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硬的两根 “骨头”!李纲宗泽如何被时代碾碎?
发布时间:2025-05-20 12:30 浏览量:15
靖康元年的开封城,硝烟弥漫,金兵的铁蹄声震得城墙都在颤抖。朝堂之上,皇帝战战兢兢,大臣们吵作一团,有人主张割地求和,有人提议弃城逃跑。就在这大厦将倾的危局之中,两位文臣挺身而出,他们以文人之躯扛起救国大旗,宛如两根 “硬骨头”,试图撑起摇摇欲坠的大宋江山。然而,他们面对的不仅是凶悍的外敌,更是腐朽怯懦的朝堂与积重难返的时代,最终,他们的壮志豪情被无情碾碎。这两位悲剧英雄,就是李纲与宗泽。
李纲出身福建邵武的官宦世家,据《嘉靖邵武府志》记载,其家族除曾祖父和祖父闲居外,其余多人皆在朝为官 。自幼饱读诗书的他,怀揣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想,于政和二年(1112 年)考中进士,踏入仕途。早期的李纲在官场中摸爬滚打,虽未崭露头角,却始终关注着国家局势的变化。
靖康元年(1126 年),金国铁骑南下,宋徽宗慌忙内禅,将烂摊子丢给宋钦宗。此时的北宋都城开封,如风中残烛,岌岌可危。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兵,满朝文武人心惶惶,宋钦宗也慌了手脚,甚至准备弃城出逃。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时任兵部侍郎的李纲挺身而出。
他深知,京城一旦失守,北宋将万劫不复。为了稳定军心,李纲招募敢死之士 2000 人,亲自率领他们前往京城西北,与金军展开激烈拼杀。一个文弱书生,此刻却展现出了武将的勇猛无畏,他手持兵器,冲锋在前,激励着士兵们奋勇杀敌。在他的带领下,宋军成功击退了金军前锋的攻势,暂时缓解了开封城的危机。此次战斗,让李纲在朝堂上崭露头角,也让宋钦宗看到了他的能力与勇气 。
宋钦宗原本打算弃城逃跑,禁军将士们也都收拾行囊,准备跟随皇帝出逃。李纲得知后,心急如焚,他立刻进宫,见到士兵们正在打包行李。李纲大声质问:“你们是想逃跑,还是以死守护太祖庙堂?” 禁军将士们的家属大多在开封城内,他们深知京城失守的后果,被李纲的话所触动,纷纷表示愿意死守京城 。
为了说服宋钦宗,李纲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您昨天还说要留在京城稳定人心,今天怎么又要跑路了?六军将士的父母妻儿都在京城,他们不愿离去,万一中途失散,谁来保护陛下?况且敌人的骑兵已经逼近,若他们知道陛下车驾出城未远,快马加鞭前去追赶,又该如何抵挡?” 宋钦宗权衡利弊,最终决定留在城中,并任命李纲负责京城的防卫工作 。
李纲受命后,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城防工作中。他在每面城墙上布置守兵一万二千人,又设前后左右军四万人,中军八千人,分置将官统领;同时备齐火炮、弩、砖石、擂木、火油等各种防守器械。经过三天的努力,战守设施基本准备完毕 。
金将完颜宗望兵临城下,李纲亲自登城指挥作战。他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调兵遣将。宋军在他的指挥下,奋勇杀敌,斩杀金兵小头目十余人,杀死金兵数千人 。完颜宗望见京城防守严密,难以攻下,只好引兵暂时退去。李纲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保卫了京城,成为了百姓心中的英雄。
尽管李纲成功保卫了京城,但朝堂上的主和派却对他百般刁难。金国派使臣前来议和,提出了索要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等各万匹,缎百万匹;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以亲王、宰相作人质等苛刻条件 。主和派的李邦彦、张邦昌等人竟主张全部接受,而李纲则坚决反对,他据理力争:“所需金币,竭尽天下之财尚且不足,何况都城乎?三镇,国之屏蔽,割之何以立国?至于遣质,宰相当往,亲王不当往 。敌人是孤军深入重地,不能久留。建议拖延时日,等待大兵四集才议和,那时宗望就不敢轻视中国了 。”
然而,宋钦宗和主和派早已被金兵吓破了胆,根本听不进李纲的劝告,执意派康王赵构、宰相张邦昌出使金营 。李纲在组织城防、召唤各地援军的过程中,不断受到主和派的排挤和诬陷。在指挥开封保卫战的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里,李纲两度被贬 。他提出的抗敌计策,宋钦宗不愿采纳,失利后却将责任归咎于他 。
