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网评丨唯有“固本培元”才能“枝繁叶茂” ——推动“农村移风易俗”系列评论之三
发布时间:2025-05-20 17:42 浏览量:4
乡村破旧俗,展千般气象;沂蒙树新风,现一派文明。
近年来,临沂用“制度引导+文化浸润”的双重密码,悄然解开了陈规陋习的枷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力。移风易俗的临沂实践启示我们:惟有“固本培元”,在制度和文化层面双向发力、常态长效、久久为功,方能实现文明新风的“枝繁叶茂”。
制度“固本”,是文明生长的根系网络。那些曾困扰农村的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现象,恰似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单靠表面清理难以根除。通过立体化的制度设计,以村规民约构筑主根支撑,以红白理事会编织毛细须根,用奖惩机制形成吸收脉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稳定化运转,既避免了运动式治理的“反复性”,又防止了简单粗暴的“一阵风”,为文明生长提供稳定的地下网络支撑系统,让文明新风尚持久扎根。
文化“培元”,是文明滋养的精神墒情。当沂蒙精神化作春风细雨,当孝善文化成为土壤养分,文明的种子便能在心田自然萌发。临沂的小戏小剧如同微生物改良土壤,身边榜样好比有机质提升肥力,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滋养,更能培育出健康的文明生态。“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持续开展,推动农村家庭纠纷率不断下降,也充分印证了文化浸润的持久效力。
实践证明,推动移风易俗常态长效,关键在于把握“固本”与“培元”的辩证关系。制度若离开文化滋养,便如无源之水;文化若缺乏制度支撑,则似无本之木。只有二者有机融合,才能让文明新风既立得住,又传得开,更留得下。
“固本”,营造的是最稳定、最持久的制度环境。各级当好“服务员”,让村民“唱主角”,搜集“金点子”,贴近实际,体现特色,这样的村规民约接地气、入民心、更“合身”。“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辅相成,制度与群众良性互动,广大村民见贤思齐、向上向善,就能从心底里认同制度、尊重制度、敬畏制度,制度根系就会越发粗壮有力。
“培元”,增进的是更基础、更深厚的思想认同。善用沂蒙精神、孝善文化等本土文化资源,小戏小剧展演,身边榜样宣讲,讲述村民喜欢的故事,教授村民需要的知识,传递村民先进的思想,树立村民爱戴的榜样,加强情感连通,涵养人文精神,凝聚思想共识,文化枝叶就会越发繁盛茂密。
移风易俗,移的是旧风,易的是陋俗。旧风陋俗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站在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我们应当深刻深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治理智慧,在制度土壤中深扎根系,在文化滋润中舒展枝叶,培育出根深叶茂的文明森林,让新时代的乡村既留住乡愁韵味,又焕发文明新貌。
临沂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