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愚公移山》也能读出“左倾”和右倾来?

发布时间:2025-05-21 07:30  浏览量:3

伟人曾说过:“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

这且不说,我们读书干什么?学知识明道理,特别是读古文名篇,就是要学习理解运用升华其中道理,甚至大胆质疑,如果不用自己的生活经历、认知经历去学习分析,而拘泥于常识,难免固步自封思维僵化,出现教条主义。

古文字数很少,内容很深遂,同一则寓言,1000个人读可能有1000种理解,同一个人读100遍可能有100种认识。

《愚公移山》,伟人当年读出了前人所未有的认知,指出两座山就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上帝就是人民,这是非常伟大的创新,并总结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所以后来人一般都会在这一理念内,理解为“艰苦奋斗、奋勇前进、不屈不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等等。

小时候学习《愚公移山》,以后几十年,我也一直秉承别人嚼过的馒头,坚定不移地认为,《愚公移山》就是“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拼搏,敢于斗争”的愚公精神,那是神圣而伟大的。直到网上传出有人要将《愚公移山》从教科书中移出,理由太奇葩,我又翻出原文,重新用自己的经历阅读,却也读出了许多不同。

开始读出了那两座大山就是殖山和五毒山。便写了一篇小文:原来《愚公移山》移的并不是太行、王屋二山。

再读的时候,又有了新的突破。我发现愚公一腔热血,满怀斗志,决心祖祖辈辈坚持不懈,虽然是伟大的愚公精神,但我又读出与之前不同的感觉:愚公存在冒进冒险、投机、机会主义,还有智叟静止地看待发展的事物是历史虚无主义。以小文《愚公移山是极“左”思潮下的冒险主义,还是右倾机会主义?》记之。这些或“左”倾或右倾主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真实的案例。

这下可伤了红友们的心了,千年寓言也可以“左”倾右倾的吗?寓言就是寓言,就是讲愚公精神;反愚公移山就是抹黑前三十年,就是反毛等等。

我知道,这都是红友们对伟人的崇敬与爱戴,并非是对《愚公移山》的深刻认识,而是对伟人讲过的故事,别人不可以作不同的解读。然而书无止境,世间事物变化无穷。书与现实、个人阅历结合,每读一次,对事物的认知又深一层,所谓常读常新。伟人曾说过“《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

所以,读书读寓言故事,就是要与现实结合起来理解,才能读出寓言故事活的灵魂来。即使是名人名篇也要有所突破,也要有所创新。躺在名人名篇的怀里,固守名人名篇的字里行间,怎么解放思想提升自我呢?

这与读死书,死读书有什么区别呢?大家说是吧!