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直属机关红星幼儿园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巡礼

发布时间:2025-09-09 16:03  浏览量:6

编者按:

金秋时节,我们迎来第41个教师节。四川省直属机关红星幼儿园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幼教人。他们中有的三十年坚守讲台,有的以音乐启迪童心,有的转岗后勤却始终守护成长。他们以赤诚之心投身幼教,以专业之力护航童年。

在这组报道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而动人的教育故事。从科研创新到炊烟匠心,从三十三年坚守到活力教学,他们用温暖与智慧诠释“爱与责任”,以行动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愿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故事,传递教育力量,激励更多教育者前行。

韵律中的教育诗篇——记优秀幼儿教师任喻萍

在幼儿教育的百花园中,有一位教师以音乐为媒、以教研为桨,十九年如一日守护着孩子的成长——她就是任喻萍,四川省直属机关红星幼儿园的高级教师、音乐工作坊坊主。从青涩稚嫩的幼师生到全国幼教舞台的分享者,她始终以儿童视角为出发点,用爱与专业诠释着幼儿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在平凡岗位上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以儿童为本,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任喻萍深知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重要性。她勤恳扎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以爱心、干劲和热情赢得广泛认可。在参加周兢、冯晓霞、朱家雄等专家讲座后,她深刻领悟到“以儿童视角为出发点”的真谛,逐步从接待家长的新手成长为走向全国幼教年会的分享者。她坚持用孩子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孩子的情感体验生活,努力成为幼儿“信息的观察者、资源的支持者、游戏的合作者、发展的点拨者”,让每一次活动都成为孩子的有益经验。

深耕教研,从学习者到创新者的蜕变。任喻萍积极参与园内外教研活动,实现从学习者到实践者再到创新者的跨越。她主持的小专题《命题建构活动中培养4—5岁幼儿坚持性的实践探析》《指向幼儿艺术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研究》均获锦江区教育局二等奖。作为音乐工作坊坊主,她带领成员赴南京参加第十四届幼儿园音乐教育研讨会,提供观摩课《放烟花》和工作坊互动教研课《以剧为“翼”,幼学“践”行》,获得全国专家同行好评。多年来,她参与主持的教科研课题获全国、省市级奖项多项,并将成果在全国级、省市区级推广。

超越自我,以专业引领赋能成长。任喻萍坚信幼儿教师应是复合型人才。她持续学习《指南》精神,钻研整合课程,认真对待每一次公开教学。连续四年为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大会提供观摩课和工作坊现场,并参加全国幼儿园音乐高级人才课程升级培训。她带领音乐工作坊出色完成全国、省市级音乐接待任务,以扎实的音乐教育功底赢得广泛赞誉。2019年至今,她已培养十余名青年教师在各级教学比赛中获奖,真正实现了“以点带面”的专业辐射。

十九年耕耘,初心未改。任喻萍以执着的追求、不断进取的态度和无私奉献的师德,诠释了一名幼儿教师的精彩世界。未来,她将继续以音乐浸润童心,以教研引领成长,在这片纯净的天空中快乐飞翔。

科研探索的领路人——记优秀幼儿教师唐子涵

在学前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浪潮中,有一位年轻的教师以科研为帆、以实践为桨,在幼教领域不断探索前行——她就是唐子涵,四川省直属机关红星幼儿园课程研发中心教师。作为一名拥有硕士学位的青年党员教师,她将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以科学精神和专业素养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在短短三年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研成果。

勤学善思,以新理论引领专业成长。唐子涵始终坚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持续关注学前教育前沿动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她深入学习学前教育优秀刊物,汲取先进知识和经验,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开的背景下,结合幼儿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她注重为幼儿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大胆表达与交流,促进幼儿全面、均衡发展。这种持续学习的态度使她迅速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教研骨干。

科研引领,以真问题驱动实践创新。唐子涵坚持以科研眼光审视教育实践中的真问题。作为主要负责人,她每年积极申报区级教师小专题,组织成员定期教研,认真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她以教育“真问题”为出发点,深入开展实践研究,2021-2022学年、2023-2024学年连续获得区级教师小专题一等奖,2023年12月获成都市教师小课题二等奖。她撰写的多篇论文和游戏案例在省市级评选中屡获佳绩,仅2024年就获得四川省教育学会学术年会主题优秀论文一等奖、四川省第二届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评选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成果丰硕,以深度科研反哺教育实践。唐子涵积极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合作撰写的课题报告获得2025年四川省教育发展改革优秀成果一等奖、2023年四川省教育科研课题阶段研究成果三等奖、2022-2023年度成都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等奖等重要奖项。近三年累计获得省市级教研奖项15项,其中包括6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和4项三等奖。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她的科研能力,更通过实践转化直接服务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

