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强师,筑梦强国:致敬上美“追光者”

发布时间:2025-09-10 09:00  浏览量:7

当金秋的桂香漫上三尺讲台,第41个教师节如期而至。回望过去一年,上海美术学院以思想铸魂,以师德立身,在“廉洁从教”的清风中,在“课程思政”的创新里,鼓励引导教师们潜心研究教学,关心关爱学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创新实践、助力学生成才、全员促就业等工作中,涌现出了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典型:如副院长程雪松教授获评上海大学第二届“四有”好老师,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中史论系党支部书记、副系主任秦瑞丽副教授荣获一等奖、建筑系副系主任刘坤副教授荣获二等奖等。

他们是以“四有”好老师标准践行育人使命的耕耘者,用学识与担当为学生筑牢成长根基;是深耕教学一线、以创新巧思点亮课堂的引路人,让知识在交流互动中焕发活力;更是怀揣热忱、用暖心陪伴守护学子成长的守护者,以师者温情照亮青春征程。

他们以讲台为岗,以笔墨为刃,在传道授业中传递真知,在默默奉献中诠释责任。值此节日,让我们向这些点亮教育之路的“追光者”致敬,感谢他们以匠心筑梦,让“臻美”不仅是节日的期许,更是教育路上永不褪色的风景,感谢他们让我们遇见臻美、理解臻美、成为臻美,与臻美同行!

程雪松 上海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程雪松老师深耕艺术教育21年,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为引领,实现立德树人与美育浸润的深度融合。他是新海派设计的护旗手,环境更新,艺术建城,他是人民城市理念的践行者,是上海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真诚奉献,无私付出。他是学生心目中的好导师,以匠心巧手耕耘美育沃土,求知行合一参悟设计大道。他用艺术教育架起城乡发展的桥梁,以设计创新培育时代新人,作为分管本科教学副院长,他说“行政工作是角色,教学工作是本色,我将永褒初心。”

他坚持“爱生如子”,积极打造思政通识大课《美育中国》;坚持以美为媒,将优秀毕业作品通过“展览+拍卖”的方式与社会需求衔接;强调把社会需求、企业课题、行业问题引入课堂,融入思政和创新创业教育,如豫园老字号品牌创新、延长校园商业焕新等;积极构建国内外重大展览实践平台育人机制,组织团队参与多届世博会中国馆设计,研究成果被中国贸促会采纳;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上海市赛金奖,育人成果多次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 。

他扎根基层,拓展美育,把课堂搬到社区,策划“最后一公里”公共艺术活动,入选文旅部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主持设计北外滩街道视觉标识,入选全国平面设计大展;落实校地合作创设“摩登田野”新海派乡村艺术节品牌,连续三年组织百位艺术家在奉贤乡村开展文创实践,美化乡村环境,改善基层治理,获得文旅部数据中心“艺术+旅游”提名案例、全国高校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创新案例等。

秦瑞丽 上海美术学院史论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

秦瑞丽老师始终贯彻落实党务工作与育人结合的工作思路,并致力于艺术史论教学与课程思政创新实践。她以“艺术为体、思政为魂”为核心理念,将红色基因、文化自信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历史溯源-价值重构-实践转化”三位一体的育人方式,力争做到思想引领与学业指导有机结合,理论阐释与具体专业相结合。

她主讲的《近现代美术资源保护与转化》课程打破传统理论框架,引导学生通过田野调查、社区参与等方式,将专业能力培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相结合。使用“案例教学法”以老上海大学美术科、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旧址等经典案例为切入点,通过案例比较分析,揭示百年中国美术发展的民族精神脉络,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自然建立文化自信。课程获上海市艺术与设计类教学设计3等奖,所产出多篇学生论文被期刊收录,1组策展方案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公开展出。

她开展组织生活与学术考察相结合的“红色足迹”主题活动,荣获“上海美术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学史力行、以美育人’上海美术教育文脉寻根之旅”获上海大学党建好项目优胜奖。积极推动学院党建与学术双融共促,推动《美育中国》品牌化建设。在课程内容和形式设计上研究学生、贴近学生,用想象力实现教学创新,提升《美育中国》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2025年,荣获全国高校党史类课程联盟“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优秀案例”一等奖;2024年,与陆丹丹老师共同获“教育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上海市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

刘坤 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副主任

刘坤老师投身教育事业七载,从一名初登讲台的青涩新人,逐步成长为独当一面、深受学生信赖的青年骨干教师。她始终怀揣对教学的热忱与敬畏,将“立德树人”的使命融入每一堂课、每一次交流,用真诚与专业赢得学生的爱戴与同行的认可。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她视课堂为锤炼自我、实现价值的沃土。她积极参与各类教学竞赛,将每一次比赛视为突破自我的契机,屡次在市级校级比赛中斩获佳绩,曾获得第五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自然科学应用学科组) 优秀奖,第二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 (自然科学组2)二等奖。从初次参赛时的紧张摸索,到如今从容自信、风格鲜明,她以赛促教、反哺课堂,不断精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感染力。她还带领建筑系城市设计课程教学团队投身《建筑设计(7)》的建设与教学改革,关注学术前沿、引导研究性设计,并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获市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及多项教学成果,生动展现了一名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与专业引领力。

她坚信“教育是温暖生命的旅程”,并以此为信念陪伴学生成长。作为全程导师,她细心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业进展与个人发展,是学生们口中“严格又贴心的大姐姐”,获评上海美术学院2023-2024学年本科全程导师“良师益友”。她还担任上海大学建筑与艺术协会社团的指导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专业实践、学科竞赛与创意活动,构建起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营造了积极互助、充满活力的社团氛围。

除了教学与指导,她也主动参与学院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工作,在培养方案修订、评估材料准备、新专业筹建等多项任务中贡献智慧与力量,展现出优秀的协作意识和蓬勃向上的成长姿态。

七年来,她以坚定的步履踏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从认真备课到创新教学,从关爱一个班到引领一个社团,从完成教学到参与专业建设。她一直认为,教育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美好旅程。未来,她将继续以温柔而坚韧的力量,深耕教学、守护初心,在育人之路上步履不停、光华自绽。

上海美术学院向全体教职工致以节日问候!

供稿|党政工作中心 排版|陈 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