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祁县老兵刘世智:解放战争时期,他在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
发布时间:2025-09-06 00:51 浏览量:7
老兵刘世智:解放战争时期,他在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
发稿时间:2022-09-17 09:15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每年9月,都有许多市民前去绵阳南山烈士陵园,祭拜烈士,诉说哀思。山上的青松挺拔,肃静巍峨,守护着一个个以身许国、壮烈牺牲的烈士们。2022年9月16日上午,94岁的参战老兵刘世智在南河军休所工作人员的搀扶下,颤颤巍巍走到了绵阳烈士陵园,看着烈士墓碑上一个个鲜红的名字,这位从烽火岁月中走来的老人,忍不住哽咽。“每年我都想来看看烈士们,让他们知道他们没有被遗忘,想告诉他们国家强起来了,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每年9月,都有许多市民前去绵阳南山烈士陵园,祭拜烈士,诉说哀思。山上的青松挺拔,肃静巍峨,守护着一个个以身许国、壮烈牺牲的烈士们。9月16日上午,94岁的参战老兵刘世智在南河军休所工作人员的搀扶下,颤颤巍巍走到了绵阳烈士陵园,看着烈士墓碑上一个个鲜红的名字,这位从烽火岁月中走来的老人,忍不住哽咽。“每年我都想来看看烈士们,让他们知道他们没有被遗忘,想告诉他们国家强起来了,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功劳证
1.入伍当兵
刘世智,1928年出生于山西祁县一个贫困家庭。1945年8月,八路军在村里进行征兵工作。17岁的刘世智一直梦想着当军人报国杀敌,于是他主动参战,并于1945年9月随部队一起出发去山西太岳。
行军途中,刚好遇上前线打仗,因为年纪小,刘世智便在部队里做一些后勤工作,专门护理前线受伤的战士。当时部队环境艰苦,受伤的病人没有可以安置的地方,只能暂时住在老百姓家中。老百姓对八路军也都非常友好,愿意为他们提供住所。
白天,刘世智给伤病员们送水送饭,帮他们换药。到了晚上,他便提着夜壶挨家挨户看望伤病员,询问他们需不需要上厕所,身体有没有不舒服等。刘世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被上级看在眼中,他们觉得这个小伙子很不错,便将他分配到太岳一分区医院做看护员。之后又跟随部队参加太行山的上党战役,在战役中为伤员服务。
经历了上党战役后,刘世智开始在部队医院里学习基础的医学知识和护理知识。1947年,他随部队离开解放区,从山西沁源县一直到山西晋中,之后他被编入太岳军区十八分区,并且加入中国共产党。
刘世智
2.照看伤员
1948年3月7日,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在徐向前指挥下,开始对晋南重镇临汾城发动围攻。刘世智跟随华北军区一兵团去战场救治伤员。
临汾城内高外低,形如卧牛,易守难攻,所以我军对临汾的进攻难度可想而知。白天的时候,敌军的轰炸机在头顶盘旋,扔下的燃烧弹在地面一炸就是一个大坑,战士们一个个地倒下,而刘世智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件事——拼尽全力协助军医抢救伤员。受了皮肉伤的战士经过他们简单的消毒、包扎,一转身又冲上了战场。
5月17日夜晚,在全体将士们的英勇奋战下,临汾战役终于取得胜利。而刘世智在救护工作中认真负责,获得三等功。之后,他又跟随部队参加了山西太原的秋村战,他所在的部队也被编入太原军分区。
一天部队上级在医院找刘世智谈话道:“小刘,山西地区解放了,但全国其他地方没解放,你要不要随我们一起去呢?”“我要去!”刘世智那时年纪虽小,但经过几次战争下来,早已是满腔热血,一心想着要为部队、为老百姓做贡献。
3.随军奔赴
太原战争结束后,部队修整了几个月,然后又背上行囊,从太原出发,一路南下,一直走到山西省的黄河边界上,经过永城,最后到达西安潼关,解放西安。
刘世智又随部队一直打到青海,之后又准备去解放新疆地区。此时已到了寒冷的冬季,天气十分恶劣,条件十分艰苦,物资紧缺。在行军时没有能抵御寒冷的衣服,士兵们的体力急剧下降,更别提到前线去和敌人打仗了。好在当地的老百姓养了许多绵羊,非常愿意让解放军薅羊毛做保暖的衣物。
刘世智和后勤士兵将薅下来的羊毛在河里洗干净后,做成毛线,为士兵们每人做一个羊毛坎肩,再用两根绳子系在肩膀上,就当保暖的衣服穿了。剩余的毛线,又被他们拿来给士兵们织手套。
部队还没赶到新疆,新疆就起义并和平解放了。部队便更改路线,奉命前往四川西昌地区剿匪。途经四川青川县后,部队到江油休整了一个礼拜。当地老百姓对解放军十分敬重和爱戴,请部队的人去看川剧表演,还给他们安排了最好的位置。刘世智说那个时候他才第一次到四川,慢慢地了解四川的语言和文化。
历经千难万险后,部队于1950年到了四川西康军区。刘世智因为在去往西康地区的途中经常帮助同行体力不支的士兵、帮助新入伍的同志,吃苦耐劳、细心照顾伤病员,由一八四师后勤处机关连支委会评定为一等功臣。
4.回首往昔
剿匪结束后,刘世智被分配到重庆三医大学习专业的护理知识和医学知识。从1951年9月开始,他便作为军医被分配到四川公安中队、西昌军区休养所、北京国防第五研究院三分院312医院等地,期间他还在卫生处当过助理员。
1958年,上级将过去那些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上学读过书,也没有经过正式训练的看护员,送进了重庆三医大学习。刘世智也是其中之一。学完以后,他继续留在了医疗队,并在成都军区总医院进一步学习医术。
“那时候四川农村人的生活困苦,因为没有粮食吃,营养严重不良,导致很多人得水肿病,腿肿得很严重。我所在的医疗队负责下乡帮农民治疗。”刘世智回忆说。
1965年10月,刘世智成为三线建设的一员,先后在四川大竹064工程指挥门诊部、安县131部队门诊、绵阳岗指挥部卫生处相继任负责人的职位。1978年4月,他在绵阳89950部队后勤处卫生处任副处长一职,一直干到1984年1月离休。
如今,刘世智已进入耄耋之年,回顾往昔峥嵘岁月,他为自己能有机会为祖国出力而感到光荣,为自己能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而感到骄傲,更为祖国现在的繁荣和强大而感到自豪。“我虽然已经94岁了,但仍然不忘初衷,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为党和人民做贡献。”刘世智说。(绵报融媒记者 郑金容 图片由绵阳市南河军休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