从一线教师到课程研发骨干,唐子涵以扎实的理论功底、敏锐的科研意识和勤奋的实践探索,在学前教育领域快速成长。她用实际行动证明:科研与实践相结合是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未来,她将继续以科研引领实践,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发展之路贡献青春力量。

三十三年育苗情——记优秀幼儿教师万好

在四川省直属机关红星幼儿园,有一位教师用三十三年的坚守诠释着对幼教事业的深情——她是万好,一位普通却不平凡的一级教师。从青涩懵懂的“老师姐姐”到深受爱戴的“教师妈妈”,她将最美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幼教事业,用爱心与专业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幼儿的成长,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教育人生。

从“新手型教师”到“优秀教师”的专业蜕变。三十三年的耕耘让万好完成了从新手到专家的华丽蜕变。她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核心价值观,从一名不懂教育理念的新教师成长为能够提供全国示范课的优秀教师。她展示的语言教学活动《鸭子?兔子?》《母鸡萝丝去散步》以及各年龄段早操展示、游戏现场等,为全国幼教同行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范例。她积极参与园本课题《基于儿童经验建构的阅·历课程建设研究》,其观察记录《我的大叶王》获第十届全国幼儿园“优秀论文和优秀活动案例”三等奖。作为保育教研指导教师,她为年轻教师传授经验,合理规划保教配合关键点,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并在省市区参观接待中分享优秀保育经验。

从“学习借鉴”到“勤于思考”的研究升华。万好始终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从喜欢阅读他人优秀文章到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实现了从实践者到研究者的转变。她基于班级课程建设实践撰写的论文《主题活动中支持大班幼儿园测量核心经验建构的策略》获成都市学前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从幼小衔接实践出发完成的论文《大班幼儿幼小衔接心理过渡的挑战与支持》获成都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她坚持爱看书的习惯和多记录的书写方式,不断深化对教育的理解,提升专业素养。这种研究精神使她的教育工作始终保持着创新活力。

从“老师姐姐”到“教师妈妈”的情感升华。三十三年的岁月让万好从“老师姐姐”变成了“教师妈妈”,这种身份转变使她的教育更加充满温情。她将理性的教育与感性的母爱完美融合,其教育随笔《关于“故事”的故事》获第十一届全国幼儿园“优秀论文和优秀活动案例”三等奖。这种充满爱的教育方式赢得了家长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她所带班级实现“零家长投诉”,为幼儿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指导实习教师时,她严格要求、细心指导,从每个问题到每个环节都倾囊相授,培养的实习教师多次获得优秀实习教师称号,为幼教事业输送了新鲜血液。

三十三载春秋,万好用爱心守护童年,用专业引领成长。虽然即将退休,但她对幼教事业的热爱永不褪色。这份执着与坚守,正是幼教工作者最美的职业写照。

以行践道的教育者——记优秀幼儿教师张巧婷

在幼儿教育的园地里,有一位教师用十七年的坚守诠释着教育的温度与深度——她就是张巧婷,四川省直属机关红星幼儿园的一级教师。从青涩的师范生到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她始终秉持“幼儿为本”的理念,在日常保教与支教帮扶的双重实践中不断探索,用爱与专业守护孩子的成长,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故事。

课程创新,打破壁垒实现“阅生活、历成长”。张巧婷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阅历课程,通过“阅”生活、“历”成长的核心内涵,将课程与幼儿生活深度融合。在“天工开物・彰施”染色主题活动中,她巧妙融入《天工开物》传统染色技艺,引导幼儿从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探索色彩奥秘,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幼见小种子”主题活动中,她带领幼儿走进自然观察植物生长,亲手种植盆栽,在照料植物中学习自然知识,培养耐心与责任感。这种生活化的课程理念有效打破了教育与生活、课程与经验的壁垒,让学习真正发生在生活中。其课程故事《图书分类》获四川省教育学会一等奖,多项教学研究成果在市区级评选中获奖。

