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县委书记高双成接受《福州日报》专访

发布时间:2025-09-05 12:13  浏览量:9

连江连海连世界,向海向洋向未来。金秋时节的连江,渔获满舱,承载丰收喜悦;千帆竞发,又响奋进号角。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确定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目标30周年。日前,连江县委书记高双成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锚定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的重要承载、重要枢纽、重要窗口、重要平台‘四个重要’战略定位,紧扣‘海洋强县、工业立县、商旅旺县’的发展思路,努力在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先行城市中奋勇争先、多作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工作期间,24次到连江调研指导,对连江发展海洋经济、做好对台文章格外关注,要求连江在“海上福州”建设中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前头。“这份厚重的关怀与殷切的嘱托,为连江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高双成表示,连江广大干部群众始终怀着感恩之心、爱戴之情、奋进之志,善于继承、勇于创新,推动各项事业闯出新路子、迈上新台阶。

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挑大梁、作贡献。连江先后研发培育“黄官2号”海带、“无边海带”等20多种高优品种,启动建设水产种业工程中心,打造水产种苗“连江芯”;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大力实施“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工程,先后投放下水11台(套)深远海养殖设备,投放、投用数均位居全国县域第一;持续布局水产精深加工、预制菜产业,不断壮大水产加工产业联盟,深化“海连江”区域公共品牌创建;探索海洋渔业碳汇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海域“三权分置”,打响“世界渔都”城市IP,努力把连江打造成为福州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主要承载地。渔业产值连续5年位居全国县域第一,水产品总量稳居全国县域第二位;“世界渔都”城市IP入选2025年度IP城市人文赛道前十榜单。

连江定海湾投放众多深远海养殖装备。(连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产业发展方面,优载体、强链条。连江坚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探索出由“一个科创联盟”“一个桥梁”“一个企业组团”“一个基金矩阵”组成的“政产学研金”联动发展新模式,持续推进连江经开区、可门临港工业区、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福州现代物流城等六大产业平台以及高端精细化工与纺织新材料、新能源新材料、水产品精深加工、现代海洋工程装备、现代航运物流、文创旅游等6条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建设,先后获评全国GDP百强县、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连续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

在两岸融合方面,走前头、作示范。连江积极发挥区位优势,以福马产业合作园落地连江为契机,推动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深化以产促融,建立台资产业增信基金,加力推动海峡两岸深远海养殖园区、马祖“物流飞地”等平台建设。开通台胞台企服务专窗和台胞职业资格服务窗口,推出“台胞台企入连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打造“世界渔都·连马家宴”等两岸融合发展工作品牌,加快构建“连马一日生活圈”。

新征程新起点,连江如何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新辉煌?“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奋勇争先落实年’项目攻坚专项行动以及深化拓展‘三争’、开展‘奋勇争先’行动为抓手,奋力在改革中率先破题、在创新中勇闯新路、在融合中先行先试,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和更大突破,持续为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贡献力量。”高双成说。

向海图强,构建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连江加速建设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围绕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聚焦种苗培育、生态养殖、远洋捕捞、精深加工、品牌塑造、海工装备、滨海旅游等七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向新而行,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能级。连江坚持以科技赋能、绿色赋能、开放赋能、基金赋能、人才赋能等“五项赋能”为抓手破题突围,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面激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活力。

向融发力,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连江坚持“全县动员、全员参与、全面融合”理念,巩固深化“以产促融”发展模式和连马两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四共”合作机制,完善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机制,招引更多产业项目落地福州马祖产业合作园区,将两岸融合发展工作融入各项工作中,开创更多标志性成果和连江经验。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高双成表示:“我们将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充足的干劲,念好‘山海经’、唱好‘对台戏’,努力建设更高水平‘海上福州’、推动榕台融合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示范区、先行区、桥头堡,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连江新实践。”

连江:

向海图强谋发展

风劲帆满图新志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3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瞬;于一座城而言,却是道不尽的沧桑巨变。连江县始终牢记嘱托、久久为功,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持续深化拓展“三争”、开展“奋勇争先”行动,奋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的重要承载、重要枢纽、重要窗口、重要平台,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新型工业化标杆县、中国温泉之乡、中国鱼丸之乡、中国海带之乡、中国鲍鱼之乡、中国生态食材之都、中国美食地标之都等称号。