宋军劫寨失败后,主和派趁机将出师败绩的罪名全部推到李纲等主战派身上,李纲因此被罢免官职 。太学生陈东得知后,率领上百名同学上书为李纲鸣冤,城内十余万军民也纷纷响应,在宫门外为李纲伸冤 。宋钦宗迫于压力,只好让李纲官复原职,但内心却对他更加忌惮 。不久后,李纲还是因遭受谣言中伤,被以 “去边疆前线处理军情” 为由,贬出了朝廷 。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 。元祐六年(1091 年),宗泽参加科举考试,因直言时弊,差点被考官黜落 。好在主考官欣赏他的胆识,才让他中了进士 。此后,宗泽在多地任职,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 。
靖康元年,宗泽被派往磁州担任知州。当时的磁州,面临着金军的威胁,局势十分危急。宗泽到任后,毫不畏惧,他积极招募义勇,发动民众修缮城墙,制造兵器 。他还上书朝廷,建议:“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也 。” 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眼光和战略思维 。在宗泽的努力下,磁州一带的抗金形势逐渐好转,成为了抵御金军的重要据点 。
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奉命出使金营议和,路过磁州时,宗泽前来迎接。宗泽深知金军狡诈,便好心劝阻赵构:“王爷您就别去议和了,金军向来不守信用,他们一边骗我们送钱送物议和,一边又不停地烧杀抢掠,根本没打算和平 。王爷您这次要是去了,估计一定会被他们扣下来当人质,然后敲诈咱们大宋 。” 赵构听从了宗泽的建议,掉头返回 。
不久,金军再次包围开封,宋钦宗册封赵构为兵马大元帅,让他在河北山东一带召集军队抵抗金军,解开封之围 。然而,赵构却胆小怯懦,他将一些前线溃军集结后,跑到济州龟缩起来,坚决不与金军交战 。
宗泽多次苦劝赵构出兵攻击金军后方的澶渊,收复失地,但赵构始终无动于衷 。宗泽无奈之下,只好孤军奋战,亲自率一支队伍向开封进军 。宗泽虽年事已高,但他作战经验丰富,带兵有方,麾下队伍战斗力不俗 。他率军出征后,一路与金兵打了十三场仗,全部获胜 。可惜的是,宗泽的队伍实力有限,未能在开封陷落之前赶到 。当他行军至半路时,得知宋钦宗已经向金人递上降书,徽钦二帝、宗室、妃嫔、大臣等三千多人被押往金国 。宗泽悲痛欲绝,立即率领队伍抄近路赶到大名,并向附近各路地方军队和义勇发信联络,想联合各军过河堵住金兵的归路,抢回二帝 。但各路军队却无一支前来勤王,宗泽孤掌难鸣,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金人带着 “战利品” 远去 。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南宋,是为宋高宗 。宗泽被任命为东京留守,负责守卫开封 。宗泽在开封积极整顿军队,联络各地义军,准备北伐 。他多次上书赵构,请求他回銮开封,收复失地 。据《宋史・宗泽传》记载,宗泽先后上了二十四道《乞回銮疏》,言辞恳切,情真意切 。但赵构却一心只想偏安江南,对宗泽的建议置之不理 。
宗泽望着北方沦陷的国土,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建炎二年(1128 年)七月,宗泽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背上长疽 。诸将入室问疾,宗泽勉励他们要继续抗金 。在弥留之际,宗泽没有一句话提及家事,只是连呼三声 “过河!过河!过河!” 后,怀着无尽的遗憾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岁 。
李纲与宗泽,一个是铁血宰相,一个是抗金名将,他们怀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百姓的热爱,在国家危亡之际,不惜牺牲一切,奋力抗争 。然而,他们面对的不仅是强大的外敌,更是腐朽懦弱的南宋朝廷 。主和派在朝堂上占据上风,他们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打压主战派 。宋高宗赵构胆小怕事,一心只想偏安江南,对收复失地毫无兴趣 。
李纲和宗泽的努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显得那么渺小和无力 。他们就像两根 “硬骨头”,试图撑起将倾的大厦,却最终被时代的巨轮无情碾碎 。他们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但他们的爱国精神和英勇事迹,却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世无数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奋勇前行 。
- 上一篇:阿贾克斯寻帅:滕哈格成头号热门人选
- 下一篇:终于播了❗第一集笑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