保育融合,以细致呵护守护健康成长。张巧婷深知保育工作的重要性,严格落实卫生消毒制度,为幼儿打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在生活照料上,她密切关注孩子们的饮食、睡眠状况,对生病的幼儿悉心呵护。曾有一名幼儿突发腹痛,她立即安抚并带至医务室检查,第一时间联系家长,全程陪伴直至家长到来,以细致周到的服务赢得家长高度认可。在习惯培养方面,她创新运用趣味游戏和儿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受幼儿喜爱。2024年1月,她在“放心,我自己来”保育员业务练兵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支教帮扶,以星火之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星火支教队成员,张巧婷积极参与屏山县新市镇幼儿园的支教帮扶工作。她与当地教师团队深入研讨,围绕园本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发展和教科研管理等方面,明确五年建设核心指标,协助完善制度体系,助力组建教研队伍、打造特色教研园地。她走进班级指导环境布置、区域设置与材料投放,参与创建五类云资源,通过多元形式分享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城乡学前教育互通互享,实现共同提升。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新时代幼儿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十七年教育路,初心永不改。张巧婷以课程创新促进幼儿发展,以细致呵护守护幼儿健康,以支教帮扶推动教育公平。未来,她将继续扎根幼教事业,用爱与知识滋养每一棵幼苗,在教育路上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创意教学的点燃者——记优秀幼儿教师张文静

在幼儿教育的园地里,一位年轻的教师用八年的坚守与创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教育篇章——她就是张文静,四川省直属机关红星幼儿园的二级教师。从青涩的师范毕业生到教学骨干,她始终秉持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执着,深耕教学一线,以创新的教学研究和精彩的活动设计,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深耕教研,以创新研究促进幼儿发展。张文静展现出强烈的探索精神和专业能力,在教学研究领域取得显著成果。2023年4月,她与同事共同完成的《提升5—7岁儿童早期数字认知能力的行动研究》获成都市二等奖。该研究针对幼儿数字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了幼儿的数字认知水平。2025年5月,她的《发展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三公里户外圈构建研究》再获成都市论文评选一等奖。该研究聚焦幼儿身体素质发展,通过构建独特的户外活动圈,丰富了户外活动形式,促进了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为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提供了新思路。

精研教学设计,以特色活动激发幼儿潜能。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张文静同样表现出色。2024年6月,她的教学活动《光影神兽》凭借新颖的教学理念、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出色的课堂呈现,荣获成都市教师技能大赛特等奖;同年12月,该活动再获四川省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光影神兽》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元素相融合,通过光影效果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幼儿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充分展现了她高超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

用心育人,以个性关怀滋养幼儿成长。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张文静始终坚守岗位,关爱每一位幼儿。她注重观察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为每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她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作为贝壳班班长,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带领班级教师团队共同进步。

八年的教育之路,张文静以创新研究促进幼儿发展,以精彩活动激发幼儿潜能,以个性关怀滋养幼儿成长。未来,她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开拓者的教育情怀——记优秀幼儿教师刘梦诗

在四川省直属机关红星幼儿园天府园区,有一位教师始终以行动诠释着幼教工作者的责任与情怀——她就是刘梦诗,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却以不普通的坚持和热爱,在开拓新园的征程中默默耕耘。自2021年天府园区创办之初,作为开拓团队的一员,她克服家庭与工作的双重压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投身于园所建设与幼儿教育一线,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动人的教育故事。

迎难而上,以奉献精神投身园所创建。面对新园区距离遥远、丈夫长期在外、幼子需独自照料的困难,刘梦诗毅然选择坚守岗位。2024年,天府园区迎来创建“成都市一级园”的关键任务,作为中坚力量,她长期加班加点,参与打磨半日活动、优化环境创设、完善申报材料等工作,常至深夜才返家,团队的拼搏精神与园所的进步成为她的动力源泉。最终,园区顺利通过评审,这份荣誉凝聚了她的汗水与无私奉献。

专业引领,从实践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作为班长和年级组长,刘梦诗不断提升管理协调与专业引领能力。她组织开展多项班级主题活动,包括集教活动、课程分享和户外体育活动,其制作的玩教具获“张骞杯”全国幼儿园玩教具制作一等奖。她多次在国家级、区级论文评选中获奖,并承担市级、区级及园级现场观摩接待任务,辐射影响百余名骨干及帮扶教师。她分享的课程主题《你好,小蚂蚁》在幼教城市论坛中获得广泛认可,并被授予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实践指导教师称号。

家园共育,以真诚沟通构建信任桥梁。刘梦诗注重与每一个家庭建立深度联结。她通过细致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与教养方式,采取个性化沟通策略:面对焦虑家长,她用日常影像记录传递孩子成长点滴,耐心解答疑问;针对积极参与型家长,她倾听想法并引导其融入班级事务;对于普遍困惑,她组织沉浸式家长会,在共商共议中凝聚共识。这种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有效搭建起家园互信的桥梁,形成教育合力。

刘梦诗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诠释了新时代幼教工作者的担当与情怀。她怀揣对学前教育的热爱,坚守教育一线,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以扎实工作和真挚情感助力幼儿健康成长,持续为幼儿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十一载育花人——记优秀幼儿教师刘晓燕

