人纷纷拿了红纸到我家来。父亲把这些红纸用刀子裁成长宽合适的一些长条,然后写上一些吉祥如意的话语,晾干之后,再把它们整整齐齐地捆起来,写好名字,方便人家来取。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几个孩子想跟着父亲学写字,父亲就会显得特别有耐心,给我们一人发一支毛笔、一方砚台,再发几张宣纸。但是我们没有耐心,往往胡乱写几下就放弃了,只有哥哥坚持得比较久,书法还算凑合,但是比起父亲来,那肯定是差远了。
父亲有时候也会给我们提供一些情绪价值。比如姐姐说自己的肩膀太宽了,父亲说:“肩膀宽的人,体型更显得匀称健美。”哥哥说自己好朋友太少,希望自己“好友遍天下”,父亲没有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种高大尚的话,而是开玩笑说:“狮子、老虎都是独来独往,苍蝇、蚊子才会成群结队。”我有一次抱怨自己的脚太大了,穿鞋子不好看,父亲说:“脚大怕什么,脚大站得稳。”弟弟小的时候,总是担心自己长不高,父亲就安慰他:“个头不重要,邓小平个子矮,但人人佩服他。”
父亲的一生淡泊名利,从来不会阿谀奉承,对我们几个子女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个影响我无法评判是好还是坏,反正工作后的我对名利也看得很淡。也许在有的人看来,这是无能懦弱的标志,也许我争一争,抢一抢,会获得更多的荣誉称号、利益和实惠,但是我没有这样做,也不屑于这样做,就像杨绛先生所言:“我跟谁都不争,跟谁争我都不屑。”
父亲原本也有机会进城的,他之前的很多同事都调进城里上班了,子女也变成了城里人,这让我一度很羡慕,但父亲一直选择待在农村中学,直到退休。
父亲是一个愚孝之人,他对爷爷的话言听计从。每个月发了工资,一大部分都交给爷爷,所以母亲跟着他,受了很多委屈。要强的母亲从来不主动问父亲开口要一分钱,她自己农闲季节去地里打草卖钱,晒干的草一斤只卖一分钱。
父亲在叔叔的婚事上,出钱出力,操心很多;姑姑结婚后,回门、孩子满月之类的需要娘家出钱的事都是父亲一人承担。从这个意义上讲,他这个大哥当得还算可以吧,他为大家庭的付出远远超出他为我们这个小家庭的付出。
父亲是一个仪式感很强的人。几乎每个节日,他都让母亲炒几个菜,一家人围坐一起,吃吃喝喝。一开始,只有父母两个人喝点儿白酒。后来,父亲给我们四个孩子也分别倒上一小盅白酒,但不能多喝,每人只能喝一酒盅。慢慢地,我们都习惯了白酒的味道。长大后,有特殊的需要应付的场合,需要喝点儿白酒烘托气氛,我们也不打怵,当然,也不喜欢喝。
父亲不重男轻女,他对四个子女完全一视同仁。吃点儿稀罕东西,平均分成四份,至于谁先挑选,我不记得了;过年发零花钱,数额完全一样。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用现在的一个词,父亲很“佛系”:愿意读书,他就一直出钱供应;不想读书了,也不勉强。按理说,父亲自己是当老师的,应该特别重视子女的教育才对,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一点,让我一直很困惑。
我原谅父亲、理解父亲,并与父亲达成和解(我单方面的心理活动),是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大概是上高二那年。也许是因为那段时间我刚刚看完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像是受到了某种洗礼,我的心态突然变得平和起来,心胸像鲁北平原一样辽阔,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与包容。
深秋的一个周末,我放假回家。一进大门,发觉家里冷冷清清的,父亲一个人站在院子里,倒背着双手,呆呆地望着天空。父亲本来就很瘦,穿着一件灰色的中山装,他的背影显得格外单薄。其实天上什么都没有,没有云彩,也没有飞鸟,父亲孤单落寞的样子让他显得很无助、很弱小。
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想哭了,之前对父亲所有的怨恨瞬间烟消云散。我想父亲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啊,我为什么对他要求那么高呢?他有喜怒哀乐,在家人面前表现出来,不是很正常的吗?他有各种缺点,不也很正常吗?世间哪有没有缺点的人。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爸爸,我想您了,就让我安静地哭一会儿吧……
作者简介:马士红,中学英语老师,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