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文状元当过道观主管

发布时间:2025-09-10 10:49  浏览量:7

文天祥从文臣走向武将的选择不是他的喜好,而是南宋腐朽的必然。在做文臣时,文状元就已经看清朝廷、社会的黑暗腐朽。

题名状元时,文天祥刚刚21岁,他满腔抱负,为官清正,而且对改革政治有自己的见解。他曾上书皇帝,建议改革政治,扩充兵力,抗元救国。但朝中小人当道,他的言论得不到回应。景定元年(1260年),文天祥被任命为签书镇南军(今江西南昌)节度判官厅公事,但是他深知体制的腐败,不愿赴任,请求“祠禄”。朝廷应允了,命他做建昌军(今江西南城)仙都观的主管。仙都观是道教的宫观,这个职务是个闲差,当时25岁的文天祥甘于淡泊,不愿在官场尸位素餐,同流合污,而置身于政治旋涡之外。所谓“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就是文天祥所信奉的处世哲学。

景定四年(1263年),皇帝重新起用奸臣董宋臣,文天祥十分愤慨,毅然辞职,连个道观主管都不愿意涉足掺和。谁知朝廷并不如他所愿,将他贬到地方上任职,治理瑞州(今江西高安)。高安是个烂摊子,蒙古军已经把这里洗劫一空,房屋破损,生灵涂炭。不过,这倒给了文天祥一个用武之地,他实行惠民政策,不久,这里就百废俱兴。可是,好日子不长,理宗逝世后,度宗即位,重用奸臣贾似道。文天祥又上书谏言,结果得罪了贾似道,被免去所有职务。

被免后,文天祥归隐山林,得道观精神之髓,真正过起了隐士的生活。但他内心仍旧有效忠朝廷的潜意识,所以,朝廷在咸淳九年(1273年)起用他为湖南提刑时,他还是起程上任了。咸淳十年(1274年),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境内)知州。赣州是他的家乡,他为乡人办事分外勤谨。他主张对人民少用刑罚,多用义理,所属10个县的人民对他非常爱戴,加之这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出现了短暂的安乐景象。但不到一年,蒙古大举南侵,南宋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文天祥结束了15年起起伏伏的官场生涯,踏上戎马征程。

15年宦海沉浮,这位状元并没有位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要职,相反几起几伏,在地方上有所成就,一度退出政坛。道观主管的那段经历也许是最能概括他文官命运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