在幼儿教育的园地里,有一位教师用三十一年的坚守诠释着爱与责任——她就是刘晓燕,四川省直属机关红星幼儿园天府园区的一级教师。从海军战士到幼教工作者,从青春年华到知命之年,她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滋养每一名幼儿,在平凡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育人乐章。

理论学习与实践深度融合。作为一名党员,刘晓燕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她积极参加党员大会、党小组会、主题党日等活动,坚持每日“学习强国”学习,观看红色电影,参与网络知识竞赛,不断提高党性修养。这种政治上的坚定也体现在工作中:她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对党忠诚,将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日常保教工作中。

以儿童为本促全面发展。从事幼教工作31年以来,刘晓燕始终秉持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每个清晨,她蹲下身与孩子平视交流;活动室里,她提前备好温水与纸巾;她耐心观察半小时,只为捕捉害羞孩子的闪光瞬间。她不断优化符合各年龄段的主题活动,深化家园协作,促进幼儿全方位深度学习。她积极拥抱课程改革,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多篇论文及课程故事获省市级奖项,如《大班幼儿爱眼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获锦江区三等奖,《未来的我》获四川省课程故事三等奖。

前后勤协同彰显责任。刘晓燕始终坚持“前后勤不分家”的理念。在后勤部门工作的三年间,她坚持完成继续教育培训,获得多项认证证书;积极参加保育培训,与同事交流共进。她协助会议记录、周计划统筹、简报撰写、固定资产登记、物资发放等工作;承担接待、帮厨、顶班、晨检、安全值守等任务;负责一级园评定资料准备与接待工作,为园区通过验收贡献力量。2025年,她获评“优秀共产党员”和“最美教师”优雅奖,成为团队中的榜样。

三十一载春秋,刘晓燕以党性为魂、以幼儿为本、以担当为行,在幼教岗位上默默耕耘。从海军蓝到幼教岗,她转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忠诚与奉献。未来,她将继续以爱为舟,以责任为桨,为幼儿的成长保驾护航。

园区安全的守护者——记先进教育工作者郑蓉

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后勤保障是无声却至关重要的基石。四川省直属机关红星幼儿园天府园区后勤副园长郑蓉,正是这一领域的默默耕耘者。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从一线教师成长为后勤管理骨干,36年初心不改,以党员的责任感与教育者的使命感,构建起安全、高效、温暖的后勤服务体系。她以规范化管理、专业化服务和创新性实践,为幼儿园的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后盾。

党建引领,以理论武装推动管理实践。作为一名中共党员,郑蓉始终将政治属性与人民属性置于工作的核心。她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强化意识形态研判与师德师风建设。参加“天府新区后勤干部夜校培训班”及成都市教育局食品干部培训均获满分成绩,她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动力,以“服务、务实、创新”为原则,推动后勤管理规范化、服务优质化、队伍专业化,全面提升安全服务、文明服务与高效服务意识。

安全为基,以精准管理守护校园健康。自2021年天府园区开园以来,郑蓉牵头梳理全园安全工作流程,完成各部门“安全工作明白卡”上墙,实现安全责任可视化、操作标准化。在卫生保健领域,她坚持开展家长学校、年度幼儿体检及健康知识宣传,邀请专家与健康副校长入园指导幼儿常见疾病处理。在食堂管理上,她推行精准化监督,带领团队在2023年四川省直机关婴幼儿园厨艺技能大比拼中获“匠心烹饪奖”,2024年再获“技艺精湛奖”。三年间,园区年均接受各级检查28次、食材抽检4次、疾控督导11次,均获高度评价,并荣获“四川省2024年度消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创新引领,以等级创建促高质量发展。作为园区创建二级园、一级园领导小组成员,郑蓉以创建工作为重,推动园区在2021年天府新区办园行为督导中获评“优秀”,并成功晋升为“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优普惠一级幼儿园”。她注重解决教职工实际困难,组织年度体检,慰问生病、生产、退休及结婚职工,增强团队凝聚力。在她的带领下,后勤部门不仅成为园区运行的可靠保障,更成为教育强国实践中的一抹亮色。

四季更迭,初心如磐。郑蓉以党建为引领、以安全为根基、以创新为动力,在后勤管理岗位上编织着天府园区成长的绚烂华章。未来,她将继续以实干书写教育强国的红星新篇,以匠心守护每一名孩子的健康成长。

