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涅将军”——狄青

发布时间:2025-09-10 08:39  浏览量:4

嘉祐二年三月,狄青在陈州任上因嘴生毒疮去世。消息传到京城,仁宗皇帝在禁苑中为他举哀,追赠中书令,赐谥"武襄"。这位从脸上刺字的囚徒一路做到枢密使的名将,最终走完了传奇的一生。十一年后,神宗皇帝给近世将帅排名时,特别提到狄青从行伍出身而名震中外,为人深沉有谋略,又能谨小慎微保全名声,令人感慨思念。神宗还命人取来狄青画像收入宫中,亲自撰写祭文,派使者到他家用中牢之礼祭祀。

狄青最后的日子并不顺心。嘉祐元年,京城发大水,狄青把家搬到大相国寺避水,竟在佛殿上暂住。这事引起不少议论,朝廷便免去他枢密使的职务,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外放陈州知州。其实这不过是借口,真正原因是他在枢密院四年,深得军心,每次露面士兵们都指着他交口称赞。有些谏官还拿他家狗生角、多次发光的怪事做文章,请求把他调出京城。仁宗虽未立即采纳,但终究还是将他外放了。

狄青最风光的时候,要数平定侬智高叛乱之后。皇祐四年广源州蛮侬智高起兵,攻陷邕州,连破沿江九州,包围广州,岭南震动。朝廷先后派杨畋、孙沔、余靖等人都没能平定。狄青主动请战,对仁宗说:"臣行伍出身,除了上阵杀敌无以报国。愿带数百蕃骑,再加些禁军,定将叛贼首级送回京城。"仁宗很欣赏他的豪气,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全权负责平叛,还在垂拱殿设宴饯行。

当时侬智高回师重占邕州,狄青会合孙沔、余靖部队进驻宾州。此前蒋偕、张忠都因轻敌战死,官军士气低落。狄青严令诸将不得擅自出战。广西钤辖陈曙趁狄青未到,擅自率八千步卒进攻,在昆仑关大败,殿直袁用等人临阵脱逃。狄青说:"号令不一是兵败之源。"第二天一早召集众将,当场逮捕陈曙,将袁用等三十多人以败逃罪斩首示众。孙沔、余靖面面相觑,诸将吓得腿都发抖。

随后狄青按兵不动十日。叛军探子回报以为宋军不会很快进攻。谁知第二天狄青突然整军出发,一昼夜越过昆仑关,在归仁铺列阵。叛军失去险要,只得倾巢出战。宋军前锋孙节力战而死,叛军气焰嚣张,孙沔等人都吓得脸色发白。狄青手执白旗指挥骑兵,从两翼突然杀出,大出叛军意料。宋军大胜,追击五十里,斩首数千,击毙侬智高党羽黄师宓、侬建中、侬智中等五十七人,生擒五百余人。侬智高连夜纵火焚城逃走。天亮后狄青率军入邕州城,缴获金银财宝数万,牲畜数千,解救被掳民众七千二百人,安抚后遣返。将黄师宓等人首级挂在城头示众,堆积叛军尸体筑为京观。叛军尸首中有穿金龙袍的,部下都说侬智高已死要报功。狄青却说:"怎知不是诈?我宁说侬智高失踪,也不敢欺君贪功。"

平定叛乱后,狄青回任枢密副使,升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返京后仁宗嘉奖其功,任命为枢密使,赐敦教坊宅第,并给他的儿子们加官进级。

当初侬智高起兵时,交趾请求出兵助剿,余靖认为可信,已在邕、钦二州备粮万石以待。仁宗还下诏赏赐交趾三万缗军费,许诺平叛后另有重赏。狄青到前线后,立即传令余靖停止向交趾借兵,上奏说:"李德政声称率步骑五万来援,绝非真心。借蛮夷平内乱,后患无穷。一个侬智高就能横行两广,若再引狼入室,蛮夷贪得无厌,必生祸乱。"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事后众人都佩服他的远见。

狄青能有这样的成就,实属不易。他十几岁时因与乡人冲突被捕,脸上刺字注销户籍,发配京师充军。因精通骑射,先当御马直骑兵,后选为散直。

宝元初年李元昊反叛,朝廷派狄青任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挥使赴边作战。当时宋将屡败,士兵畏战,狄青常亲自冲锋。四年间大小二十五战,八次中箭。攻破金汤城,夺取宥州,剿灭砽咩、岁香等部族,焚毁西夏粮草数万石,缴获帐篷二千三百顶,俘虏五千七百人。又建桥子谷城,修筑招安、丰林等城堡,皆处要害之地。安远之战他身负重伤,听说敌军到来立即挺身迎战,士卒受其鼓舞奋勇杀敌。他临阵披发戴铜面具,出入敌阵所向披靡。

康定元年,尹洙任泾原、秦凤两路经略安抚司判官。狄青以指使身份求见,尹洙与他谈论军事十分赏识,推荐给韩琦、范仲淹,称他是"良将之材"。二人一见狄青也认为是奇才,厚礼相待。范仲淹教他读《左氏春秋》,说:"将帅不知古今,不过匹夫之勇。"狄青从此发奋读书,精通秦汉以来兵法,越发善战。十一月受尹洙举荐任泾州督监,积功升西上阁门副使。

庆历二年十月,狄青升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仁宗因他屡立战功想召见,适逢西夏犯渭州,狄青奉命赴泾原,仁宗命人画其像送京。庆历四年,狄青加升捧日军、天武军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西夏称臣后,调任真定路副都总管,历侍卫步军殿前都虞候、眉州防御使,升步军副都指挥使、保大、安远二军节度观察留后,再升马军副都指挥使。

狄青在军中奋斗十多年才显贵,脸上仍留着刺字。仁宗曾劝他敷药除字,狄青指着脸说:"陛下论功提拔,不问出身。臣有今日,正因这些疤痕。愿保留以激励将士,不敢奉诏。"后以彰化军节度使出任延州知府。皇祐四年六月升枢密副使。

狄青出身寒微,凭军功累迁至枢密使,深得士卒爱戴。他为人谨慎,虽功高震主仍能保全名声。最终虽遭猜忌外放,但一生功业足以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