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闲聊的老羊:为何我对印度整体观感不佳?
发布时间:2025-09-14 01:11 浏览量:7
说到观感简单说就是对人和事物的好感和恶感,说到对印度,我的观感总体来说是不佳的,也就是说没有好感。
比如印度餐食我是难以接受的,还比如充斥在网络上的卫生环境脏乱差、火车拥挤不堪、甚至火车顶和门外常常都挂着人的画面以及印度多发高发的对妇女的侵害案件等等,这些都让我对印度的整体观感很不好。当然凡事都有两面,印度肯定也有好的方面,那是不是我看问题都只看表面呢,那肯定也不是,事实是,这整体观感不佳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既然是整体观感那就要放在几个维度来判断,即通过大量的事例和较长时间的检验才能形成,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有几个志趣相投的同事,互相合得来,就像朋友一样,当然不乏有几个敬而远之的所谓小人,这些都需要时间的考验以及方方面面的大小事日积月累而形成的,最终形成对一个人的整体观感,这个人不错,是个可以交的朋友,那个人不行,一定要少打交道。这行与不行就是对一个人的整体观感。
我对印度整体观感不佳也是这样形成的。
咱们从时间上来看,我想一个整体的观感形成大约只需要20年,或者说一代人吧。对印度的整体观感我想分成几个阶段来聊一聊,这样也许更清晰。
首先,我们把时间放长到1840年代以前。大家都知道,在这以前的几千年印度文明曾经有过灿烂和辉煌,印度文明辉煌时期,中国曾经积极和主动的向其学习,比如玄奘法师取经就是去的印度,但很快印度文明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玄奘法师学说却在中国不断弘扬,其西行记等著述都成了印度研究古代历史的难得的参考资料,而中华文明则连绵不绝5000年至今。那个时期,两大文明之间有过互相学习交相辉映的交流和影响,也有相互崇拜的和向往的整体观感。
而到了近代,特别是从1840年代至1949年新中国建国前后,对印度的整体观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当然这阶段经历了先抑后扬的阶段。
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虽然印度本身是被压迫的殖民地,但在近代历次侵华战争中,英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对中国人民犯下屠杀、奴役等罪行,而当时参与英国海外军事行动大量印度士兵,却实实在在的成为英国殖民侵略的帮凶,他们在北京、天津、广东等等都犯下了屠杀奴役和残害中国人民的累累罪行,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印度警察、印度巡捕、印度士兵欺压百姓的比比皆是,他们俨然就是仅次于英国的二洋鬼子。
此阶段,印度是英帝国主任殖民地,而中国在无数不平等殖民条约下也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虽然此时中印两国境遇相似,但对印度人的整体观感也是不佳的。
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印度掀起了反对殖民统治的不抵抗运动,而中国也在进行反帝、反封建、反侵略的艰苦斗争,此时两国互相声援支持对方,泰戈尔作为印度近代文学与思想的旗帜性人物,对两大文明之间加强互通和交流,重拾民族和文明自信,共同反对西方列强殖民统治做了一定的思想铺垫。抗日战争时期,印度还派出了援华医疗队支援中国抗日战争,柯棣华医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事迹受到了人民的爱戴和传颂。
而同样的,中国的斗争精神也鼓舞着印度争取独立的事业,中国抗日印缅远征军以英勇无畏的战斗意志和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最终阻止了日本军国主义入侵印度的计划,让印度免遭劫难和生灵涂炭。
这一时期,中印两国人民惺惺相惜,彼此鼓舞和支持,对印度的整体观感大大回升。
印度1947年取得反对殖民斗争的胜利建立了民族国家,中国也于1949年建立了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此时,两国关系进入了最佳时期,对印度的整体观感也进入了鼎盛。
印度一时间成为中国沟通西方世界的桥梁,中印两国共同发起了不结盟运动,团结支持第三世界人民独立运动。1950年代,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印度始终围绕 “中立调解、推动和平” 拒绝参与军事对抗,也不盲目追随西方阵营,同时尊重中国主权、反对战争扩大,总体是支持中国的。