转型路上的守护者——记先进教育工作者曹璐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讲台前的谆谆教诲常被视为教师工作的核心,但有一群人,虽远离聚光灯,却以另一种方式默默守护着孩子的成长。四川省直属机关红星幼儿园的曹璐,正是这样一位教育者。2023年,她从一线教师转岗至后勤岗位,以“转岗不转责、转型不降标”的信念,在琐碎而重要的后勤工作中延续教育者的使命。三年来,她以党性为引领、以专业为基石、以担当为底色,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篇章。

勤学善为,从“教育人”到“后勤人”的硬核转型。面对全新的后勤领域,曹璐以“归零心态”重新出发。她系统研读《后勤管理制度》,深入学习网络安全、消防安全等专业知识,并考取“消防设施操作员证”。从安全排查到网络维护,从预算编制到工程流程,她通过理论学习、项目实践和专题研讨,逐步掌握了后勤工作的核心技能。她积极参与校园环境改造、工程值守等重点工作,将教育者特有的细致与人文关怀融入后勤管理,实现了从“育人”到“护园”的角色升华。

党性引领,以纪律与服务筑牢廉洁防线。作为预备党员,曹璐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深入学习《后备干部培养》方案,牢记“严守纪律规矩,筑牢廉洁防线”的要求,在工作中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无论是物资采购还是工程监督,她始终恪守法律法规,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同时,她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师生需求置于首位,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教育战线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危难显担当,三十昼夜守护校园安全。2025年暑期,因施工单位账户冻结造成工程停摆,曹璐迎来了转岗后最严峻的考验。整个7月,她不分昼夜奔波斡旋:调取监控、核对65人次考勤记录、建立工程量数据库;在民警见证下与施工方谈判,以三页话术指南争取关键证据;主动约谈情绪激动的拆除班组,通过“讲政策、摆数据、诉真情”促成问题解决。她既是数据员,又是谈判员,以教育者的耐心和后勤人员的担当,成功化解重大风险,保障了新工程如期进场,维护了校园的稳定与安全。

从教室到后勤,曹璐的岗位变了,但教育者的初心从未改变。她以勤学锻造专业硬实力,以党性坚守廉洁底线,以担当应对危机挑战,用安全稳定的园所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幼儿园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坚实力量。在教育的星辰大海中,她正是那颗默默发光的星。

舌尖上的爱心匠人——记先进教育工作者谢睿杰

在四川省直属机关红星幼儿园的厨房里,炊烟升腾处总有一个忙碌而专注的身影——他就是谢睿杰,一名普通的幼儿园厨师,却用十年光阴将三餐两点化作爱的艺术。自2016年参加工作以来,这位年轻的中专毕业生以锅铲为笔、以食材为墨,在灶台前书写着对幼教事业的别样奉献。他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以匠心守护幼儿健康,以创新赢得师生喜爱,在平凡岗位上诠释了“食育”的深刻内涵。

严守安全底线,以学促规范,以责护健康。食品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生命线。谢睿杰自担任厨师及小组长以来,始终将师生饮食安全置于首位。他主动学习《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严格遵循“校园餐”制度,从食材验收、清洗切配到烹饪留样、餐具消毒,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他以“高标准、严要求”确保操作零失误,真正做到了以学促规范、以学保安全,为全园师生筑牢了食品安全防火墙。

锤炼烹饪技艺,以创新提品质,以匠心暖味蕾。面对挑食的幼儿,谢睿杰将挑战化为责任。他积极与保健医生合作,参与食谱编制,建议食材搭配与烹饪方式。他利用休息时间潜心钻研面点工艺,将传统面点与卡通形象、鲜艳色彩巧妙结合,制作出造型可爱、口感松软的花样面点,成功俘获了孩子们的味蕾。在2025年幼儿园“转转儿大庙会”上,他创作的“番茄虾丸汤”入选团圆饭菜单;在多项厨艺比拼中,他屡获佳绩,以专业技能丰富了红幼餐桌的色彩与温度。

传递美食之爱,以早餐启晨光,以用心润童心。谢睿杰深知早餐对学龄前儿童的重要性。每逢轮值早餐时,他总是提前到岗,揉面、塑形、蒸制……一双巧手让普通面团变为小巧精美的面食,开启孩子们健康的一天。他不善言辞,却将爱融入每一份餐点:卡通包子、彩色饺子、营养汤羹等,无一不承载着他对儿童的呵护。在他看来,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爱的传递——这份沉默而温暖的力量,正通过三餐两点浸润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旅程。

十年灶台耕耘,十年初心不改。谢睿杰以责任守护健康,以创新点亮餐盘,以爱心温暖童年。未来,他将继续以规范操作夯实安全根基,以精湛技艺丰富师生味蕾,为红星幼儿园的教育事业注入更多舌尖上的幸福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