连江开渔,千帆竞发。丁天霖 摄

做好“海”的文章

加快打造“海上福州”桥头堡

连江拥有238公里海岸线,海域面积达3112平方公里。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开放县市之一,连江发展的脉搏始终与潮涨潮落相应和。

眼下又到了海带育苗时节。在连江官坞村,村民分批次培育20万片“无边海带苗”和10万片传统海带苗,可供养殖海域达30万亩。

今年5月,全国首批“无边海带”在连江试养成功,其成品具有中带部宽大、边缘部褶皱不明显等特点,整片利用率可达85%至90%,远超普通品种,是海带精加工的优质原料。这些海带苗将供应辽宁、山东、浙江等地,并出口到俄罗斯、韩国等海外市场。

连江深入实施水产种苗培育创新工程,推动企业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培育出“无边海带”、“福鲍一号”鲍鱼、“岱衢族”大黄鱼等高优品种,着力打造水产种业“连江芯”。目前,连江已出产500多种海产品。

伴海而生,因海而兴,向海图强。在连江定海湾海域,“定海湾1号”深远海养殖平台屹立海中。“这一平台长约60米、宽约32米、水深约17米,面积超过4个篮球场,可容纳大黄鱼20多万尾,还能实现智能化管理。”福建鑫茂渔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统锋说,深远海养鱼,水质更好、水流更急,藻类、浮游生物种类丰富,大黄鱼口感接近野生,零售价远超传统养殖的大黄鱼,单位产值是传统养殖方式的10倍。

由近岸浅水向离岸深海转移,由“汗水渔业”转为“智慧渔业”……连江实施“百台万吨”工程,投放“定海湾”“闽投”系列等深远海养殖平台11台(套),养殖水体达17.75万立方米。

作为全国第三个、全省唯一的远洋渔业基地,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打开连江链接世界海洋的窗口。基地规划建设面积2.4万亩,采用“一核心、多节点”布局,投产后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福建远洋渔获上岸难、装卸慢的痛点,更能整合冷链物流、水产品加工等产业链资源,推动形成“全球买、全球卖”的水产品贸易格局。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连江重新审视资源禀赋和再造优势,深挖海洋生产力,为新一轮发展启动新引擎。上月,连江县与大连工业大学校政企合作交流暨签约仪式在大连工业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将担任连江县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特聘专家团首席科学家、团长,服务连江县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战略发展、技术攻关等核心任务。同时,福建正冠渔业开发有限公司、福建亿达食品有限公司、福建东鸥食品有限公司等连江三家水产企业与大连工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将在南极磷虾、海带、鲍鱼等领域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共建研发平台、推动成果转化,不断深化校企协同创新机制,助力海洋特色产业提质升级。

海洋是连江最鲜明的特征和发展的最大优势。连江持续打响“世界渔都”城市IP,今年5月“世界渔都”城市IP入选2025年度IP城市人文赛道前十榜单。同时,推出首批“17+N”道菜谱的“世界渔都·连马家宴”,不断完善“海连江”区域公共品牌体系、海洋渔业碳汇体系和鲍鱼价格指数建设,培育出“连江鲍鱼”“连江海带”“定海湾丁香鱼”“百胜缢蛏”等4个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让连江味道香飘四海。

做好“城”的文章

奋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坚强北翼

在辽阔的中国经济版图中,县域是发展的基本单元。连江抢抓机遇,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比较优势,以坚韧铸就发展之基,以特色握紧奋进之轮,凭改革撑起破浪之桨,汇聚起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坚强北翼的强大力量。

中国(连江)海峡国际农产品物流园、京东福州智能供应链运营中心、新希望澳牛乳业加工基地等项目相继投产,民天国际物流中心、弘泰达高性能膜分离装备制造基地等3个产业项目抢抓工期;港口后方铁路、丹贵公路一期等20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福州现代物流城,处处可以感受到发展的速度与激情。

