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酒泉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布时间:2025-09-11 10:40  浏览量:8

新能源领航 传统产业焕新

——酒泉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编者按:

2024年9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甘肃视察,看望慰问干部群众,为甘肃发展定向领航,擘画了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的宏伟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人民的深情牵挂、对甘肃发展的格外关心、对甘肃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最大底气、最大动力、最大保证。一年来,酒泉市上下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以强烈的感恩之心、爱戴之情、奋斗之志,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全市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酒泉日报》今日起推出《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特别报道,全方位反映酒泉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的生动实践。

茫茫戈壁,风机林立;工厂矿山,绿意盎然……这座昔日的丝绸之路重镇,如今已然成为产业创新高地。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强调,甘肃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酒泉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记嘱托,以工业强市战略为引领,坚持创新驱动与绿色转型双轮并进,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新能源产业“新枝结硕果”,构建起多元支撑、质效双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传统产业“老树新枝”

“三化”改造提质增效

在肃州区,酒泉市双禧面粉有限责任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成为传统产业升级的典范。

“数字化转型让企业的食品安全水平、客户服务水平、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公司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双禧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俊林深有感触地说。公司通过积极开展自动化、现代化要素的科研项目攻关,持续对风险较高的工段和劳动强度较大的工序进行技术改造,使老企业焕发新生机,营业收入持续提升。

酒泉市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推动石油化工、矿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老树发新枝”。至目前,全市实施“三化”改造项目23个,完成投资12亿元,企业生产效率与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酒泉市还成功入选了国家第二批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制定配套方案5项,引领广大企业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

玉门市依托深厚的石油工业基础,加快化工产业绿色转型。“围绕浩海煤化工,园区已聚集36家规上企业。企业间互为上下游,努力做到废料废渣综合利用,超低排放。”玉门东建材化工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李建军说。

今年上半年,玉门市现代化工产业产值达130.08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1.48%,产业结构从“一油独大”转向“多轮驱动”。

酒泉市强化工业互联网应用,累计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0家,省级智能制造体系智能工厂3个、数字化车间7个,专精特新企业增至58户,创新型中小企业达181户。

酒泉绿能云计算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是省工信厅首批认定的全市唯一一家省级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酒泉数字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卢静表示,数字化转型不仅有力促进了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档增速,还将进一步推动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

新能源产业“枝繁叶茂”

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在瓜州县,风力发电机组的数量从2007年的“1”,变为了如今的“5480”,建成投运的风电装机总规模达1210万千瓦,成为全国风电装机第一县。

除了风力发电,瓜州县还进一步探索新型发电及储能技术,持续拓宽消纳路径。今年5月28日启动的格罗夫瓜州风光氢储车一体化示范项目,就是瓜州县探索新能源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中取得的成果之一。

“从测试结果来看,氢能重卡不受环境气温和高海拔影响的特性非常适合西北地区使用。酒泉富集的新能源为制取绿氢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格罗夫氢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副总监张超说,公司计划在瓜州投放30辆至50辆氢能重卡,将贯通“风光发电—绿氢制备—氢能交通”全链条。

瓜州县能源事务中心主任武宏伟表示,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已经规划了包括压缩空气储能、氢储能、全钒液流储能、飞轮储能等独立储能,创新打造了省内独有的‘小的用电负荷与新能源打捆’绿电消纳模式,推动实施‘新能源+’项目,争取跻身西部百强县。”

技术创新是实现“打造酒泉亿千瓦级世界清洁能源谷”目标的必由之路。

酒泉市将新能源作为“一号工程”,聚焦风光热储氢网全链条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至目前,全市新能源并网装机达3424万千瓦,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基本完备,全国风电行业排名前五的整机制造企业均落地酒泉,建成全国最大的陆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光热、氢能、智慧电网装备产业链逐步完善,酒泉经开区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2024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储能装机203万千瓦/550万千瓦时,年底调节能力有望达1000万千瓦时以上,储能调峰能力持续增强。

近日,世界首台300兆瓦级人工硐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进入建设关键期。“整个地下硐室始终处于动态密封过程,电电转换效率达72%,位于世界领先水平。年底并网后,年吞吐绿电将达5.94亿千瓦时。”项目副总经理张波说。

浙新能安能风电场场站长范晓强点赞“酒泉速度”。他说:“浙新能肃北马鬃山风电项目一期30万千瓦风电场,仅用半年多时间就实现了并网发电,去年2月正式归调。二期20万千瓦风电项目计划今年全容量并网发电。两期年产值将达2.1亿元,年节约标准煤总量达35.47万吨。”

此外,酒泉创新“新能源+高载能”模式,降低电价成本,吸引巨化、智汇格林等项目落地,推动绿电就地消纳与产业生态优化升级。积极融入全省算力体系,打造“东数西算”绿色算力基地。

一年来,酒泉市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在传统产业“焕新”与新能源产业“领跑”的双轨上奋力前行,成功构建起韧性强劲、活力迸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新能源相关产业快速增长。酒泉正以向新图强的姿态,在河西走廊绘就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高质量发展画卷,为甘肃乃至全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贡献力量。(酒泉融媒记者 张花)

责任编辑:赵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