而事物往往就是这样盛极而衰,两国关系在1950年代末期极转之下。
印度罔顾历史事实,妄图继承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法条约和利益,梦想建立一个大印度国家,目光盯上了中国的西藏、新疆、青海、四川的部分地区,他们想当然的认为,印度是第三世界的领导者,在世界有着崇高的威望,只要印度提出要求,中国理应答应他们,他们还想重温殖民统治者的旧梦,两国关系因而急转之下。
中印两国在历史上从未正式划定过边界,但存在一条传统习惯界线。但1913 年至 1914 年,英国殖民当局胁迫西藏地方政府代表炮制了 “麦克马洪线”,将中印边境东段属于中国的 9 万平方公里领土划归印度,中国历届政府都严正指出该线是非法的、无效的。而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的殖民主义政策,不仅不承认传统习惯界线,还试图以 “麦克马洪线” 为基础,进一步侵占中国领土。
印度视中国的善意为软弱,不顾中方一再劝解、抗议和警告,采取前进政策,印度军队一再向前推进越过中印传统习惯线,杀害我边民和战士。
从 1951 年开始,印度趁中国在朝鲜激战无暇西顾,派军队占领了西藏地方政府管辖的达旺地区。此后,印度不断在中印边境东段、中段和西段侵占中国领土,1954 年,印度政府还修改官方地图,把东段非法的 “麦克马洪线” 作为已定国界,至 1959 年,印度共侵占中国领土达 12.5 万平方公里。
1959 年 3 月 10 日,在印度和英美等国的共同策划下,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公然发动了以拉萨为中心的全区性武装叛乱。人民解放军驻藏部队奉命于 3 月 20 日开始平叛作战, 22 日彻底粉碎了拉萨市区的叛匪。而叛乱的直接领导者达赖喇嘛集团等逃往印度,被印度奉为座上宾,成为其制约打击中国的棋子。
1961 年中国出现经济困难和自然灾害,对外关系中与苏联矛盾公开化,印度认为乘你病要你命,这一个绝佳的机会。
1961 年 11 月起印度在中印边境西段开始推行 “前进政策”,印军随即深入阿克赛钦地区,建立据点,实行蚕食入侵。1962 年,印军在边界东段也越过 “麦克马洪线”,在克节朗河边建立据点。中国政府多次提出和平倡议,但都被印度政府拒绝。1962年10月,面对印度的步步紧逼,中国边防部队忍无可忍,被迫进行自卫反击。
战争开始前,已故毛泽东主席曾说过:我想了10 天 10 夜,也想不通印度为什么要侵略中国。此刻, 对印度的观感降到最低点。
从此以后印度彻底放下了第三世界和平正义化身和伪装面具,他们始终做着大印度的美梦,始终觊觎中国的领土和主权,把中国当成软弱对手和可侵占利益的肥肉,并不断进行边境挑衅,制造战争危机,侵略行径就没有停止过。
1962 年 11 月 7 日解放军撤回所谓的 “麦克马洪线” 北侧后,印军于 1963 年 5 月 6 日再次占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克节朗河谷东部据点。
1985 年,印军在中国西藏境内的旺东地区建立季节性据点。
1986 年,印军向中印边界克节朗争议地区之一的莫惹打地区派驻部队,并在附近设立了 10 多个据点。
1987 年 2 月 20 日,印度公开宣布 中国藏南地区为“阿鲁纳恰尔邦”。
1987 年 3 月,印军在达旺 - 克节朗地区举行多次模拟入侵中国西藏地区的军事演习行动。
1987 年 4 月,印军在桑多洛河谷地区建立了哨所并向我边防军人开枪,解放军奋起反击,击毙印军 13 人,俘敌 8 人,我方牺牲 4 人,受伤 11 人。
2017年6月18日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界进入中国洞朗地区,挑衅阻挠中国边防部队正常活动事件。
2020 年 6 月,印军入侵我西段边境加勒万河谷,中国奋起反击,导致中方 4 名官兵牺牲、印方 20 人死亡。
如此的印度、如此的行径,想要提高对其的整体观感很难。
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民经济突飞猛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已经到了印度仰望而不可及的高度,但印度始终有着迷之自信,他们始终做着大印度的美梦,骨子里藏着侵略中国的基因,时至今日,印度还占据着达旺地区等许多中国领土,并继续执行在边境蚕食中国领土的策略。
中印两国是搬不走的邻居,国人希望中印两国睦邻友好和平相处,更好的发展经济造福人民,但印度不这样想,因此我对印度的整体观感不佳还将要持续下去,当然这中间多少还掺杂了一些不屑甚至是厌恶的成份,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叫这就是印度呢。
图片和信息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