福州现代物流城渐成规模。包华 摄

作为新时代福州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载体,福州现代物流城从“一张白纸”起步,按照南商贸、中物流、北制造的定位分片开发,全力推进规划编制、产业招商、要素保障、项目建设等工作,加速朝着东南区域物流集散中心、国家物流枢纽重要载体、对台物流枢纽承载基地、海丝国际物流通道门户的目标迈进。

再将目光转向同样活力涌动、高潮迭起的可门。锚定“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亿吨国际一流物流枢纽”目标,连江经济开发区可门园区坚持“以园聚链、以链集群”,集聚高端精细化工、高端新能源新材料、光热新材料、电力能源、港口物流五大产业集群。2024年,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2年超5000万吨,入选“中国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在福建省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现状评价工作中获评“二类园区”第一名,并被授予“福建省新型工业化企业示范基地(2024—2027年)”称号。

立下山盟海誓,尽享山珍海味,连江海与山的交响不绝于耳。在黄岐半岛,立足当地滨海旅游资源、岸线资源和对台特色,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应运而生,大力发展滨海观光、休闲度假、海洋文化、海上运动等产业,推进连马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造高品质文旅发展示范区。在“中国温泉之乡”贵安,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温泉+”文旅产业、数字新兴产业,布局发展医美康养特色产业,提升两岸数字电商产业园,力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宜学的贵安新城……

连江环马祖澳旅游日益受到青睐。包华 摄

今日连江,县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支柱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

做好“台”的文章

构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先行先试区

日前,搭载91名旅客的“吉顺9号”客轮靠泊福州港黄岐客运码头,旅客们携带行李有序接受通关检查。“我今年已经乘坐‘黄岐—马祖’客运航线往返五六趟了,半小时左右就能到目的地,方便快捷。”马祖乡亲陈女士说。

“黄岐—马祖”客运航线作为距离马祖最近的“小三通”航线,已成为两岸同胞往来探亲访友、旅游观光、文化交流的黄金纽带。今年暑期,该客运航线迎来客流高峰,客流量同比增长113%。

随着福马“小三通”日益热络,黄金水道带来了人气和活力,也带来了梦想和机遇。“随着连江发展热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我们这些马祖乡亲看到了更多投资机会。”提及二度创业,马祖承鲜捷百货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承和激动不已。

谢承和口中的“热土”,正是位于连江县琯头镇粗芦岛的福马产业合作园。去年5月,福州发布福马“同城生活圈”先行先试首批10条政策,其中之一就是积极推动设立福马产业合作园,确定连江县琯头镇粗芦岛区域作为先行先试区。围绕10条政策,连江细化《关于支持福马产业合作园先行先试区建设若干措施》首批6条措施,市县共同注资1亿元设立福马产业融合发展基金,为园区内马祖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租金减免等服务,将“台胞声音”转化为“园区方案”“发展蓝图”。

两岸一家亲,连马亲上亲。连江持续拓宽连马交流维度,在构建福马“同城生活圈”、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先行城市中走前头、作示范:以产促融,加快建设福马产业合作园,建成两岸数字经济电商产业园,谋划“海峡两岸深远海养殖园区”,打造“海上牧渔城”,推进台湾免税商城等项目;以通促融,连江黄岐至马祖客运航线让两地距离从5天5夜变为25分钟,福建向马祖近期供水工程及福马供水先行工程,加快推动“福马共饮一江水”变为现实;以惠促融,在贵安设立台湾人才驿站,引进台湾布鲁斯团队参与闽台乡建乡创陪护式服务项目,开通台胞台企服务专窗和台胞职业资格服务窗口,设立连马慢病健康管理暨肿瘤防治交流中心;打造连马讨海音乐节、“世界渔都·连马家宴”等两岸融合发展工作品牌……

踔厉奋发谱新篇,笃行不怠向未来。站在新起点上,连江以奋斗作笔、以山海为卷,正在书写一部更加波澜壮阔、激情豪迈的发展史诗。

福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 颜澜萍 通讯员 叶建隆

编辑 陈雨晨

审核 申哲

监制 王新 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